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共产党员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他与妻子经普椿历尽艰辛,才最终走到一起。就在一次宴请外宾时,廖承志对妻子说了一句令人费解的话。面对爱人的疑问,他微笑着吃了一口肉,说那是"白葱"。这一幕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两人曲折的革命情缘又经历了怎样的磨砺?我们难以不对他们的生平心生钦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爱国情怀蓬勃而生

中国近代史上,曾涌现出一批爱国志士,他们不畏艰难,奋勇前行,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廖家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廖仲恺出生于广东香山一个书香世家,祖上曾做过几任知县。自幼儒雅文雅,热爱读书,醉心于国学经典。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才使廖仲恺彻底觉醒,投身革命洪流。当年,廖仲恺怀着救国救民的壮志,毅然弃儒从军。

1912年,廖仲恺加入中国同盟会,遵从孙中山先生"驱除罪恶,复兴中华"的号召。此后,他逐步成长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19年,廖仲恺参加了广州起义,成为该次历史事件的主要策划者和组织者。

与廖仲恺携手同行的,正是夫人何香凝。这对恩爱伉俪志同道合,矢志不渝。他们上下同心,互相扶持,为国家和平统一、民族独立而共同奋斗。1925年,廖仲恺遭遇不测,英勇殉难。但何香凝并未半途而废,她继承了丈夫遗志,继续前行在革命的道路上。

廖仲恺与何香凝有一对子女,儿子廖承志、女儿廖梦醒。由于家风家教的熏陶,兄妹二人自小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抱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廖承志出生于1908年,那一年,正值清朝腐朽统治的最后时期。他从小就亲身见证了国家的衰败、民族的蒙辱,这埋下了他投身革命的坚定信念。1928年,20岁的廖承志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自己为国家和民族独立而奋斗的崭新征程。

二、相识相知缘起恩怨

1933年,正值日伪分子猖獗,革命形势岌岌可危。为了躲避敌人的通缉,廖承志不得不隐姓埋名,生活在上海租界。他日夜小心翼翼,时刻提防叛徒的眼线。

一日,组织上安排廖承志前往静安寺一带的地下联络点,开展宣传工作。为了掩人耳目,他化装成一位普通学者的模样。谁知,一位年轻女子却不期而遇,目睹了他的真面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年轻女子名叫经普椿,乃著名教育家经亨颐的独生女儿。当天,她怀着孝心,前来看望久未谋面的老母亲何香凝。不料,一进门就撞见一名青年学者模样的男子。

经普椿对这名青年学者的出现感到诧异。何香凝见状赶紧打马虎眼,说他是自己的一位"侄儿"。青年学者行了一礼,便告辞而去。经普椿虽有疑惑,但也未多加追问。

谁曾想,这一别竟然隔了数年。直到1933年3月的一个深夜,廖承志突然现身何香凝的住处,惊动了隔壁居住的经亨颐一家。只见他身穿劫后余生的模样,双手被捆,嘴角挂彩。原来,他是故意带领敌人至此,想传递自己已遭拘捕的消息。

次日清晨,何香凝将真相全盘揭露给经亨颐父女:那名自称"侄儿"的青年,正是她的亲生儿子廖承志。因为革命工作的需要,儿子不得不隐藏身份,否则只怕会遭受更残酷的迫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如此惊心动魄的一幕,经普椿震惊不已。她从未料到,那位儒雅文质彬彬的青年竟是一名身经百战的共产党员。更令她惊诧的是,廖承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勇表现。从那一刻起,经普椿对他肃然生敬。

几经周折,廖承志很快便被何香凝等人的努力而获释。一出狱,他就恢复了党的地下工作,潜心为革命事业而奔波。与此同时,他也与经普椿由一面之缘而结下不解之缘。

三、爱情在磨难中蓬勃绽放

1937年7月7日,遭受了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等耻辱的中国,终于在卢沟桥事变中被迫抗战。作为一名忠诚的共产党员,廖承志毅然离开上海,前往延安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行前,他特意拜会了久未谋面的经普椿。两人在香山公园里散步,谈及了彼此对革命理想的执著。廖承志饱含深情地说:"我们的国家正陷入危难之中,革命的道路注定是艰辛曲折的。我今日虽要离开上海,但无论前方有什么险阻,我都必将勇敢面对。"

"可是,您确定要离开上海吗?这里虽然也不太平,但相对来说,总归还比前线要安全些。您何不留在这里,继续为革命事业默默耕耘?"经普椿关切地问道。

"红色江山换了新天地,革命的道路我已在耕耘。"廖承志斩钉截铁地说,"现在最紧要的,就是集中全国人民的力量,一致对外,驱除外来凶残的侵略者。我愿为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面对廖承志坚定的眼神,经普椿无言以对。随后,廖承志便挥手告别,扬长而去。在背影渐行渐远之际,他回过头来,郑重其事地对经普椿说:"如果有一天,我不能凯旋而归,你能否在这里等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心潮起伏,但经普椿还是郑重地点了点头。就这样,一个简单的承诺,成为了两人心中永恒的牵挂。

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合作共御外侮。然而,到了后期,内斗又渐渐浮出水面。1945年重庆谈判破裂,全面内战一触即发。在这个危急关头,廖承志不得不离开延安,奔赴徐蚌、豫皖苏鲁等地区活动。

就在廖承志长期在外奔波的日子里,他一直惦记着上海的经普椿。偶尔写些家书寄回上海,虽字里行间不露半分旖旎,但对于一个在乱世中摸爬滚打的革命者来说,郑重的承诺已经是最真挚的情意表达。

