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诞生了一位令人难忘的将领。他身怀锦囊,出身卑微,却因勇猛善战而备受赏识。数次为唐室解围,力挽狂澜,可谓是唐朝的守护神。即便在唐亡国破的那一刻,他依旧矢志不渝,坚持使用唐号。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能获此殊荣?他的忠诚又是出于何种动机?让我们一探究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披坚执锐 年少成名

朝代更迭,王侯易主,草莽英雄辈出,闻名遐迩者实不乏人。其中人物李克用便是一枝孤芳,生于太平盛世,长于战火纷飞的乱世。他出身于沙陀部落,为首领朱邪赤心的第三子。按理说,李克用低微出身,难以跻身权贵,但他天资非凡,自小便显露出过人的武勇本领。

民间流传一段佳话,说是朱邪赤心初见儿子李克用时,便欣喜万分。不仅为其取了一个富有寓意的名字,更是预言他将来必将光耀门楣。果不其然,李克用生性勇猛,从小好勇斗狠,体魄强健,骑射猎捕无不精湛。及至年岁渐长,他更是身手不凡,战阵之中,无人是其对手。

机缘巧合,李克用15岁那年,朝廷正遭遇着庞勋的大起义。为平乱除患,朱邪赤心挥师而去。军中上下无不钦佩李克用那热血沸腾的英勇与才能,纷纷为其取外号"飞虎子"。在一次次厮杀中,他屡建奇功,扬名立万。当年仅15岁的李克用,便已是名震沙场,誉满军中。从这一战役可见,他的勇武才能,早在少年时期就渐露锋芒。

一番雄心壮志高扬

少年英杰李克用初建奇功,声名鹊起,乃是锦绣前程的开端。只可惜,朝廷当时竟未重视这块璞玉,反而使其离心离德。追根究底,还要从李克用的出身说起。

李克用虽为朱邪赤心之子,却并非嫡长子,地位自是不高。即便在平定庞勋之乱时立下赫赫战功,但毕竟出身草莽,身份低微,朝廷未曾真心器重。时有宠遇,却更多是被冷遇。李克用年富力强,怀抱壮志,自是深感寂寞无聊,无处施展拳脚。

朝野之间流言蜚语,言李克用年岁虽小,气焰却不小。曾有人斥其"自负"、"狂妄"。的确,正值懵懂年华的少年李克用,自是难免有些骄横狷介的性子。或许正是这股子英雄气概,却使他在得不到朝廷真心礼遇后,心生失望,转而离间而去。

于是,李克用携家眷,远走高加索。在那遥远的异邦,或许他暂时可以逃离朝野的是是非非,但终究难掩心中汹涌壮志和锐意报国的雄心。正所谓"英雄无用武之地",李克用游离朝野已久,却始终未曾置若罔闻那些关于他的流言蜚语,更未曾放下那颗报效朝廷的赤诚之心。

机缘果然恰逢其时,黄巢起义爆发,华夏大地陷入水深火热。正当朝廷穷兵黩武之际,身在他乡的李克用可谓正中下怀。他立即趁热打铁,借此重新崭露头角,力图扭转在朝廷眼中的薄待地位。果不其然,在陈景思的力荐之下,历经种种曲折,李克用终于再度受朝廷重用。这一次,他必将全力以赴,展现真正的实力。

破家为国两度扶危坚唐室

世人皆知李克用为唐末忠勇之臣,然而他真正的赫赫功勋,实在于两度力挽狂澜,坚守唐统。一次是在黄巢大起义之际,一次是在王、韩、李三节度攻陷长安之时。堪称是两度扶危而固唐基业,功勋卓著,实堪铭勋簿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说黄巢起义爆发之后,窃取中原,气焰嚣张。他们直捣长安城下,一时朝野震惊,百姓遭殃。幸而当时李克用已被朝廷重新任用,并被委以重任镇守京师。黄巢狂兵直逼长安城下,百姓惶惶不安,李克用从容不迫,亲自统帅沙陀骑兵出征。只见他身骑健马,提张弓箭,腰悬利剑,目光如电。随军将士个个英勇绝伦,无不是马上勇士。

李克用英勇善战,统帅有方,在行军途中屡建奇功,攻克许多重镇,几路并进,直捣黄巢大本营。双方在平阳郡遭遇,李克用亲自领兵冲杀在前,所向无前。黄巢手下竟被他的勇猛战阵所震慑,丢盔弃甲,溃不成军。李克用趁热打铁,乘胜追击,终于彻底击溃了黄巢大军,解除了长安之围。

