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客户端7月3日电】把中国道家思想用水粉画表现出来,你知道是什么样子吗?

连月来,西班牙艺术家多明尼克·葛伯牙(Domènec Corbella)艺术展《水之道》《山海绵绵》,先后在北京、深圳举办。

这是葛伯牙作为艺术家、教育家第四次到访中国。在其最新的《山海绵绵》展览中,葛伯牙精心呈现了28幅作品,分为两个系列,即“山谷”与“海洋”,两个系列均深受中国东方哲学影响。近日,葛伯牙接受东西问客户端记者专访,分享了他的创作心得与对中国文化的独到见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明尼克·葛伯牙Domènec Corbella,西班牙艺术家,巴塞罗那大学Universidad de Barcelona终身名誉教授。(受访者供图)

画笔下的水之道

葛伯牙成长于巴塞罗那,这里是地中海文化的熔炉。这位在佛罗伦萨求学的艺术领域学者,经常坐轮船往返于西班牙和意大利之间。在佛罗伦萨,葛伯牙曾深入研究西方古典艺术。受到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滋润,养成对作品精度的追求。

多年来,葛伯牙踏上地中海的海岸、漂浮于死海的海面、观察过杭州西湖的微波、望过大西洋的巨浪,每幅画都代表了他对这些地方的记忆。以“海洋”系列作品为例,作品集中展现出不同地域和层次下大海的美感及其传递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葛伯牙教授(右)与策展人李化帅博士(左)与观众交流艺术创作理念。(受访者供图)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前院长尉晓榕,曾用“山是数亿年间的海浪,海浪是数十秒内的山谷。山中有海,海中有山,此为山海绵绵。”来描绘葛伯牙的绘画哲学。

在他看来,山谷的繁荣与荒凉、简朴与复杂,展现出地球生命的微妙平衡。水,被冠以“生命之源”,覆盖了地球百分之七十的面积。东西方的古人将山水视为世界的构成元素,赋予它们文化上的意义。

“海洋和山谷有很多共同之处,海浪的节奏和韵律,也会在山谷和田野中重现,它们就像中国中的‘阴’与‘阳’一样互补。”葛伯牙说道。

澄怀观道见艺术交流

葛伯牙对中国哲学的兴趣源于儒家,仁、义、礼、智、信,都能给他带来精神上的平衡与宁静。关于道家包括相对性、对立面的互补、静谧和虚无,他也尝试在生活和绘画中,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观念。

“中国的道家思想影响了我‘观看’风景的方式。”葛伯牙的绘画是在观察之后凭记忆和感知作画,追求的是头脑里的真实性而非视觉上的真实性。这是“收尽奇峰打草稿”的中国式创作方法。

“像作品《浪尖》描绘的是我对西湖的记忆,它总让我联想到中国南宋画家马远《水图》里描绘的湖面:水波舒缓而轻淡,不同于海浪的状态。画面不唯有动,更有静,动静相宜,是我理解的‘知止’境界。”

通过绘画,葛伯牙把对本土文化的反思和东方哲学融合。他没有把海洋、山谷仅作为风景,或是某一种文化的美学私语看待,而是深入感受自然内在特性及其引发的力量,并把这种力量通过感知,描绘出来。

与中国古人提出的“江山卧游”有异曲同工之妙,葛伯牙在风景画创作中主张的是重感受,即心中留下的景色,而非眼前匆匆一瞥的风光。他追求的是一种感觉上的“似”,意念上的“似”,而不是现实中的镜子式复刻。

“记忆在脑海里冲撞、摇晃、呼唤、舞动,最终它们溅成泡沫,或者融入到海滩的沙粒或岸边的岩石之中。”葛伯牙所理解的中国画,充满了意味与趣韵。如果将西方文化、审美理念加以融入,作品便有了更高一阶的修养、韵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众通过Chance创时AI视觉搜索观看《山海绵绵》艺术展览。(受访者供图)

在巴塞罗那大学,身为美术学院终身名誉教授的葛伯牙还建立了认知绘画工作室,并出版了《绘画作为认知体验》这本书。其中,详细阐释了他的艺术理论。

在葛伯牙眼里,艺术,特别是绘画,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它源自灵魂最深处的冲动。真正的艺术是诚实、透明、疗愈的,是一种无需语言就能传达的非语言表达方式。通过绘画进行的跨文化交流,促进了相互了解,从而实现文化上的丰富,推动全球化发展,并帮助我们在创造力方面不断成长。”葛伯牙总结道。(完)

作者:罗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