就这样,廖承志背井离乡,孤军远征,但是他的内心深处,总有一个温暖的倩影相随相伴。而在上海的经普椿,也一直在默默等待着丈夫的归来。尽管时局多舛,但她对革命理想的追求从未动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于,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二年,廖承志重返上海。在一个黄昏,他穿着陆军军装,手捧鲜花,走进经普椿居住的小巷。两人在重逢的那一刻,都泫然欲泣。就这样,两颗相conocer的心终于在崭新的时代背景下紧紧相拥。

四、家国同心共赴仗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革命胜利了,但新中国的建设之路仍任重道远。廖承志和经普椿二人肩负着为人民服务的重任,他们同心同德,并肩作战,为祖国的振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1951年,廖承志受命担任中央社会部城市工作司的一职,主管全国各大城市的社会改革事务。他勤勉敬业,面对繁重的工作从不叫苦叫累。很快,他便成为这个崭新机构中的骨干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经普椿也在教育界默默耕耘。她本着"救国、救民、救子孙"的宏愿,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她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传播到祖国的最基层。尽管路途遥远、环境艰苦,但她却从未半途而废。

如此夫妻双双扎根城乡,内外勤勤恳恳,实干实干,这便是他们对新中国建设的最大贡献。1955年,为了适应工作上的需要,廖承志一家人搬迁到北京。在那里,夫妻二人继续为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然而,命运之神往往善于捉弄人。1959年,天意弄人,经普椿恸哭悲泣,万念俱灰。原来,她的母亲何香凝因病去世。在革命年代,何香凝英勇投身民主运动,可谓春蚀秋凋,历尽沧桑。如今看着亲人离世,经普椿的心如刀绞,悲痛欲绝。

在这个艰难时期,廖承志时刻陪在妻子身旁,不离不弃。他亲自料理妻子起居,照料她的生活起居。在妻子痛失亲人之际,他也是那个最默默支持她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廖承志和经普椿渐渐从悲痛中走出来。但是,生活的艰难却从未曾远离。1967年,一场震惊中外的运动在国内兴起,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在其中遭遇不幸。

危难时刻,经普椿毫不犹豫选择了与丈夫同甘共苦。他们被下放到农村,在那里劳作、生活、学习。在异乡人家中,经普椿对丈夫体贴入微,悉心照料。即便生活艰苦,她也从未有过半句怨言。

就这样,两个人相互扶持,携手走过人生的重重艰难关头。他们以革命理想为镜,以家国情怀为引,同心同德,共襄伟业。一路走来,他们经历了生离死别,见证了国富民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可爱的人民子弟兵的努力奋斗,祖国的今天才会如此骄人。

五、风雨同舟余情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内政治形势开始转暖。曾被下放的干部陆续"复员"回城,重新投身工作岗位。廖承志和经普椿夫妇也在这一时期回到了北京。

重返首都,廖承志继续从事党的工作,而经普椿则专心致力于教育事业。尽管年事已高,但两人对事业的热忱依旧炽热如初。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代革命者对祖国和人民的无私奉献。

1981年,廖承志离京前往上海探望女儿廖梦醒一家。在那里,他得知妻子经普椿重病住院的消息。当即,他便立刻启程回到北京。

一进病房,映入眼帘的是妻子憔悴的面容。经普椿正在护理人员的悉心护理下静养,但看上去已是体衰力尽。廖承志连忙上前握住妻子的手,嘘寒问暖,并说:"你要好好保重身体,等你痊愈后,咱们再好好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这把老骨头,活到现在也算是圆满了。"经普椿微笑着说,"我们一家老小能在党和人民的领导下平安度过那些年代,就已经是最大的幸运了。现在,国家终于走上了繁荣发展的道路,我们也算是为之做出了一点自己的贡献吧。"

这时,病房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位年轻人走了进来,正是廖承志和经普椿的儿子廖同孙。他默默走到母亲床前,眼中噙满泪花。

"你们可得好自为之啊,好自为之。"经普椿望着自己的儿子沉吟了片刻,又转过头来望向丈夫,"当年,我们曾为革命事业拼尽全力,如今我们的理想终于实现了。我们不应再有任何遗憾和牵挂,只要你们好好过日子就行了。"

廖承志久久地凝视着妻子的面容,沉默良久。突然,他想起了多年前在上海时的一个细节:在亲朋好友宴请外宾时,他曾对妻子开玩笑说"你看谁来了",引得经普椿莞尔一笑。如今,妻子生命将殆,这个场景再次浮现在脑海中,竟令他百感交集、泪流满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我说,那是'白葱'来了......"廖承志哽咽着,情不自禁说出了多年前的一句戏言。可见,即便是一个在磨难中淬火成钢的老革命家,对于挚爱的伴侣也总怀有一种近乎孩子气的眷恋和依赖。

自此之后,经普椿病情一日不如一日。最终,在1985年2月的一个清晨,她在丈夫和儿子的守候下安详离世,终年87岁。当廖承志再次见到妻子时,她已长眠在革命烈士公墓,永远离去。

就这样,一段跨越几十载、饱经风霜的革命佳话落下了帷幕。无论是在艰难年代,还是和平岁月,廖承志和经普椿都是彼此生命中最亲密无间的知己。他们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爱党爱国,百折不挠"。而当最后一个故人离世时,他们对彼此的情感也已融入到了革命的洪流之中,永不磨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