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

德化白瓷在北京展出

大受欢迎

展期从原定的3个月多次延期

至本月3日才闭幕

“中国白·德化瓷”实力诠释非遗“长红”的奥秘——

奇雕美瓷京华

做工精致,色彩鲜明,花瓣、花蕊栩栩如生……在国家博物馆的德化白瓷展(以下简称国博白瓷展)上,一个由牡丹、水仙、海棠、康乃馨等造型集合而成的德化瓷花篮,因极其逼真而被观众怀疑不是陶瓷作品,而这真真切切是当代工匠用德化瓷制作的。“这些传承千年的技艺随便一件作品都足以惊艳世人。”

千年窑火,瓷韵竞新。德化,是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首批陶瓷窑址类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世界陶瓷之都”。德化陶瓷在京出圈,一代代新老瓷人的传承、保护、创新功不可没,也离不开德化县为提升陶瓷市场竞争力、扩大国际影响力作出的坚实努力。

技艺守正创新瓷上绣花成爆款

从何朝宗的《渡海观音》到陈周平的《盛世花篮》,再到李锦峰的《颜如玉——暗香盈袖》、徐才提的《锦绣前程》……国博白瓷展上的件件精品让人叹为观止。千年的陶瓷发展史为德化积淀了厚重的陶瓷文化,展览呈现了这项非遗技艺在一代代新老瓷人的手中传承、保护,也在现当代德化匠人的创新下,塑造出万千变化,让参观者大饱眼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图片来源泉州晚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化瓷花薄如蝉翼形象逼真

传世精品实力担当,呈现“东方美学”。何朝宗的传世经典之作,代表着明代德化窑的高超水平,引领展览的第一波流量。德化白瓷以丰富多彩的题材和内涵、高超卓群的技术工艺,开辟了瓷塑艺术的崭新天地,以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佛教人物著称。观音是德化瓷塑的主要题材,何朝宗造白釉观音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如今依旧吸引着许多匠人临摹,“何派”的精妙被承续,“东方艺术”精品焕发出永恒魅力。此后国家一级/高级技师徐华文另辟蹊径,以何朝宗的《渡海观音》底座为原型,将起伏翻涌的波浪融入日用茶杯设计中,衍生主人杯《渡海杯》,用传统文化嫁接现代技艺,赋予平常的茶杯新的形象与内涵,令人耳目一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周平的作品《盛世花篮》展示了德化瓷的白、细、薄、润

精细逼真的瓷花作品成为当下爆款,圈粉无数。一团瓷泥,一双巧手,在竹刀片的不同手法操作下,经过烧制后,一朵朵逼真的“鲜花”在手中绽放,让参观者一度怀疑不是陶瓷作品。据了解,这一“妙手生花”的手捏瓷花技艺在德化,能做的匠人已不多,做工佳者更是屈指可数,陈周平算是其中一人。2018年开始,陈周平师从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李甲栈学习传统陶瓷雕塑,李甲栈毫无保留地输出,陈周平也得到师父真传,在瓷花上做得更薄、更灵动、更逼真。在陈周平入选国博白瓷展的作品《盛世花篮》中,他根据德化高白土的特性,加入高温陶瓷色彩颜料,用不同技法呈现时令花卉,经过1300多度高温的煅烧后,展现了德化瓷的白、细、薄、温润的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锦峰作品《颜如玉——暗香盈袖》取材于李清照的词《醉花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才提通过分段煅烧将薄如纱的人物外衣以及基础厚胚体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渗透于各类作品的陶瓷技法,将这项非遗展现得淋漓尽致。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李锦峰的作品《颜如玉——暗香盈袖》瓷雕,巧妙地运用了虚实手法和点、线、面、体的组合加以表现,在德化瓷塑最经典元素之一的衣纹处理上,李锦峰化繁就简,线条干练,多处“S”形线条的运用,颇有点睛之用,使得平整的画面有了空间感,营造出袖笼的“空气感”,完美展示了“暗香盈袖”的意境。在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徐才提的作品《盼》中,他在特种瓷土中加入了薄如蝉翼的手艺,用彩色画料点缀成人物服饰,将薄如纱的服饰与厚胚体通过分段煅烧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这是这件作品的难点也是作品的看点。此外,薄如蝉翼的纸张、根根分明的发丝、细节逼真的褶皱、温润如玉的质感……各类题材精品不胜枚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心相印》

