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为「户外探险OUTDOOR」原创内容

跨过夏至,迈入七月。热浪继续升级,「最热」还在路上。

据中国天气网,七月开始,全国高温排行榜前十闯进了新选手「浙江」。截至7月2日14时,高温榜前十位中,新疆和浙江平分秋色。中央气象台预计,自7月3日起,江南、华南的高温闷热天气将呈“爆发式”增长。到本周末,华南大部、江南、江淮、四川盆地等地的高温天气将遍地开花,多地最高气温将直逼40℃。

过去的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的地球最热一年。而欧盟哥白尼气候监测服务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从2023年6月持续到2024年5月,12个月中的每一个月都是有记录以来世界上最热的那个月。2024年,又将是新的地球最热一年吗?

对于逐渐增多和扩圈的户外爱好者们,极端高温天气意味着什么?在人们开始重新发现自然之美的当下,自然所面临的迫切危机与挑战也是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窗口与催化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地球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系统的变化往往牵一发动全身。极端高温之下,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干旱。

据悉,今年5月以来,河南已经有半数以上的气象监测站点达到了中旱以上等级,重度干旱、特旱范围不断扩大。作为粮食主产区之一,河南的旱情将直接影响粮食产能。另一产粮大省山东也同样「渴雨」,6月上旬全省平均降水量仅1.3毫米。

2023年,我国发布了《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提出到2030年要继续增长粮食产量5000万吨,人均粮食将再增加40公斤。

而根据中融研究发布的《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粮食问题安全研究》,气温每升高0.1摄氏度,我国的三大粮食作物单产就会下降约2.6%。目标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拉扯已经愈发突出棘手。

过去三年,在公益组织自然之友的玲珑计划的支持下,胡望月在云南发起了一项公民气候行动。去年,胡望月在西双版纳的布朗村寨完成了第一期的项目,她告诉《户外探险》,寨子位于山区,以前夏天都很凉快,但现在也需要用上风扇,海拔低一点坝区甚至得装空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曼佤老寨全景图。

云南产茶。在西双版纳的勐海县,约有八成人口从事茶业相关的工作,该县也被誉为「中国普洱茶第一县」。但高温天气带来的干旱会极大影响春茶的出芽,「很多茶园都减产一半,甚至有减产三分之二的」胡望月说。后来胡望月查到一份气象资料,其显示1980年至2023年间,版纳的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而降水量则呈显著下降态势。

因为做气候相关的项目,胡望月也注意到了雨季的变化,「包括我和云南本地的同事聊天,他们也认为近些年雨季真的推迟了,不太规律。村民会说现在天气很怪,该下雨的时候不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茶园里铺设稻草秸秆保湿。

由于干旱,植被保护力度一般的村子蓄水能力欠佳,村民有时候需要去很远的地方取生活用水。「有的村子可能洗澡都会受影响,大家需要减少洗澡频次和洗澡时间,甚至有的人会去附近不缺水的村子洗澡。」

除了农林渔牧产业,旅游业同样受影响。胡望月提到西双版纳当地一处特色瀑布就由于近几年的干旱导致水量减少,吸引游客的能力逐年下降。做导游的当地人的生计也因此受到影响。

还有很多自然景观也正在因为气候的变化而衰退甚至消亡。例如雪山和冰川,云南境内著名的哈巴雪山、梅里雪山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雪线上移以及周围冰川退化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峡谷的水量减少。

自然之友的副总干事何艺妮在6月中旬去了甘肃祁连山下的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虽然知道在戈壁荒漠系统里的湿地非常珍贵和脆弱,但实地干旱情况仍超出了她的想象。「一个国家级的湿地公园,目之所及一半的水体都消失了,很多区域已经开始盐碱化。大片的鱼虾蟹都死在干涸的土里,有的鱼跟我手臂一样长,在这样的地方,有这么大的鱼是很难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艺妮在甘肃的一处湿地公园。

人类自身也会在高温中面临隐性的挑战。据一项研究,气温每升高1℃,精神健康相关的疾病发病率会升高0.9%,而死亡率则会增加2.2%。

除此之外,高温也会带来新一轮的过度能源消耗——例如使用空调带来的用电激增。而由于来水偏枯,主要的水力发电省份发电量会受到显著影响,因此不得不加大火力发电。这又倒逼着更大规模的化石能源消耗,从而加剧温室气体排放量,推动全球变暖进一步恶化。

改善能源结构是一个可行的方式,如同停用氟利昂后,南极的臭氧层空洞因此得到修复。事实上,作为工业制造品,只要能找到替代品,停用氟利昂对整个商业或者经济的影响是可控的。但化石燃料的消耗量极大,其所涉及的商业利益也是巨大的。某种程度上,通过改善能源结构减排温室气体本身对世界范围的经济影响会很明显。站在真实世界的语境中,目前这很难变成一道清晰明了的选择题,于是在博弈与妥协中寻找「临时方案」成了现行的解决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大陆暖高压脊东移的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国内高温分布格局开始出现变化:新疆地区气温会有所下滑,但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等多地或现极端高温。以我国最北端的城市漠河为例,未来三天,其将有望冲击40℃的高温历史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漠河未来一周的气温预告。

不单是白天闷热,未来几天,南方夜间的最低气温也将热出新高度。据中国天气网,武汉、上海、南昌等地最低气温都将在28~29℃左右。

事实上,如果从气象学的角度预判,2024年原本应当是相对凉快的一年。

截至目前,2023年是全球记录以来的史上最热一年。这与其处于厄尔尼诺现象周期有着紧密关联。在厄尔尼诺现象周期中,温度更高的海水从东太平洋向整个太平洋地区扩散。升温的海水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赤道逆流,从而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

