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隔五年后,纽约爱乐乐团再度整团回归上海夏季音乐节。

前晚,柏林爱乐乐团刚结束此次在上海驻演的最后一场音乐会;爱乐之城昨晚又以"无缝衔接"的速度,迎来了另一支国际知名交响乐团——时隔五年后,纽约爱乐乐团再度整团回归上海夏季音乐节(以下简称MISA),在音乐总监、指挥家梵志登执棒下,于昨今两晚上演两场交响乐音乐会。

"在上海,作为音乐人的我们感到宾至如归。"荷兰人梵志登难掩对这座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喜爱。"上海不仅有热情的市民、独特的美食,更重要的是有特别棒的交响乐团和富有活力、不断发展的音乐学院。"将古老与时尚、传统与新潮融合得十分妥帖的城市建筑,也让这位指挥家印象深刻。"上海可以被视为中国发展的一个成功缩影,我能感受到她开放包容的姿态和不断跳动的脉搏,日复一日地奏响充满活力、鼓舞人心的交响乐。"

此次纽约爱乐在沪两场交响音乐会的曲目十分多样——既有传统的德国曲目,如情感充沛的马勒作品,也有美国作曲家科普兰的作品,还有莫扎特的经典之作。"纵观世界音乐史,人们总是在谱写不同风格的音乐。而纽约爱乐的拿手技能就是乐于展示种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因为我们相信——音乐的多样性能激发音乐人最深沉的激情。"梵志登表示。

昨晚,纽约爱乐带来了青年作曲家尼娜·谢卡尔的《光》、勃拉姆斯《e小调第四交响曲》,并与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托马斯·汉普森演绎马勒《少年魔角》选段。其中,《光》由年轻的美籍印度裔作曲家尼娜·谢卡尔创作于2020年,她用柔和与灵巧兼具的作曲手法,以恰到好处的滑奏、弯音和倚音,模仿浓密的云层与婀娜多变的光与影,在作品中展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元素。

托马斯·汉普森曾于2016年携手音乐总监余隆执棒的上海交响乐团,唱响《少年魔角》。如今,这位被誉为"马勒艺术歌曲代言人"的男中音和纽约爱乐再唱马勒,将马勒笔下对自然、生活、爱情、死亡等的深挚思考,分享给乐迷。昨晚,作为压轴曲目的勃拉姆斯《e小调第四交响曲》情感张力强烈,旋律的忧郁与喜悦、严厉与狂想、庄严与激昂变化多端,音符通过不断累积,激荡出摄人心魄的悲剧性力量。

今晚,梵志登将执棒纽约爱乐带来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和科普兰《第三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作为莫扎特最为豪放和狂暴的作品之一,凝聚了他一生中的悲惨遭遇与挫折。巧妙的对位和富于创意的交错技巧使得音乐极富感染力与层次性,其中呈现出的深沉、哀怨与激昂,也在乐器的对话中表达得淋漓尽致。科普兰《第三交响曲》,拱形整体创作结构和跳进式的音程构成独具特色,雄壮激昂与抒情温柔共存所展现出的艺术张力,家国情怀与和平主义的表达尤为感人。

2024年是中美建立外交关系45周年。在这近半个世纪的时光中,中美音乐人一直用音乐助推着两国间的友谊之轮不断前行。从2008年起至今,纽约爱乐已经在上海演出超过20次。这支美国老牌乐团与MISA更是情缘深厚。自2015年起,纽约爱乐首次海外驻节就是在MISA,并开启了其与上海交响乐团之间的一段国际合作新征程。"通过多年合作,我们一直在激发彼此演奏的热情,用心、用灵魂、用大脑去投入音乐。"昨天,梵志登还现身中外联合办学的上海乐队学院十周年毕业典礼,他认为这种创新模式能使学子们的内心和学识更加丰富,成为更加全能型的音乐家。

作者:姜方

文:本报记者 姜方 图:叶辰亮 编辑:施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