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梵志登是上海乐迷的老熟人了,很长一段时间里,但凡他来指挥票子都会售罄。更不用说这两年沪上演出市场的火爆,指挥家带领纽约爱乐重访上海,成为上海夏季音乐节(以下简称MISA)的重要看点。今年这一轮演出,也可能是梵志登纽约爱乐(以下简称NYPO)的组合最后的一次中国巡演。指挥家即将卸任NYPO音乐总监之位,回顾乐队近十多年的发展,这是意味深长的一刻。

7月2日-3日,梵志登与NYPO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主厅的两场音乐会,曲目足具分量且构思巧妙。一方面连通着往昔与当下,另一方面,也将梵志登与NYPO这个组合的特点体现得充分。

7月2日的演出以一部现代作品——妮娜·谢卡尔的《光》开场,之后演出马勒《少年魔角》中的五首选曲,歌者是托马斯·汉普森。下半场是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7月3日的演出上半场是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下半场是科普兰《第三交响曲》。熟悉NYPO演绎历史的人,多半会对于这样的曲目另眼相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2日晚,《光》的演奏体现出NYPO保持了对新音乐的敏感度。作品本身对于音响效果有单独的关注,梵志登也引导演奏家们专注于种种细致的声音变化。传统是延续的,哪怕是表现新音乐的传统。有意思的是,对比两场演出的收官之作,我们会发现哪怕NYPO对古典、浪漫与后浪漫各有心得,但3日晚下半场的科普兰《第三交响曲》这部美系现代作品才是他们最娴熟的演奏。

就二战后的背景而言,科普兰该作的音乐语言未必前卫,却很多独特的韵味,需要演绎者真正了解作品。NYPO演出这首交响曲,无论各弦乐组音响的凝聚感、色彩与力度的变化范围还是木管组的灵活性、铜管乐器的力量感,都基本是两场演出之最佳。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把握作品独特的音乐风格。第二乐章"很快的快板"演奏中,乐句的呼吸仍是从容的,表现音乐喧闹的气质也有种独特的说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哪怕乐队成员整体相当年轻化,已经同伯恩斯坦的时代关系不大,但熟稔这些作品的脉络还是得到了延续。并且在这样的轻车熟路中,乐队的技巧表现也会显得尤为顺滑。科普兰为第三乐章写下"小行板近乎小快板"的独特标记,梵志登的速度控制是强有力的,几乎一点也不显露在面上,却能以恰如其分的紧凑贯穿始终。指挥家对弦乐音响的塑造也很好地突出了原作,有着近乎客观流露的哀情。

7月2日晚,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的演奏证明梵志登不愧为当下乐队技巧派指挥家的代表。对于乐队的演奏技巧做出规整,力求在不同层面打磨是此类指挥家的天性。哪怕一段时间以前已确定要离开NYPO,他还是稳步推进自己对于乐队的重整。梵志登面对NYPO弦乐组原本偏薄而有些透明感的声音特点,不断在声音的厚度与音乐表现的魅力方面发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确实提炼出更有质感的声音,虽然在某些比较轻盈的力度中,NYPO有时不能完全贯彻如一。梵志登将节奏的紧张度表现得比较内在,力求在音乐的长线条中,一方面刻画出强烈的戏剧性,让作品的跌宕起伏总是流露真实的情感;另一方面,就是用相当稳固的内在节奏感拉住长线条,以及更为长线的段落结构。

第三乐章的演奏,可说将那样的凝聚特质带到高点。弦乐音响的凝聚,刻画三连音动机循环往复出现时,节奏表现力的强劲与情感内容的多层次成就了全曲演出的高光时刻。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管、弦之间的融合依旧是要拓展的方向。圆号的声音有时同弦乐组没有完全融在一起,长号在第四乐章中也过于留力。

另有一点值得留心,就是在梵志登特别用心的弦乐音响中,凝聚与分量感的突出主要集中在一、二小提琴组,中提琴和低音弦乐则不然,由此出现了比较特别的音响平衡。这在"勃四"第二乐章两处乐队复调的高潮体现得很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整体的完成度和魅力而言,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是两日演出的三首交响曲之冠。可能因为梵志登擅长掌控乐队的原因,不少人将他与特别考验乐队的后浪漫派联系在一起,他指挥莫扎特反倒很少被提及。这实在是遗憾的,因为两次演出都显明,梵志登是当下指挥台上一位不容错过的莫扎特演绎者。

演出莫扎特之难,很多在于原作有种种平衡比例的框架,只有将它们把握好,演绎者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讲得直白一点,如同带着镣铐跳舞,而说得让人舒服些,就是有高度规则性的自由。可惜当下不少莫扎特演绎者急着追求个性,却枉顾平衡比例,结果是不可能会好的。梵志登与NYPO演出的莫扎特能够从结构与个性表现两个层面入手,呈现"折中"却相当迷人的莫扎特观点。

所谓折中,就是面对影响越来越强的本真派风格及某些激进的独特处理,梵志登完全不为所动。虽然NYPO稍作减员,在当下演出莫扎特交响曲,还是实实在在的"大乐队"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指挥家引导乐队呈现的鲜活节奏与生动的乐句呼吸,以各种角度衡量,都不会让人体会到一丝笨重。梵志登的着眼点首先在莫扎特的平衡构思。音乐中的平衡是动态的,不会只有一种分量可行,更不会只有一种配比是合理的。梵志登与NYPO在(相对)大乐队的基础上,追求音响的通透轻盈和分句的高度灵活,更核心的是在此基础之上,发掘莫扎特音乐潜藏的戏剧性。

《第四十交响曲》是莫扎特最重要的小调杰作之一,他原本就力求在管弦乐的语言中写出歌剧般的内涵,在此更将阴郁的戏剧性推到顶峰。而这,也是"莫四十"在舞台上长盛不衰的原因。梵志登紧紧抓住这样的特质,将不安的戏剧力量同结构表现的均衡、音乐推进的紧凑完美地融到了一起——这是交响的戏剧,戏剧的内涵与交响的结构必须得到同样的关注,才会有真正的忠实,真正的莫扎特风格。

作者:张可驹

文:张可驹 图:叶辰亮 编辑:姜方 宣晶 责任编辑:李婷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