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季陶在日本时,曾买到一本日文版《共产党宣言》,回到上海打算在其主编的《星期评论》上连载,于是就物色合适的译者;《民国日报》主笔邵力子向他举荐了陈望道。

当时,陈独秀还通过李大钊从北京大学图书馆借出英译本(原著为德文本),供陈望道对照戴季陶提供的日译本进行翻译。当时,大约是1920年春天,陈望道正在老家,译毕《共产党宣言》后,应《星期评论》的邀请,到上海担任该刊的编辑。

陈望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望道

在上海,陈望道住进了李汉俊家;李汉俊的胞兄是革命左派李书城,曾追随孙中山多年,是同盟会的资深元老。李氏兄弟寓所的对面,是邵力子家。

李汉俊是留日归来的青年,信仰马列主义,当时他和戴季陶、沈玄庐是《星期评论》的“三驾马车”。李汉俊不仅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精通日、英、德语;陈望道就把自己的译文连同日文、英文版交给李汉俊,请他校阅。李汉俊校毕,又送给住在不远处的陈独秀校看。陈独秀是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懂日文、英文,又对马克思主义有深入研究。

《共产党宣言》校对后,陈独秀跟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又译为魏金斯基,中国名:伍廷康,或吴廷康,或魏廷康)商议,由共产国际出一笔经费,建了个小印刷厂,印了1000册。

《共产党宣言》印成了《共党产宣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共产党宣言》印成了《共党产宣言》

最初一版的出版时间是1920年4月,当时把《共产党宣言》印成了《共党产宣言》,连书名都印颠倒了。这表明当时人们对于共产党的极度陌生。印错书名的书,迄今只存两本,是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

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诞生,陈望道是8位成员之一,其他还有陈独秀、李达、李汉俊、沈玄庐、杨明斋、俞秀松、施存统。这个小组是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此后,这个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因此,陈望道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陈独秀被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公推为书记,遇事常找李汉俊、陈望道、杨明斋商议。陈望道还协助陈独秀编过《新青年》,“二陈”配合默契。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之后,因为陈望道的参与,1920年9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面目一新,亮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1920年12月中旬,陈独秀离沪赴粤,就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行前,他把《新青年》的编辑重担交给了陈望道。在筹备召开中共“一大”的工作时,陈望道参加了筹备工作;但一件意外发生的事件,使“二陈”反目,陈望道再也不愿跟陈独秀共事。

陈独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独秀

事情的经过,邓明以在《陈望道》中有介绍:

  • 正当陈望道等积极参与筹备召开党的"一大"之时,为审批组织活动经费一事,陈独秀和李汉俊发生了争执。据李达回忆说:"李汉俊写信给陈独秀,要他嘱咐新青年书社垫点经费出来。陈独秀复信没有答应,因此李汉俊和陈独秀闹起意见来。"
    不料这一争执竟牵连到陈望道身上。陈独秀曾蛮横地到处散发书信,诬称李汉俊和陈望道要夺他的权。如尚在日本留学的施存统,在接到陈独秀的信后,信以为真,竟然为此感到痛心疾首,便给李汉俊写了一封措辞十分激烈的谴责信,把李汉俊、陈望道二人大骂了一通。
    陈望道见到施存统的这封来信顿时火冒千丈,认为"陈独秀此举实在太卑鄙了"。于是他坚持要求陈独秀对事实予以澄清,并向他公开道歉。但陈独秀不肯这样做……”

因为陈独秀的家长作风,陈望道和李汉俊都脱离了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