展览突破传统一白百技自风流

此次展览突破传统上按瓷器造型功用和历史演变分类的结构形式,从“中国白”的特殊视角出发,结合白瓷的艺术特性,通过色谱分析,把德化窑传统的“猪油白”“象牙白”“孩儿红”等概念进行科学界定和归纳,以对应的展品加以呈现,让观众在感受德化白瓷艺术韵味的同时,更加深刻领会让世界认可的“中国白”的独特魅力。自2023年8月26日面向公众免费开放以来,展览惊艳了数以万计的参观者,原定于今年5月结束,后应公众要求,继续延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展厅布局上就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德化瓷韵风格。展厅入口以曲面墙造型象征海浪,代表德化瓷的外销特征,并通过景窗裁切,收纳重点展品入窗洞,实现内外空间互相渗透,借助框架结构,以中轴对称和连贯的小空间布局形式,使空间节奏凝练有序,形成清晰的观赏界面。展览在空间设计方面着力打造辨识度、包容性,突出德化瓷的外销特征,以温润的淡青色贯穿始终,形成以白为基础又丰富包容的展览基调,用灵活的手法呼应展品。这些都为作品打造了一个相辅相成的展览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的呈现上精挑细选。本次展览精心遴选出从古至今400余件组德化白瓷展品,分为一白独秀和百技争艳两个单元,涵盖“何朝宗”款观音像、“筍江山人”款观音等传世精品,尾林窑遗址、华光礁一号沉船等德化窑珍品,其中不乏极具西方审美意趣的铜口筒瓶、莲瓣纹军持等,并集中展现了现当代德化艺术家的杰作,体现了德化瓷精湛的制瓷技艺和一脉相承的传承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博白瓷展上的瓷花作品吸引参观者驻足观看、拍照。

行走在展品间,观众可在追溯历史、回想起上下几千年积淀的文化底蕴的同时,感受古代劳动人民卓越才能与创造智慧的民风百态,精致的茶具、摆件、厨具等“民以食为天”的云歌露饮,选材于传统文艺作品的羽衣霓裳……在展览中,更有体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文人风骨与民族气节的作品。展现苏东坡这一人物的作品神情淡然,让人追忆雨中吟唱“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智者;展现古代人物老子的白瓷作品,身体为山,衣服为水,背后折射的是道法自然的无为之思与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及至当代,《长津湖——冰雕人》以生动的造型演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无畏气概与斗争精神;《向往和平》借飒沓如流星的骏马勾画中国革命战士的英勇形象。每一件作品都是讲好“中国白·德化瓷”、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写照。

传承厚积薄发协力打造“国际范”

走出去,只是传播展示德化陶瓷的一部分。近年来,德化县积极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做好人才、发展等保障,以坚实基础打下硬内核,持续推动德化白瓷“扩圈扩容”。

德化县积极用好、用足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七部门出台的《关于支持“中国白·德化瓷”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四部门出台的《关于支持“中国白·德化瓷”产业强设计创品牌若干措施》,强化对接省、市各相关职能部门,全面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实施“盘活利用低效用地和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项,探索和用好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政策。多渠道筹集产业发展投入,提升产业规模。整顿规范瓷土市场,确保从源头保障产品质量,提升产业质量。培育陶瓷产业工人、引进工业设计人才、壮大品牌营销人才、对接高科技人才,通过建设宜居宜业城市、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吸引人才。

在平台创建方面,投入近百亿元建成了陶瓷主题文化商业中心——瓷艺城、全国最大的陶瓷茶具市场——中国茶具城,动建以红旗坊·文旅产业园、月记窑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为核心的传统陶瓷文化展示区,规划建设德化窑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培育以国际瓷艺城为核心的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聚集区,以中国茶具城为核心的全国器与茶产业聚集区,以城东全球花盆智慧制造产业园为核心的花盆及高端餐具产业聚集区。

在赛事举办方面,举办三届中国德化国际陶瓷博览会、三届“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首届德化世界陶瓷设计大会;连续举办七届“何朝宗”杯陶瓷工业设计大赛,辐射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建立了世界陶瓷设计制造产业联盟,为促进德化陶瓷产业与国际深度接轨提供了重要平台。

扬帆出海续荣光。宋元时期,德化瓷产品就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最主要的贸易品之一,大量销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自2016年起,德化连续四年参加中法文化论坛,开展国际艺术论坛、国际陶瓷艺术家驻地创作等系列活动;在国内的上海等地以及海外的新加坡、墨西哥、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建设29家“中国白·德化瓷”推广展示中心,推动《中国白·德化瓷》宣传片登陆纽约时报广场。德化陶瓷展现出的“国际范”,正在不断打破传播界限,让德化瓷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2023年,德化县深入实施“中国白·德化瓷”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未来五年,德化将坚定实施陶瓷创新战略,实施“陶瓷+”产业融合发展,力争通过扩大国际影响力、增强工艺创新力、提升市场竞争力这“三力引领”,确保2027年打造成陶瓷千亿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幸福宜居的世界瓷都。(完)

来源:泉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