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
摘要:八旗是努尔哈赤创立的一种“军政合一”的体制,既是政权组织,也是军队编制。正是依靠八旗体制产生的强悍战斗力,满清一举平定中原。入关后,清廷就将八旗作为国家的根本,给予优厚待遇,使得八旗迅速腐化,成为纨绔子弟的代名词。八旗是如何从两旗、四旗发展到八旗,最后形成上三旗下五旗,同样是八旗,为什么还会有高低贵贱之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旗是努尔哈赤创立的一种“军政合一”的体制,既是政权组织,也是军队编制。正是依靠八旗体制产生的强悍战斗力,满清一举平定中原。入关后,清廷就将八旗作为国家的根本,给予优厚待遇,使得八旗迅速腐化,成为纨绔子弟的代名词。八旗是如何从两旗、四旗发展到八旗,最后形成上三旗下五旗,同样是八旗,为什么还会有高低贵贱之分?
努尔哈赤是吸收借鉴了金朝谋克猛安制度,并结合了女真人集队狩猎的组织形式,才创立了八旗制度。八旗的基层单位是“牛录”,在满语里“牛录”是箭的意思,古时候女真人狩猎,箭是很宝贵的工具,通常是一人出一箭。努尔哈赤规定一个牛录300人,牛录的首领称“牛录额真”,“额真”在满语里就是首领、主人的意思。后来汉语将“牛录额真”直接意译为佐领。
五个牛录1500人为一个“甲喇”,也叫扎兰,在满语里“甲喇”是官职参领的意思,也有人认为是甲胄的意思。甲喇的首领称“甲喇额真”。后金天命五年(公元1620年)改用汉名,一等、二等甲喇额真称为“参将”,三等甲喇额真称为“游击”。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又改称“甲喇章京”,“章京”在满语里是武官的意思,其实就是从汉语的“将军”音译而来,后来“章京”也不仅仅限于武官,在清朝很多官职名称里都有“章京”,如军机处章京。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统一将八旗的官职改为汉名,甲喇额真汉名为参领,但满文仍称甲喇章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个甲喇7500人为一个“固山”,在满语里“固山”就是旗的意思。固山的首领称固山额真,通常也称为旗主。用不同颜色的旗帜作为一个编制单位的标志,那么这个编制单位就叫“旗”。
这就是八旗的“旗”的来源,一旗最初是二十五个牛录7500人,但后来没有定制,有的旗只有二十一、二十二个牛录,有的旗则多达四十多个牛录。皇帝有权增加或剥夺各旗的牛录数量。统领的牛录越多,这个旗的实力就越强。
努尔哈赤最初建立的只有两个旗,用颜色区分,分别是红旗和黑旗——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黑旗。红旗由努尔哈赤亲自统领,黑旗则是由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统领。
再后来又增加了白旗,由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统领。到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努尔哈赤又增设了黄旗,成为四旗。
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努尔哈赤将原来的黄、白、红、黑四旗分别改称正黄、正白、正红、正黑四旗,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黑四旗,八旗制度正式确立。不久考虑到黑旗在黑夜中难以辨认,就易黑为蓝,将正黑旗、镶黑旗改为正蓝旗、镶蓝旗。这个时候八旗的排序是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和镶蓝——请注意,这个排序和后来大家所熟知的排序是不一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时候,第一代的八旗旗主分别是:两黄旗是努尔哈赤亲自统领,两红旗是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统领,正蓝旗是努尔哈赤的第五子莽古尔泰,镶蓝旗是努尔哈赤的侄子(舒尔哈齐的次子)阿敏,正白旗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镶白旗是努尔哈赤的长孙杜度。
