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入关初期,由于满洲八旗兵源不足,清廷遂大量启用汉人降将,并将汉人降将中表现优异者分封在南方省份,以镇守其地。清廷册封吴三桂为平西王,镇守云南,兼辖贵州;尚可喜为平南王,镇守广东;耿仲明为靖南王,耿仲明死后,其子耿继茂袭封,镇守福建。

以上三王皆手握一省或2省的军政大权,俨然土皇帝,是为三藩。除了三藩外,当时清廷还册封了另一汉人降将孔有德为定南王,镇守广西(衡阳之战中,孔有德被南明永历朝名将李定国击杀,其王爵被废除,但其旧部任由孔有德的女婿孙延龄统辖,留镇广西),而且三藩之首的吴三桂还插手四川、陕西、湖南等地的军政事务,吴三桂诸多部将在以上省份任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清廷统治的逐渐稳定,再加上三藩势力越来越多,渐成尾大不掉之势。于是,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皇帝作出削藩的决定,清廷的削藩令一下,吴三桂于当年11月斩杀清廷派来监视自己的云南巡抚朱国治,并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以“兴明讨虏”为号,起兵反清。吴三桂反清后,其余藩王和地方实力派纷纷响应,三藩之乱遂起。

其时孙延龄叛于广西;罗森、郑蛟麟、吴之茂(吴三桂部将)叛于四川;耿精忠叛于福建;台湾郑经渡海进兵福建漳州、泉州和广东潮州;陕西提督王辅臣(吴三桂部将)又叛于宁羌,击杀清陕西经略莫洛;尚之信又叛于广东,总督、巡抚俱附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时间,天下震动,三藩之乱初期,叛军攻势迅猛,吴三桂接连攻取澧州、常德、岳州、长沙等地,直逼长江,大有与清廷划江而治的趋势。面对吴三桂强大的军力,清军只敢在荆州、武昌、宜昌等地构筑防线,而不敢渡江与叛军决战。吴三桂本可以一鼓作气直下江南或渡过长江进兵中原,但吴三桂在关键时刻犯了致命错误,没有乘胜追击、扩大战果,最终清军与叛军在湖南进入了相持阶段,清军也得到了难得的喘息之机。

而后,康熙开始逐个分化击破叛军,先是于击败陕西的王辅臣,又接连平定耿精忠、尚之信,孙延龄又在叛军内讧中被杀。如此一来,三藩之乱只剩下吴三桂一家苦苦支撑,战场形势开始朝着清廷一方倾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吴三桂再次出混招,放弃“反清复明”政治口号,于湖南衡州(今衡阳)称帝,建立伪周政权。吴三桂称帝行为彻底暴露了其野心家的丑陋嘴脸,众多观望和有志于反清复明的势力,开始纷纷远离吴三桂,吴三桂的处境更加艰危。见此情况,清军开始展开对吴三桂叛军的反攻,清军攻陷衡州门户永兴,永兴距衡州仅百余里,是进入两广的要道,也是衡州的重要屏障,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吴三桂听闻清军攻占永兴后,迅速以马宝为主帅,胡国柱、王绪为副将,出动7万兵马,计划重新夺取永兴。当时永兴城内汇集了简亲王喇布、安亲王岳乐、大将穆占、征南大将军硕岱等清军豪华阵容,以及京师八旗,荆州、武昌、西安等地驻防八旗数万人,再加上绿营兵,清军兵力突破10万。小小的永兴城,汇集了近20万大军,两军在此展开激战,激战中,马宝斩杀清军都统伊里布、副都统哈克山等高级将领以及八旗佐领四十余名,阵斩八旗万余人,打破了“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神话,更是打出了八旗的心理阴影,是为永兴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兴之战是吴三桂最高光的时刻,叛军只要再加把劲,永兴必破,届时,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将连成一片。永兴之战也让天下看到了八旗也不过如此,而后,康熙不得不大幅提升绿营兵的地位和待遇,绿营兵也逐渐成为大清帝国武装力量的基础。就在马宝等将领准备扩大战果、乘胜攻下永兴的时候,当年夏天,吴三桂突然病逝。失去了吴三桂的叛军,陷入群龙无首的乱象,马宝无奈,只能放弃攻打永兴的计划,率军返回衡州,清廷再一次度过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