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车辚马萧话车舆

冯沙驼

走出马家源车舆博物馆,回望这座地上两层,占地面积不大,但其丰厚、庄重,大气,造型雅雍的淡灰色建筑,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马家源车舆博物馆》几个大字闪闪发亮,门厅的六根立柱顶天立地,屋顶、外立面颇有民族特色的装饰,又一次吸引了我的眼球。以《车辚马萧 西戎绝唱——马家塬出土车舆文化展》为专题的展览,内容之丰富,实物之精美,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应用之到位,给我及同行参观者带来的深深震撼久久不能平复。

馆长介绍说,博物馆是2023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成立七十周年县庆重点文化献礼项目。博物馆建筑面积 3500 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 2700 平方米,是一座综合性展示马家塬考古发掘与车舆文化的专题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家源车舆博物馆)

马家塬遗址位于张家川县木河乡桃园村马家塬,距县城 17 公里,面积约 80万平方米。地势两侧较高,中路平缓,形似马鞍,墓地总面积为3万㎡,墓葬面积约 2 万平米。经历时 15 年考古探测及发掘,经考古证实马家源遗址为战国晚期西戎墓地,截至 2020 年底,共发掘墓葬 80 座,祭祀坑 3 座,出土礼仪性车辆 68 辆,随葬品万余件。

墓葬整体布局以编号m6墓葬为中心,其余墓葬呈半月形分布在其北部和东西两侧,墓葬形式与中原有着很大的差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家源遗址及墓葬碑)

马家源遗址的挖掘,揭开了二千多年前活动在陇山一带西戎某族群的神秘面纱,为研究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文明的交融,华夏文化与戎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特别是研究早期秦人的崛起,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展览中的众多文物,尤其车舆,充分显示了中华各民族在创造华夏文明历史进程中的创造力和伟大的民族精神。

马家源遗址是21世纪国内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2006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2006—2007 年度田野考古奖”, 2016年分别获得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考古资产保护金樽奖” 、“‘十二五’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二等奖”。同年,与敦煌莫高窟,秦安大地湾遗址和临洮马家窑遗址作为甘肃文化遗址代表共同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2023 年 8 月,马家塬车舆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在专题展览中,集中展示了马家塬西戎贵族墓葬出土文物 500 余件(套),其中复原等比例车辆 8 辆、1/4 比例车辆 14 辆,丰彩车舆 华贵绝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复原后的奢华礼仪车)

博物馆讲解员介绍说,展览重点以马家塬遗址戎人独特的葬俗、华丽的人体装饰、精湛的造车工艺为主线,形象展示了战国时期西戎贵族车乘的构造、装饰、使用和陪葬状况,集中呈现了中国古代战国前后车马文化。

通过讲解员生动详细的讲解,我们了解到马家塬戎人墓出土的车舆,类型各不相同,主要为礼仪用车,还有部分日常实用车。以有无车珥区分为两大类,有车珥的车和无车珥的车。车珥即车两旁翻出如耳的部分,是车的屏障,用于遮挡尘泥,遮蔽车厢。车舆即车辆、车轿的形状,有圆角长方形、长方形、圆角方形、圆角横长方形和圆形等多种形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16―3复原车)

出土车辆的装饰风格是区分车辆等级最重要的标志,车辆大都以金、银、皮革、串珠为饰,外表髹漆,做工精湛,工艺考究,凝结了西戎族群的智慧。挡次最高,最华丽的以金、银饰件和珠子装饰,次一级的髹漆,即油漆后,再上贴铜饰,第三等级的车仅髹漆,等级最低的素车不做任何装饰。车辆的装饰,集中在舆厢、即车辆的车厢部分,车轮、车辀(即车辆)及车毂(即车轮中心插轴的部分)等位置。车辆一般整体髹黑漆,之上再用朱漆绘制各种图案,线条分明,纹样洒脱,其数量之多,制作之精,奢华程度、在国内同类出土车中极为罕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16车辆复原示意图)

随着讲解员,在级别最高,编号为M14-1 号车复原车前,我一边听讲解,一面仔细看。这辆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豪车” 的礼仪车,车体表面以金、银、铜、锡、料珠、肉红,石髓珠等材质进行装饰,装饰之豪华和工艺之精细,令人有惊世骇目之感。讲解员讲,这辆车被发现时腐朽非常严重,许多专家集思广益,穷尽现代技术手段才将它复原,现呈现于世人面前。

