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在明朝覆灭之后,朝鲜虽然迫于无奈认满清为宗主,实际上一直就把满清上下看成是蛮夷,所以在朝鲜内部依旧使用崇祯年号265年,直到1905年才废除。不仅如此,在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起兵造反的时候,最支持的就是朝鲜,但可惜的是,朝鲜由于自身原因,没有出兵攻伐满清龙兴之地,说真的,如果说朝鲜出兵的话,历史的说不好真的可以改写。

明朝之后,朝鲜就已经是是华夏属国。高丽大将李成桂成功之后上书朱元璋请求中国皇帝赐予国号,希望在“和宁”与“朝鲜之间择一赐国号。朱元璋经过考虑之后,乃赐其国号为朝鲜,在朝鲜半岛历史上有且只有这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朝鲜就奉大明为宗主国,保持着长期的宗藩关系。朝鲜国秉承“子孙万世,承为臣妾”“事大至诚”的基本国策,尊大明为正统,视明为天朝上国。从国王、世子到王妃册封,朝鲜都必须得到明朝皇帝的认可,接受明朝封授。尤其是万历朝壬辰战争之后,朝鲜更是将其视为“再造”之恩。

相对而言,朝鲜王朝与清朝的关系则更加复杂。如果说,朝鲜对明朝的意识是感激,对满清则是畏惧。满清政权兴起于辽东。可以算是朝鲜的“邻国”,皇太极在位的时候,为了彻底铲除自己的后顾之忧以及明朝的臂膀,所以在即位后两次发动对朝鲜的征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627 年“丁卯之役”后,朝鲜与后金约为兄弟之国,是平等关系,朝鲜仍然奉明朝为宗主国。但后金对朝鲜在军事,经济和政治上的影响力却在逐步增强。而在1636 年“丙子之役”之后,皇太极第二次征伐朝鲜,朝鲜正式成为清朝的藩属国,被迫断绝了与明朝两百多年的宗藩关系。朝鲜虽然极为不愿意,但形势比人强,朝鲜国王也只有捏着鼻子认了。

尽管清朝用军事力量迫使朝鲜王朝臣服,但朝鲜从心理上依然难以接受清朝的统治。原因在于,朝鲜始终认为明朝比清朝的强大,第二就是认为明朝不会见死不救,可在当时朝鲜国王的儿子还得去盛京当质子,还得协助清军攻打明朝,而奉明朝为主的时候却没有这些事情,很信任朝鲜。还有一点就是,就是清朝对朝鲜在经济上是极度压榨,大量的朝鲜人被清朝抓了壮丁当了奴仆,不仅如此,朝鲜的高层也有去到八旗充当奴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在这种下,朝鲜与满清一直就是面和心不和,对此清朝也是一清二楚。因此在清初的由于南明反清势力,此起彼伏,满清对朝鲜的控制力很严,但越是如此,朝鲜对满清控制就越是不满。

实际上就是因为文化心态的不认同,朝鲜始终认为满清的蛮夷,不是华夏族类,而自己的基因比满清要高一级,是中华族类一部分。因为在朝鲜精英阶层看来: 中国自春秋以来,“得天下之正统者,唯汉、唐、宋、明四朝”。尤其是明朝才是他们心中完美的正统王朝。还有就是作为中原王朝的藩国,他们的王朝正统性来自于中原的册封,其正统地位也是来自于宗主国王朝的确认。而此时满清刚刚入关的统治并不稳定,也让朝鲜不敢彻底依附满清。说白了就是坚信“胡无百年之运”,清朝的统治不会长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起兵造反,“三藩之乱”是当时满清面临入关以来的最大统治危机。面对这一状况,朝鲜此时面对一个重大的政治选择,因为这与自己的利益太大了。他是助力满清还是帮助吴三桂。清朝如果胜利,则朝鲜需要继续保持这种“屈辱”的从属关系,但满清一旦失利,朝鲜也未必安全。朝鲜此时态度实在太重要了。

朝鲜有一点看法是上下共识的,那就是希望满清彻底覆灭,而朝鲜能够借机占据辽东。但在整个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中,朝鲜所做的就是搜集情报,并没有任何实际行动。而情报的搜集却不准确,而对情报的分析更是乱分析,甚至是胡说八道。比如在得知吴三桂已经死了情况下,依旧觉得满清覆灭就在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当时,朝鲜使臣能够经常见到康熙以及核心大臣。对于这些人的形象并不看好,对于当时北京的经济也不看好,朝鲜使臣李之翼回到平壤之后,对康熙的评价是:“非大昏暗”,而朝臣之贪风大振,国不可支”。而另外一个使臣陈慰评价康熙:“荒淫无度,渔色无厌,下以贪饕成风,贿赂公行,国之危亡,迫在旦夕。”

这里最大问题在于,这些人只看到了康熙的负面,而对康熙雄才大略、励精图治的一面却没有被提及,这些评价不能说不对,只能说是刻意扩大的负面消息”。而这些消息无疑就给朝鲜上下留下这样一个印象,清朝统治命数将尽,这对朝鲜在采取对外政策上产生了偏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出兵占据辽东征伐满清成为朝鲜上下议论热烈的一个问题,那位判断康熙是昏君的李之翼就给朝鲜国王提出三项主张,即第一是北伐辽东、第二是通过海上与台湾的郑氏联手、第三就是与满清“断交”。这三项主张实在是过于激进,朝鲜国力也不允许,因此朝鲜国王没有采纳。而李之翼则说:“他日中原恢复,我国何面目可立”?

可是,此时的朝鲜的国王对自己有着有足够的清醒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国王自然不敢轻举妄动。体现出朝鲜王朝对自身的战力也抱有怀疑。面对清朝的强大的武备,朝鲜绝对不敢有太大的举动,怕引发清朝的责难。无论朝鲜方面是自愿还是被迫,都是出于对自身国家安全的考虑,虽然朝鲜自从得知“三藩之乱”爆发后,就一直准备“自强之策”积极扩张军备,也就仅此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朝鲜在议论此事的时候,康熙也已经得到相关情报,为此康熙十分重视,一方面免除了朝鲜当时的纳贡,减少了朝鲜的经济负担。而且,康熙给了朝鲜很多回馈,对朝鲜进行“厚往薄来”。第二派使臣告诉朝鲜国王不会在朝鲜征兵。康熙这种态度让朝鲜对北征犹豫不决。就这样到了三藩之乱的第二年,朝鲜严禁讨论有关北伐之上疏,与郑成功的联系也逐渐不再被提起。

可见,尽管朝鲜在义理上十分渴望趁清“三藩之乱”有所行动,但明白的是,满清虽然打不过吴三桂,但打自己还是轻而易举的。再就是在吴三桂造反之后的1697,朝鲜爆发波及全国的粮食饥荒,史载“八路大饥,畿湖尤甚,都城内积尸如山。”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在康熙的帮助下才得以度过灾荒。因此在朝鲜尚且自顾不暇之时,自然不会发兵攻击满清。等到康熙平定三藩之乱以后,朝鲜也就彻底没有机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