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朝代的领土变化较大,主要表现为国界逐渐向南方收缩。在宋武帝刘裕时期(420-422年),刘宋以黄河为界与北魏对峙。

刘裕去世后北魏趁机攻占了河南的洛阳、虎牢和滑台三镇,从项城到济南形成了一条新的国界线,将北魏和刘宋分隔开来。

466年刘宋被迫以淮河为界与北魏对峙。尽管宋明帝心有不甘,多次派遣沈攸之等人北征,但是从469年开始,南朝与北魏的淮河国界基本上就固定下来了,国界进一步向南方收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文赏析:

原文赏析:

所有州凡二十二:扬,南徐,徐,南兖,兖,南豫,豫, 江, 青, 冀, 司, 荆,郢, 湘, 雍, 梁,秦, 益, 宁, 广,交,越。 郡二百六十八, 县一千二百九十九。
沈约曰:「晋迁江左,有扬、荆、湘、江、梁、益、交、广数州,其徐州则有过半,豫州惟有谯城而已。宋分扬为南徐,徐为南兖,扬州之江西悉属豫州,分荆为雍,分荆、湘、江为郢,分荆为司,分广为越,分青为冀,分梁为南、北秦。建始以后,自淮以北化成异域,青、冀、徐、兖、豫诸州悉非旧疆矣。今所记列,大较参差,其详难举,实由名号骤易,境土屡分,或一郡一县分为四五,四五之中亟有离合,千回百折,巧历莫算,寻校推求,未易精悉也。」

【译文】刘宋总共有22个州,分别是扬州、南徐州、徐州、南兖州、兖州、南豫州、豫州、江州、青州、冀州、司州、荆州、郢州、湘州、雍州、梁州、秦州、益州、宁州、广州、交州、越州。郡有268个,县有1299个。

沈约说:“东晋迁都南京后,有扬州、荆州、湘州、江州、梁州、益州、交州、广州等多个州,其中徐州的地域占了一半以上,豫州只剩下谯城。刘宋把扬州分为南徐州,徐州分为南兖州,扬州的江西部分都划归给豫州,把荆州分为雍州,把荆州、湘州、江州分为郢州,把荆州分为司州,把广州分为越州,把青州分为冀州,把梁州分为南秦州和北秦州。

建始年间(301年司马伦篡位年号)以后,淮河以北的地区变成了异域,青州、冀州、徐州、兖州、豫州等州的旧疆已经不复存在。现在所记载的,大多数都是参差不齐,详细的难以列举,实际上是因为名号变化快,境土经常分割,或者一个郡一个县分为四五个,四五个之中又经常有离合,千回百折,即便是巧妙的计算也无法统计清楚,要想查考推求这些情况,很难得到准确的资料。”

王氏曰:「江左大镇,莫过荆、扬。扬为京畿,财赋所资,荆为阃外,甲兵所聚。时谓荆为陜西,二州户口居江南之半。以扬州为根本,委荆州以阃外,此立国之大要也。李忠定有言:六朝能保守江左者,以强兵巨镇尽在淮南、荆、襄耳。」
盖自晋成帝以来,州郡类多侨置,增损离合,不能悉详。又南北战争,疆境屡易,大约宋之盛时,南郑、襄阳、悬瓠、 彭城、 历城、 东阳, 皆重镇也。

【译文】王氏说:“江南的大镇,没有比荆州和扬州更重要的。扬州是京都所在,财赋的来源,荆州是边疆,是兵力集结地。当时把荆州称为陕西,两州的户口占了江南的一半。以扬州为根本,把荆州作为边疆,这是立国的要领。李忠定(李纲)曾经说过:六朝能够保守江南的原因,是因为淮南、荆州、襄阳一带有强兵巨镇。

自晋成帝以来,州郡大多是侨置(虚设),增加或减少,合并或分开,不能详细列举。又因为南北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疆界屡次变动,大约在刘宋全盛时,南郑(今陕西)、襄阳(今湖北)、悬瓠(今河南)、彭城(今江苏)、历城(今山东)、东阳(今浙江)都是重镇。

端倪解析:

端倪解析:

刘宋作为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王朝,在全盛时期,疆域面积还是比较广大的,以今天的南方为基本盘,还包括山东省地区以及越南北部地区。

刘宋朝代的行政区划分为州、郡、县三级。州是第一级,由刺史管理,总数约二十个,其中一些是侨寓州,没有实际领土。

第二级包括尹、郡、王国和部分公国,由尹、太守、内史和相分别管理。第三级包括县、部分公国、侯国、伯国、子国和男国,由令或长和相管理。

前期以扬州为根本,把荆州作为边疆,荆州和南徐州是军事重镇,由刘氏宗王担任刺史。荆州因人口多、地广兵强,统摄多州,是刘宋的西部防线。

在452年,宋文帝被杀,刘宋陷入了宗族相互残杀的局面中。454年,荆州刺史刘义宣发动叛乱,新帝刘骏平定后,从荆州东部划出郢州,削弱了荆州的军事力量。

刘骏进一步加强了雍州的实力,使原荆州地域陷入荆、雍、郢三州的牵制。466年,北魏刘宋内乱攻占了冀州、青州、兖州、徐州,于是南北朝完全以秦岭淮河一线为边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