面前这辆按原比例复原后的豪华车,完全恢复到过去装饰极尽奢华的原状,其表面用各类贵重材质覆盖,车舆厢为木栏式,左右栏另加装饰侧板,高出木栏,侧板装饰面的成弧形,栏板由鋄金铁条、银花饰和包金铜泡装饰,显示出舆厢的豪华和精致。中部有28块锡质方形缕空花饰整齐排列,每个方形花饰的角由一个半球形铜泡固定,银花饰方形,银箔剪切镂刻,方框内为相互勾连的忍冬纹,银花饰边框上压贴金铁条,面饰斜对称折角呈S纹状,再以包金铜泡固定四角。该车辀颈昂起的部分,也就是靠近车衡的部分,纵向安装有嵌金银铁飞鸟做装饰。车舆设计之考究,结构之复杂、制作工艺之高超,其工艺水平之精湛、其精美程度令人惊叹,应该是是西戎多种加工工艺结合的精绝之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3―4豪华车

讲解员特别讲到,戎人借鉴有中国古代传统乘装饰风格,与历史文献中“鸾雀立衡” 记载基本吻合,仿黄金为饰,为帝王所乘的金根车。据《山海经·西山经》记载,毕方鸟曾经从蚩尤手中搭救过黄帝,黄帝因此将毕方鸟雕刻在銮驾之上,充当护卫神鸟。戎人借“鸾雀立衡”用意,在车辀颈昂起的部分贴金银铁鸟饰,显示出其地位之尊贵。这也充分证实了戎人借鉴和学习中原文化,在秦戎交往交流中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色及相互交融的开放程度。

在M16-2 号车前,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种风格。整车体髹黑漆朱绘,衡末、轭首为骨管饰,车舆为木栏式,左右栏另加装饰侧板,高出木栏,侧板装饰成弧形,似条形木板拼接成弧形,外周用朱绘纹样,呈纵杆细于横杆,过孔穿横杆的网状结构,髹朱红色漆,以黑色漆绘鸟禽纹和云形纹样,用粉绿色填充纹样图案中,中部有 16 块铜质镂空方形花饰对角装饰。车舆后门有 10 个“「”和10个亚腰形铜质配饰,车轮为铜质镂空鸟形纹饰。车毂图案完整,黑漆朱绘,勾形云纹组成三角形纹样,用粉绿色和紫色填充纹样图案,车毂上还有 8 条凸棱,无车軎(阻止轮毂脱落的防护装置),只有铜质軎帽。车轮鸟形纹饰根据形状推测为赢秦族的图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3―4原比例复原车)

M3-4 复原车辆,整车髹黑漆朱绘,左右栏另加红色装饰侧板,高出木栏。侧板装饰呈弧形,髹朱红色漆,用黑色漆绘猛禽勾喙纹样、勾形云纹,并用粉绿色填充纹样图案,中部为朱红色漆。车毂黑漆朱绘,绘扭索纹、勾形云纹组成的三角形纹样,并用粉绿色和紫色填充纹样图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29―D型普通车复原图)

看着一辆辆大小各异,装饰不同,奢华夺目的复原马车,一件件华贵、精美的车马饰品配件,我从心底里发出深深惊叹的同时,不禁联想到,2500多年前,生息在天水陇山附近的能工巧匠门已经自如的将山林中生漆制成黑、红之色髹漆,用于装饰,广泛应用在高挡工艺产品之中。今天,名扬四海的天水雕漆,追溯历史,应该是老祖先传承下的制漆工艺,改进传承,源远流长,为今人所用,真值得我们加倍珍惜和继续不断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车舆复原示意图)

听着讲解员的深入讲解,我们对马家源车舆高超的造车工艺赞叹不己的同时也难以想象工匠们的聪明才智发挥到了如此高水平极致。在当时,农耕和农牧生产方式下,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要造出如此精美的车辆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对长途跋涉或者战场厮杀的双轮车,安全性能要求很高的礼仪车。对其选材到用材,结构力学、制作工艺的要求非常严格。马家源出土的车辆在复原过程中发现,和同时期中原出土的战车相比,车轴设计更为先进,将以往车厢底部十字结构改为3S式设计,最罕见的是减震设计中,轮臂部份配备减震装置,车轮的辐条做到40根的密度,而秦始皇陵铜车马的幅条也仅仅30条。这不仅让车行驶中更稳,承重也更大,增加了车辆行进中急转弯的平稳性。这种工艺采用直到唐代以后才出现在史料中。二千多年前,秦戎之地能工巧匠,聪明才智迸发出的设计灵感,巧夺天工的绝伦华贵饰品,让每个参观者在感受马家源遗址独特西戎文化的同时,为了解古代车文化的悠久历史打开了一扇窗。

