《上海铁路火轮车公司开往吴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铁路火轮车公司开往吴淞》

1863年7月、清朝同治二年,上海27家洋行联名向钦差大臣、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要求修筑上海至苏州间铁路,遭拒。

同治四年,在上海的外国商人策划在上海租界内修筑铁路,被制止。同治五年,英国驻中国公使借口黄浦江岸起卸货物不便,要求在上海到海口间修筑一条铁路,又被拒。其后,美国驻上海副领事奥立维·布拉特福未经中国同意于同治十一年组织“吴淞道路公司”,伪称要修条“寻常马路”、而实际是要修吴淞码头到上海的窄轨铁路,骗取了上海道台沈秉成的允许。

“吴淞道路公司”后因资金短缺,让给英国商人另组成“吴淞铁路公司”,铁路公司在华代理人为怡和洋行。路基工程开工时,声称是修筑一条寻常马路;1875年(光绪元年六月),路基工程完成。在此之前,从英国订购的机车、车辆和路轨等筑路器材均已运抵上海,并谎称是“供车路之用的铁器”,私自起岸。

1876年1月20日起开始铺轨,1876年2月14日铺轨至天通庵以北地段时,机车“先导号”(Pioneer)开始试行,招来每日往观者达千人。当时上海道台已由冯焌(jùn)光接任,他对英国商人擅自建造铁路提出责问,并要求英领事麦华陀暂停。

第一列由英国引进的“先导”号机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列由英国引进的“先导”号机车

怡和洋行表面上遵守,实际铺轨工程照常进行。冯焌光遂将情况详报两江总督沈葆桢,请咨朝廷总理衙门向英国公使交涉。然而,怡和洋行竟置之不理,筑路工程继续进行。

1876年4月7日,清政府总理衙门照会英国公使威妥玛,由其饬令英商停办。威妥玛遣派汉文正使(中文参赞)梅辉立调停。梅辉立找到时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的李鸿章,李提出:“何不由中国照原值买回,另招华商股份承办……如此,则洋商资本不致无着,而中国主权亦无所损,似是两全之法。”

李鸿章将此意见致函告诉冯焌光。1876年4月18日,梅辉立与冯焌光在沪会谈;梅辉立称铁路如由中国收买,仍宜交怡和承办数年,冯焌光坚决不同意,遂罢议。

交涉虽停顿,铁路仍在修。1876年7月3日,吴淞铁路上海江湾段正式营业。一月后的1876年8月3日,火车轧死一名行人。此前的7月18日,因铁路占用乡民之地,冲突中、华人被枪击伤。围绕铁路连续发生的“事件”、“事故”,使乡民大愤,抗议声浪迭起。8月20日,威妥玛令上海英领事转饬英商停驶吴淞铁路火车。

火车停驶后,经李鸿章与威妥玛协商,威妥玛派梅辉立,李鸿章派盛宣怀、朱其诏至沪会同冯焌光,双方会谈此事。梅辉立坚持中英合资同办,后来坚持中国收买后、由洋商专管,盛宣怀等不同意,会商多次无成果。

后经南洋大臣沈葆桢向英方代表“解释”后,双方议定由中国买断,且订立《收买吴淞铁路条款》10条。内容大要为:铁路由中国买断,所有地段铁路、机车车辆等项中国买断后即与从前洋商承办之公司无涉;在价款没有付清之前的一年内,仍准许洋商办理客运营业,不许办理货运……

吴淞铁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淞铁路

至此,拖延多时的吴淞铁路纠葛方得以结案;12月1日,中断多日的吴淞铁路恢复行车。这是中国的第一条营运铁路。

1877年10月20日,中国的赎路款项按时付清,吴淞铁路于当天下午2时正式收回。在收路交涉过程中,清政府一再声明要“收回自办”,但收回后,不顾上海、江湾、吴淞三处商民145人联名公禀两江总督“请准铁路继续办理”,强行将铁路路轨全部拆除。

吴淞铁路拆除后,经福建巡抚兼台湾学政丁日昌奏准,铁轨等器材运至台湾,拟于台北敷设铁路使用,后由于无力筹款、此事被长期搁置,运至高雄的铁路钢轨,日久锈烂、不堪再用。

到后来的1897年,即光绪二十三年,清政府以官款按吴淞铁路原线路走向、再建淞沪铁路,1898年建成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