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30日,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民间社火的当代实践——传统节日仪式中青年非遗传承人研讨班”结业典礼在山西省长治市隆重举行,标志着为期20余天的研讨班理论学习和田野调查顺利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业典礼分两部分进行。上午,研讨班成果汇报会在长治市文化和旅游局多功能会议室拉开帷幕。会议邀请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萧放、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对口协作合作处副处长李明宗、山西省长治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王新军、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三级主任科员贾嘉、山西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侯姝慧副教授担任点评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讲师贺少雅主持,研讨班全体学员及长治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果汇报会上,研讨班学员代表分别代表五个调研组依次汇报学习成果。

潞城区民间社火活动组织参与者杜丽代表潞城区调研组,以贾村社火、微子镇三仁祭祀和填仓会为例,指出节日仪式与民俗教化在组织民众与情感交流功能、信仰空间与生活空间的高度融合以及共同信仰仪式三个方面关系密切,并建议在非遗传承中应建立政府主导型多元主体组织管理模式,以文化元素可视化为基础探索非遗传承的多重路径,把握非遗商业化和公益性的融合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潞城调研组代表杜丽汇报

来自晋中市左权县的小花戏传承人赵静作为武乡县调研组代表立足研培班学习调研经历,提出“透过非遗看非遗”“跳出非遗做非遗”两种思路以分析研究当代非遗的传承发展方向,并强调要树立辩证性、系统性、人民性、创新性思维来推动新时代非遗的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乡调研组代表赵静汇报

潞城民间礼仪主持人王何琴作为平顺县调研组代表,以北社村独辕四景车为重点案例,聚焦“非遗保护助推乡村振兴”这一核心问题,指出非遗保护应遵循“整体性”原则,坚持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农耕文化与春季节俗、节日形式和精神内涵、自然生态和人类文化、非遗人才和非遗项目的整体性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顺县调研组王何琴汇报

壶关县牛府鼓乐班社的上党乐户传承人牛国芳作为壶关县调研组代表,回顾了成员们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唢呐艺术·上党艺术班社”的调研情况,从生长脉络、行乐过程、行业祭祀三个方面对壶关地区上党乐户进行了详细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壶关调研组代表牛国芳汇报

晋城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樊晋希子作为长子县调研组代表则围绕长子县西南呈村的响铜乐器制作技艺和上党八音会两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来探讨民间社火的“声音”当地自然、社会、文化的共生关系,进而提出尊重传承的乡土性、回归生活本位、建立可持续传承机制三方面来保护民间社火的物质载体,传承社火表演技艺,让民间社火的声音延续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子县调研组代表樊晋希子汇报

听取各调研组的成果汇报之后,与会专家对研讨班开展和学员汇报情况进行点评。山西省长治市文化和旅游局王新军调研员对学员们深入、细致、扎实的调研表示充分肯定和感谢,并热情欢迎与会人员于明年元宵佳节再来长治,沉浸式体验当地丰富多彩的社火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省长治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

王新军点评学员汇报情况

山西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侯姝慧副院长指出,学员们对于非遗传承的热情与使命感令人印象深刻,政府、高校、非遗传承人协力参与的非遗保护平台是一个全新的实践模式,在探索非遗保护的长效机制、激发非遗传承的内生动力等方面潜力巨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

侯姝慧点评学员汇报情况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对口协作合作处李明宗副处长强调,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巨大挑战,每一代人应该承担起每一代的责任与使命,通过文旅结合、乡村振兴、高校助力、政府支持等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对口协作合作处

李宗明副处长点评学员汇报情况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萧放教授总结指出,学员们在理论学习过程中的勤奋刻苦和在田野调查过程中的踏实敬业令人感动,通过考察、访谈和研究,各组发现了基层在非遗保护和传承中的成绩和亮点,也感受到一些困难、困惑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开放交流,积极寻找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和行之有效的解决路径。多方参与的非遗平台的搭建使我们成为亲密的家人和共同体,未来更应该携手共进,开拓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萧放教授点评学员汇报情况

下午,研讨班结业式在长治市杂技团剧场隆重举行。会议由山西省长治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王新军主持,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程亮、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陈少卿、山西省长治市副市长黄国珍、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发展处副处长岳青、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对口协作合作处副处长李明宗、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乔燕莉、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萧放、山西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侯姝慧出席,研讨班全体学员及长治学院部分师生参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省长治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

王新军宣布结业式开始

结业式上,首先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程亮致辞。他指出,此次北京师范大学与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山西大学共同合作,以民间社火的当代实践为主题,以长治市民间社火、上党八音会等非遗项目为对象,探讨传统春节习俗保护传承的可行路径,建立起专家学者、传承人与非遗工作者的合作平台,推动了社火等节日仪式传承文化发展的理论实践创新,提高了长治民间社火的可见度和影响力,对该项目的保护传承、地方文化生态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

程亮在结业式致辞

作为此次研讨班的主要举办单位之一,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萧放教授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个方面总结了非遗研讨班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经验。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本次研讨班希望能培养具有以下四种素质的传承人:一是地方节会活动的组织者;二是公共文化事业的经营者;三是既有地方性知识,又有国家观念与国际视野新一代非遗传承人、紧跟时代面向未来的文化创新者;四是具有家国情怀的非遗工作者与传承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在“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上,设置了丰富多样课堂教学形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穿插了大量讨论交流环节,并且分组集体进行田野调查,搭建起专家学者、传承人与非遗工作者的合作平台。在“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将立德树人首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人才,为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培育新生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萧放教授总结非遗研讨班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经验

随后,研讨班学员代表申莉萍代表全体学员发言,对研讨班的指导部门、举办单位以及授课老师们等表达了感谢,她呼吁全体学员自觉加入到非遗文化传承的行列中,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财富。最后,与会领导登台,为研讨班全体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并合影留念。结业式后,与会人员集体观看了长治地区非遗项目汇报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讨班学员代表申莉萍代表全体学员发言

民间社火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春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在当代社会,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面临的使命和挑战。通过搭建专家学者、传承人与非遗工作者三者协同参与的非遗社区与交流平台,此次研培活动在当前仪式传承、活化与创新等理论与实践问题上作出了有益探索和讨论,学员们普遍表示效果显著、收获颇丰,非遗传承人研培工作的长治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

公众号总指导:萧放

内容顾问:朱霞 鞠熙

指导教师:贺少雅

公众号主编:叶玮琪

撰稿:贺少雅、张巧坭

【学术动态】栏目责编:宁祥文

图文编辑:闫世龙

我们是一个亦庄亦谐

的公众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师大民俗学

关注学术知识│关注生活热点

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