讲解员引导我们到墓主的墓室边,介绍说,专家们从马家源墓地出土的遗物观察,墓地的总体年代应当在战国晚期,碳14测年为公元前350年。族属应该是当时生活在这一代的西戎诸族中的一支。史书记载当时在陇山东西两侧有八支大的西戎部落分支,该墓地可能是西戎某族的首领和贵族的墓地。

看到墓室中的墓主,全身上下珠光宝气,金光闪闪。在身体和身体周围普遍散布有大量料株、绿松石珠、肉红色髓珠、金珠、银珠、炭金珠、金管、金牌饰等组成的装饰品。遍布以珠子组成帽饰、项链、项圈、腰带饰、带钩、银鞋底、珠子鞋底等。主要装饰在头部、胸部、腰部、足部遍布全身。

墓主头顶是圆形金帽饰,耳朵上分别戴有耳坠、金耳环,颈部配金、银半环形顶饰各一,以及绿松石、玛瑙、金饰件串成的项链一条,散落有大量金品,右臂有金臂钏,腰部的装饰最为精湛,有饰金及带饰的腰带三条及带钩和其他饰品组成的装饰品,衣服边缘以十字节约型铜饰及各种质地的珠子装饰,足部有银制鞋底一双,脚部散布大量铜十字节约型铜管和铜铃,身边周围和上部发现大量规律排列的汉蓝和汉紫珠饰,制作工艺非常精湛。随身还随葬有短剑、铜刀、镞、铜镜、直銎斧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墓葬中珠光宝气的墓主图)

展室中大量随葬品有金、银、铜、铁、锡、铅、陶、骨、玻璃、玛瑙、肉红石髓、绿松石等多种类。涉及日常生活用具、武器、工具、车马器、车马饰品及人体装饰和服饰等。还有大量的材质丰富,形状多样的珠子,珠子材质包括玻璃、汉紫、汉蓝、铅白、肉红石髓,玛瑙、绿松石、陶、金和银等,令人眼花缭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浮雕兽面纹金扣带)

其中一件金制饰品,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那是一件长9.2~9.6厘米,宽7.6厘米,重157克的高浮雕兽面纹金带扣带扣腰带,为 m18女性墓主的生前腰带。金腰带图案为大型兽面,球形凸眼,大方耳,高凸鼻,额头正中浮雕一兽头,面朝上,鼻梁为蝉形,两侧为两条小龙,口部由两条小龙构成,饰联珠纹,卷云纹及羽状纹,眼部镶嵌蓝色玻璃珠,兽面两侧缕雕出龙兽相斗图案,左右对称,兽身上缠绕一龙,龙头伸出兽头向下,龙爪紧抓兽身,龙身上饰卷云纹和联珠纹图案,其加工复杂,工艺精细,真难以想象几千年前的戎人工匠是用什么工艺手段制做出现在手工也很难以做到的至善至美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镇馆之宝―铜茧形壶)

在该馆的镇馆之宝铜茧形壶前,我停下脚步,仔细观看。听讲解员讲解,这只铜茧形壶因器形似蚕茧而得名,一经出土,引起轰动。壶部铸大篆阳铭文,经专家释解,为一“鞅”字,这也是马家塬遗址目前出土的唯一带有铭文的器物。它的用途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容器盛酒或装水,另外将其埋于地下,耳朵贴于虎口处,它又兼具军事探听器的功能,用于探听敌军动向。目前我国各地出土的茧形壶均为陶器,而马家源出土的这一只青铜茧型壶,全国仅此一件。它为研究秦戎文化,古代冶金铸造技术及古文字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成为镇馆之宝,名副其实。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惊喜之余,我一直在思考,更想搞清楚,古代的车是从何而来?古人是怎样造出如此豪华的车?

查阅了一些资料后,对以上疑问有了初步答案。

原始社会的战争主要是步战,到商代晚期,步战方式开始逐步让位于新崛起的车战。

而车的产生,在学术界也有不同的说法,一种是车由外国传入中国,另一种说法车是本土所造。但不论哪一种说法,由车代步,总是反映出社会在前进,历史在进步,是不争的事实。

进入春秋以后,开始用铁铸造工具,这一跨时代的飞跃,使春秋时战车处于鼎盛期。这也为推动车辆的加快更新,装饰档次的不断提升,奠定了基础。

春秋时期车战主要是攻车与守车之战。攻车一乘,配备甲士三人,及固定数目的步卒。守车一乘,包括广车,軘车各一,徒役数十人,作阵线中据守之用。战车开始成为春秋时期的主要战争形式。

