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因果面前

凡夫和圣人有区别吗?
是神通大,还是因果大呢?
我们走进文殊院的因果
又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以人的视角
感受因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果和我们息息相关,因为人人都在因果中。

有一位修行人境界很高。于是有学人问他:“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他回答:“不落因果。”这是什么意思呢?修行人有所成就,不是凡夫俗子了,这个时候还要去感受因果的法则吗?他说:“我已经是圣人了,我不会去感受因果的法则了。”

就因为他说了这句话,受到了业报,投身为野狐。后来他化身为人,前去听百丈禅师讲法,便问禅师:“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禅师说:“不昧因果。”

一切都是缘起的,所以人在缘起中,人在具体的因果法则中。无论你是谁,都要去感受因果。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并不会因为谁修行得道了,欠人家的钱就不用还了。该还的,还得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修行人与凡夫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当果落到身上之后,感受上的不同。经典中记载,佛陀已经圆满觉悟,但他也会感受因果。他的头会疼,背会疼,还被他的堂弟从山上推下来的石头碎片砸伤过脚。

就连佛陀都要感受因果,更何况凡夫俗子呢?但是,佛陀在感受到因果之后,虽然身体会被石头砸伤而流血,但是他的心不会被扰动。

所以,我们终究要去感受自己的因果。而我们学修的目的,是为了能在果报来临的时候承受住它。承受又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是苦的果,我们能够安忍住;另一个是乐的东西,太令我们疯狂的东西一般没法承受,也会产生破坏的结果。比如某人突然中了一千万,但因为他没有福德,享受不了,钱慢慢地全部流散出去,他的身心状态同时也会变得非常糟糕。

禅宗经常会讲,开悟之前做什么?穿衣、吃饭、屙屎、撒尿。开悟之后又做什么呢?仍然是穿衣、吃饭、屙屎、撒尿。这到底要说明什么?比如说我,现在就是一位师父。我没开悟之前,我得去坐禅,还得吃饭。

什么是“开悟”呢?开悟更多是心的解脱,心的自在。佛教里最珍贵的就是心的解脱。但是,我们仍然要感受心的业报。生命里面该感受的仍然要感受。境界的高低并不会对你现实中的福德状况有多大影响。这里主要是讲现前业。

所以,我们从因果的角度看,无论你是凡夫还是圣人,是开悟了还是没有开悟,都没有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飞机速度很快,我说证得神通也就不过如此。神通并不神奇,我们可以用相同的效果去实现这个神通。学佛以后,并不是要去追求神通,因为神通再大也大不过业力,它也在因果中。

佛陀也有神通。在古印度时期,佛陀曾三次劝阻琉璃王的军队不要进攻迦毗罗卫国,但都没有成功。佛陀的大弟子目犍连尊者发慈悲心,用神通将五百个释迦族人装进钵里。但当战争结束时,钵里的人全部化为了血水。所以,神通再大也大不过业力。

在因果之中,每个人都要去感知,只不过区别在于心的感受力。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去修行,增长功德,扩大我们心的涵摄力。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去感知和面对善恶果报,因为它随时都可能来临。

我们再来看看,大家参加研习班的因果过程是怎样的。首先,大家看到了研习班的报名信息,然后就报名,最后被录取。被录取之后,我们就来体验寺院生活,听法师们的各种分享,抄经,禅修。体验完了学有所得,心有所获,可能会对未来的人生产生一些启迪作用。

我们可以看到,从报名开始,到最后人生发生了改变,在这个线性的因果之中,它是前后互为因果的。比如,看到报名信息是因,被录取是一个果;被录取的果,又成了参加研习班的因。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我们每一次都要种好因,同时也要好好地去面对果。

我们已经被录取了,又是怎么来到文殊院的?这个因果太简单,还用问吗?但实际上它包含了很多信息。比如,如果你有家庭,有孩子,那么孩子得有人照顾,妻子、丈夫愿意让你来,这是一个因。如果你是外省的,得买机票、动车票,那天刚好有票,飞机、动车又没有出现故障,你才能准时安全地来到这里,这也是一个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是我们能感受到的因果,可能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因果在其中。但最终的结果是我们来了。来了之后,要感谢谁呢?首先要感谢三宝。除此之外,一切看得见、看不见的,能感知到的、不能感知到的因,都要感谢。

因此,因果的链条不是单线条的。在生活中,我想知道为什么你没有那样,我不做这个事为什么没有那个结果?就是因为单线条思考。在因果关系中,我们只看到了一个因,或者是部分因,而没有感受到所有的因。

所以,我们感受到悲伤和痛苦,是因为我们没有很好地去理解、把握和感知因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留言互动

你知道

自己来到文殊院的因果吗?

LEAVE A MESSAGE

编辑|巍然 图片|沉沉

美编|妙能 责编|慧法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2022)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