此战过后,李克用声威日隆,受封陇西郡王、河东节度使。继而又率军征讨,彻底扫荡了黄巢余孽,平定了这场动乱长安的大起义。功高震主,可谓赫赫有馀。

而后不久,王行瑜、韩建、李茂贞三员大将再度兴兵作乱,企图废黜唐昭宗。危难之际,朝野尽数惶恐,惟有李克用一人安之若素。闻讯后他立即发兵南下,声言要惩处三人的"称兵诣阙之罪"。在他的军事压力之下,韩建登城求饶,李茂贞遣使求和,王行瑜战败被杀。

就这样,再一次危难关头,李克用舍家为国,出生入死,力保唐统,全心全意惟报皇恩。其勇武过人,忠君爱国,实乃千古罕见英雄人杰。朝廷自然也钦佩有加,再度赏赐封号,册封晋王。从此,李克用名垂青史,载为忠臣楷模。

矢志忠君惟报皇恩

唐亡之后,五代十国乱象丛生,兵燹不绝。然而纵使朝代更迭,李克用心中的那股忠君爱国之心却从未改变。他甘愿披坚执锐,舍生忘死,只为报效先皇。这份赤诚忠心,令世人钦佩至今。

当年,唐亡国破,黎元鼎取代唐朝而建立后梁。朝野上下虽已改朝换代,但李克用依旧死守前朝遗民,固执己见,矢志不渝。他拒绝投奔新朝,坚持使用前朝年号,勿受后朝册封。更惊人的是,他还请来唐朝退位皇帝出家的太子李从厚,擅自册立为"唐帝",在河东大地实行"两朝制"。

此举一出,惊动了黎元鼎。他恐惧李克用如此犟驽不驯,难免会成为覆覆翻乱氛的导火索,于是立即下令出兵围剿。但李克用原本就是勇武过人的硬汉子,岂能容忍新朝胁迫?他只身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争。

当时的记载云:"李克用与从厚分领兵甲,多所克复,于蒲州置辽西、河北节度使。元鼎因令西京都守捉斩之。克用驾骑白马,引大军突围而出,所向无前,后乃散师归保州。"看来,从容不迫,勇猛果敢,乃是李克用生平的一贯风格。

连番征战,李克用损师过半,势力渐弱。虽然,最终黎元鼎采取文武并济的方式,收服了他的领地,但李克用却依旧怀柔抗拒,不为所动。据记载,黎元鼎不得不册封他为"晋王",并让他维持"唐制"陈迹。终其一生,李克用不曾触犯宗主国威权,但也没有永远恭顺臣服。他是用自己顽强不屈的行为,体现了对唐室的那份赤诚忠心。

功过是非,莫论高下。但李克用这种纵使国破家亡,亦矢志不渝的忠君报国之心,却世所罕见,故而令人怆然敬重。即使神朝易代,李克用这桩孤忠赤诚铭心扉,也终将熠熠生辉。

永垂不朽唐末忠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生有时终须老去,江山亦将代代更替。但李克用挺身而出的英勇形象,却终将铭刻在历史长河中,永垂不朽。

回顾李克用的一生,不难发现,他之所以能如此声名赫赫,除了勇武过人之外,其忠贞不渝的品格更是核心所在。从年少立功,到疏而不阔;从离心离德,到再度被重用;从扫除黄巢,到平定王韩李乱;从固守唐统,到赤诚报国,可谓是精忠报国的楷模。

想来李克用生于乱世,自是难免遭遇种种坎坷。即便曾一度因身世低微而被冷遇,心有失意远走高加索,但他始终未曾忘却自身的宗旨信念。一旦朝廷有难,他就舍家舍身而去,全心全意守护唐统。可见,作为一员武将,他一生都矢志不渝于忠君爱国。

更令人敬佩的是,即便在风云变幻,唐朝覆亡之后,李克用依旧固守本心,矢志不移。尽管曾遭后梁新朝征伐围剿,但他从未向新主俯首称臣,反而请立唐帝,坚持维持唐制。这种始终如一的坚持,看似固执己见,其实却是出于赤诚孤忠之心。

如此君臣孺慕,上下交好,岂止是简单的人身依赖?想必也体现了对先帝的一份无尽怀念与报恩之意。此等忘私报国之精神,正是值得我辈永垂不朽的人生典范。

世人往往将李克用与另一位忠臣,也是唐末名将朱全忠相提并论。个中缘由,不外乎都是持节护统,对君王死心塌地的大忠臣而已。惟一不同的是,朱全忠最终割袍分麾、抱剑长逝,可谓是激流勇进之勇;而李克用却是矢志坚守,永不向旧主招手的孤忠。前者铮铮铁汉,后者孤恋旧好,均是天下英雄好汉。

世道沧桑,朝代更替,王公贵族或许难守香火永续。但一颗颗赤诚之心的火种,却终将于史书长存,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