在战车普遍使用的过程中,将军们为便于指挥作战,将战车改造为指挥车。王者、贵族出巡的车改为礼仪车。

车马在中原文化中长盛不衰。车也逐步演变为王者、贵族显示身份、地位等级的礼仪用车,交通用车。特别是高等级的墓葬中,几乎都随葬了墓主人乘坐的主要承担礼仪、交通功能马车,具有让墓主乘坐,顺利升天的目的。而各种日常生活用车在一般老百姓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更为广泛,更加实用。

马家塬墓地出土的随葬豪华用车,当年是怎样制作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家源车辆出土时原状)

追溯历史,原来中国古代礼仪用车因车主人身份地位的不同,要求特别严格,造车在当时的地位显得非常重要。尤其豪华用车,因造车工艺复杂,涉及的工种繁多,必须多工种密切配合,分工合作,因此,集中了当时技术水平最高的工匠,由有一定地位的人进行监督才能够完成。

据先秦百工书《考工记》记载,造车舆的人叫舆人,所以他说的话就是“舆论”。

据考证,当时已有专门的车马制作车间,以分工明确的流水线作业形式进行生产。生产中按工艺要求具体分工,每个工匠按其所长,专业生产,十分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原比例复原后展示的M16-4车)

《考工记》中详细记载:造车的工匠为“车人”,车人有详细的分工。制造车轮和车盖的叫“轮人”,轮人间又具体分工,各负其责,分别制成“三材”,即毂、辐、牙后,“三材既具,巧者和之”,制轮工匠先各自按制成的“三材”,最后由技术工艺水平最高的匠人将它们组装成车轮。与此同时,“舆人”负责制做车厢,“辀人”专门制曲辀,“鞄人”为“攻皮之工”,专门制作各种缚扎车部件的皮革带和马的被具。“攻金之工” 工匠,负责铸造各式铜饰件,交“设色之工”工匠精刻细雕,绘画纹饰、髹涂油漆。可见 “一器而工聚焉者,车为多”,一车之成,是木工、金工、皮革工和漆工等各种工匠精细分工、密切配合,群体智慧集大成的劳动结果。也是对当时制车业的真实写照。

应该看到,在古人精湛的车马工艺制作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了博采众长,取长补短,追求极致的造物原则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土的金饰件 虎纹金带饰(左上一) 大角羊形金车舆饰(右上一)

双豕相斗纹金腰带饰(左下二) 虎形金车舆饰(右下二)

十分复杂的金、银、饰器制作工艺,包含剪切,錾刻,捶揲,焊接,宝石镶嵌,铸造、金珠、掐丝等一系列诸多工艺过程。饰品造型主要采用平面造型的方式,部分动物造型采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技艺,而金珠及金、银、饰器中的掐丝及镶嵌等工艺,专家推测可能源自于当时地中海东岸的西亚,缕金、银、铁等饰器上的忍东纹等带饰,动物相斗纹等与俄罗斯阿尔泰地区的巴扎雷克墓地出土饰品相近,推测有密切关系。而墓地中出现的带尖顶帽的人物形象表明,这一时期戎人不仅和欧亚草原中部,西部及西亚存在技术和工艺上的交流,还可能有人与人的较密切交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土的金、银、铜等饰品及各种珠子)

马家源出土的墓葬中大量的精致工艺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精湛的工艺技术,饰品的鲜明特色,反映出历史遗存的精湛工艺,充分显示出我国古代工匠卓越的创造力,为古为今用,今人传承古人精湛的工艺设计、制作艺术提供了重要借鉴。更为重要的是,墓葬中大量的装饰品及出土文物等均带有较为浓厚的北方、西亚少数民族风格和秦文化特点,这为研究秦和戎的关系,北方、西亚古代民族史,以及中国古代中外民族文化交流、民族融合、冶金技术、古代科技史提供了难得的重要实物资料。

走出马家源车舆博物馆,我心情难以平复,展馆带给我的最深印记是古人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畜牧文化中,以卓越的智慧,丰富的创造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严密完整的组织形式,在中华民族文明史特别是古车文化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浓墨重彩。

历史是一座巨大的阶梯,承载着人类不断进步的脚步,更多的人应该带着家人和朋友,一起到张家川县,去参观马家源车舆博物馆,一窥我们祖先2500多年前在天水大地上制做出的堪比当代中国版红旗、意大利版法拉利、英国版劳斯莱斯、德国版保时捷、宝马等设计至善至美,制作精致典雅,装饰奢华富贵的名种豪华名车,从中去目睹我们的先祖们以超凡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结出的丰硕成果,在带给你惊喜的同时,感受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创造人类历史和文明的历久弥香。同时,也去体验和探索秦戎故地张家川神秘而又丰厚的历史文化,它将给你又会带耒不一般的感受和另样的收获。

2024年6月 17日初稿

2004年6月27日完稿

2024年7月 1日定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