努尔哈赤晚年对八旗旗主进行了一番调整:将正黄旗主交给十五子多铎,镶黄旗旗主给了十二子阿济格,这两人都是努尔哈赤晚年的宠妃阿巴亥所生。本来努尔哈赤还准备将镶白旗交给同样是阿巴亥所生的十四子多尔衮,但刚刚废黜了杜度的镶白旗旗主,努尔哈赤就驾崩了,所以他死的时候,镶白旗旗主之位实际上是处于空缺状态。因此,皇太极继位之后就将镶白旗旗主之位交给了自己的长子豪格。这样,皇太极就等于掌控了两白旗。但是两白旗的实力和两黄旗还是无法相比。接下来,皇太极就将两白旗和两黄旗对调,这样他掌控的就是两黄旗(原来的两白旗),并且将自己的旗籍落在镶黄旗,从此以后历代清朝皇帝的旗籍都是在镶黄旗,这样一来,毫无疑问,镶黄旗就成了八旗中地位最高的。
随后,皇太极废了阿敏镶蓝旗旗主之位,由舒尔哈齐的第六子济尔哈朗接任,虽然阿敏和济尔哈朗都是舒尔哈齐的儿子,但济尔哈朗对皇太极更为唯命是从,完全是个摆设,等于镶蓝旗也在皇太极的掌控之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莽古尔泰死后,皇太极又顺势吞并了正蓝旗,让豪格接任旗主。然后又将两黄旗和正蓝旗拆分再混编重组。接着又撤了阿济格镶白旗(原先的镶黄旗)旗主,由多尔衮继任。再将多尔衮和多铎对调两百旗旗主。经过这一番眼花缭乱的操作,两黄旗是皇太极,两红旗是代善,正白旗是多尔衮,镶白旗是多铎,正蓝旗是豪格,镶蓝旗是济尔哈朗。
清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皇太极驾崩,豪格的正蓝旗和多尔衮多铎的两白旗尖锐对立,代善的两红旗和济尔哈朗的镶蓝旗保持中立。豪格虽然是皇太极长子,但却是庶出,而且生母地位很低,所以由太后(皇太极的皇后,孝庄的姑姑)实际掌控的两黄旗并不支持豪格,但也反对多尔衮,坚持必须要由皇太极的儿子继位。这样一番博弈和妥协之后,最后由皇太极年仅六岁的第九子福临继位,这就是顺治皇帝。但大权掌握在摄政王多尔衮手里。
多尔衮掌握大权后,首先废黜了豪格的正蓝旗旗主,然后将正蓝旗和自己的正白旗合并再分成新的正白旗和镶白旗,都由自己统领,而多铎的镶白旗则改为正蓝旗,由多铎的儿子多尼接任旗主。在这一阶段,多尔衮多铎的两白旗在八旗中地位就压过了两黄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多尔衮去世,顺治亲政后,就开始清算多尔衮,迫使多尔衮的养子多尔博交出了两白旗,由自己接管了正白旗。这样一来,两黄旗和正白旗由于皇帝亲自统领,就成了惯例,因此这三旗也就被称为上三旗(其中镶黄旗由于皇帝的旗籍所在,地位最高),在八旗里的地位要高于其余的五旗,而这五旗也就被称为下五旗。
顺治随后将镶白旗交给了豪格的儿子富绶,这样下五旗中,两红旗是努尔哈赤次子代善一脉,镶白旗是皇太极长子豪格一脉,正蓝旗是努尔哈赤的十五子多铎一脉,只有镶蓝旗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一脉,按照和皇室的血缘亲疏远近,下五旗虽然说起来是同一个层面,但还是有高低区别,镶白旗相对更高一些,接下来是两红旗和正蓝旗,镶蓝旗的地位最低。
就这样,历经努阿哈赤、皇太极、多尔衮、顺治,才最终形成了今天大家所熟悉的八旗的高低排序,从高到低依次是:镶黄、正黄、正白(以上为上三旗)、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
最后还要强调一点,满人和旗人不是同一个概念,满人是民族属性,所有满族人都是满人。而旗人是编制属性,只有编入八旗的才是旗人。满人并不都是旗人,有一部分没有八旗编制的满人,就不能称为旗人。而八旗除了满洲八旗,还有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编入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的蒙古人和汉人,就是名副其实的旗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满清十靠着八旗取得天下的,所以旗人被满清视为统治阶级,所以享有特权的,世世代代都可以按月领取俸禄。这样也造成了八旗在入关后迅速腐化,八旗子弟成天游手好闲提笼架鸟,成为纨绔子弟的代名词。曾经横扫中原的八旗军,战斗力急速崩塌,到清朝中期以后,清廷的常备军就主要依靠绿营了,八旗也逐渐沦落为依靠祖上的荫功,由朝廷供养的寄生虫。而满清覆灭之后,失去了俸禄来源的八旗子弟,很多人无法自食其力,最终生活都相当穷困潦倒,这就是后话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