但从今年五月开始,持续近一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已经逐步结束,并同时迎来拉尼娜现象周期(其表现与厄尔尼诺现象基本相反,会导致太平洋水温下降)。据悉,拉尼娜现象预计在今年夏季后期形成,但就目前趋势来看,高温天气将持续存在。

在愈发充满不确定性的气候周期,天气系统的可预测性似乎也在逐年降低。拉尼娜的失灵也并非「破天荒」。2021年就有拉尼娜现象,原本气温应该偏低,但该年在最热年份排名中位居第六,成为有史以来最热的拉尼娜年。而回看目前统计榜单中的地球最热年份,排名前十的年份几乎都出现在2000年之后。

极端高温的影响一直都是全球性的。据报道,今年全球范围内已有上千人因高温相关因素死亡。

印度遭遇了有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高温天气。据当地气象部门统计,自5月14日以来,首都新德里连续38天最高气温在40℃及以上。印度卫生部数据显示,3月1日至6月18日,印度共报告中暑死亡病例110例,4万多人疑似中暑。

6月下旬,沙特阿拉伯麦加局部地区气温一度高达51.8℃。持续高温天气导致来自约10个国家超1000人在朝觐期间死亡。单是6月10日至16日期间,邻国日本全国因出现中暑症状被送医的人数就高达2485人。而在北美洲,连续高温天气导致美国西部多地近日野火肆虐。

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在6月发布的报告中表示,未来5年,至少有一年超过2023年成为最热年份的可能性为86%。与工业化前水平相比,全球平均近地表气温已升高1.3℃。「越来越热可能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一个事实了。但这也反向要求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因为真的非常紧迫了。」何艺妮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肃的一处国家级湿地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更长远的时间尺度来看(以万年为单位),冷暖交替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在地球46亿年的历史上,也发生过许多次变暖事件。

据古气候研究,地球从古新世—始新世的极热事件后开始自我调节,逐渐降温。据测算,从恐龙灭绝的白垩纪末(距今6500万年)到目前,地球大约降温了10℃。但在过去短短100年内,密集的人类活动就将全球平均气温推高了1℃。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发布的第五次评估报告提到:在过去100年地球温度升高将近1℃,人类活动起的作用实际占比可能到三分之二。也就是说,人类活动要对近100年地球温度升高一度承担超60%的责任。在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中,又继续强化了这个观点。

何艺妮认为,既然如今的极端气候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由人类造成,那人类也应当充当解铃人的角色,「集体行动特别重要」。

对于一个全球性的议题,集体行动意味着全球共识。而共识要落地,离不开一套有效的执行机制,其中资金问题是关键一环。IPCC主席李会晟在第六次评估报告发布会上就表示,向低碳经济的转变将需要目前用于绿色投资的资金数额的三到六倍。「我们有足够的全球资本来弥合全球投资鸿沟,但在将资本转用于气候行动方面存在障碍。」

在去年阿联酋的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8)上,淘汰化石燃料的谈判未能取得进展。尽管COP28启动了损失与损害基金(初期仅有7亿美元),但原定的每年1000亿美元的气候金融承诺仍未完全实现。在全球性撕裂愈发明显的当下,要想推动实质性的进展,困难程度或许如同遏制极端气候的进阶一般。

框架性的协议对普通人来说是宏大和遥远的。回归到极端高温对于个体和周边环境的影响,作为普通个体,能做的其实也很多。

「最简单,也最老生常谈的比如空调温度不要开太低,少点外卖,少网购,少打车和开车,去咖啡店带自己的杯子。」何艺妮认为这些不复杂也不深刻的举措是最日常,但也最有效的个体行为。此外,她还分享了一个关于个体努力如何触及和改变更大议题的故事。

吴晓歪是一位户外运动爱好者,也是自然之友玲珑计划支持的伙伴。2015年,她在参加一场沙滩飞盘赛时注意到了塑料垃圾的丢弃现象,随后吴晓歪开始了解体育赛事的垃圾处理方式,「她就发现像北京马拉松,一场比赛要消耗95万个纸杯、26万瓶饮用水、11万瓶运动饮料。」后来吴晓歪自己参与组织一些赛事时,就开始尝试推行「零废弃赛事」,例如取消提供一次性纸杯,并鼓励选手在赛后清理垃圾。

在何艺妮看来,控制气候变暖这件事,光靠政府和科学家肯定是不够的,「最后的源头就是每一个具体的人,只有集体行动,才能带来改变。」她提到自己之前看过的一个户外品牌的创始人的分享——为什么要做保护自然的事,「他就说,保护自然不为别的,就为保护我们经常要去玩的地方」。

1918年11月的某天,中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梁漱溟的父亲梁济正准备出门。碰见梁漱溟,二人谈起关于欧战的一则新闻。梁济问,「世界会好吗?」梁漱溟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如果现在采取行动,我们仍然可以为所有人提供宜居的、可持续的未来。」李会晟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曼佤老寨村民上山植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对极端气候的切身感受经历是什么?‍‍‍‍‍‍‍‍‍‍‍‍‍‍‍‍‍

你认为高温对户外的影响是什么?‍‍‍‍‍‍‍‍‍‍‍‍‍

作者/朱鹏

编辑/朱鹏

设计/Manny

图片来源/(除特殊标注外)受访者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