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赵新春 杨晓伦

在西平县仪封中学院内,有几棵古柏和几块残碑,这都是西平封人见圣祠的遗物。说起西平仪封见圣祠,是与孔子周游列国由蔡之叶或由叶返蔡的一段经历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论语▪八佾》记载,孔子由卫之陈,经过一个加仪的地方,当地一个做封人的小官请求见见孔子,说:"凡是到我管理这片土地的君子,我都会求见。"孔子见了他。出来后,他对孔子的随行弟子说:"你们这些人还担心什么道无所立,患啥道之丧呀?天下丧道久了,孔夫子就是上天派来教化众生,拯救天下正道的人。"

"仪封人"郑玄曰:"仪,盖卫下邑也。封人,官名也。"仪是卫国属邑,封人是官名。《周礼》中的封人是掌管修筑王畿、封国、都邑四周疆界上的封土堆和树木的人。春秋时负责典守封疆,掌管筑城。《论语》中的卫国仪邑"仪封"就是这样的小官,他见孔子是在卫陈之间的古仪封县、旧兰阳县,在今兰考县,与西平无涉。

关于西平县仪封人见圣,明嘉靖朝西平知县刘廷相《封人见圣祠记》认为是在哀公六年孔子如蔡及叶时。西平仪封介于蔡、叶之间,无论孔子如蔡,还是及叶,仪封都是必经之地。仪封人仰慕夫子的德行,"以续仪封之故事,理所必有。"所以康熙朝河南巡抚阎兴邦《重修封人见圣祠记》认为"地之以圣贤重者,不妨并存之。"各地都仰慕圣贤,哪里都可以供奉。道光西平知县李德林《重修封人见圣祠碑记》也说,《论语》中的仪封人见孔子不在西平,但人们对圣人圣迹,"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其立祠祀之宜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西平县志》记载,西平还有"封人墓,在县城西南仪封镇西八里韩庄西南,有墓碑,相传封人姓王氏。"西平民间有王三官三难孔子的传说,说这个王姓封人叫王三官,是仪封镇北五里大王庄人。孔子周游列国路过仪封时,他才七八岁,还不是封人。孔子的车经过,在路上玩垄城游戏的小孩连忙躲到路旁,惟独王三官站在垄好的"土城"中不动,对车夫说:"古往今来,只有车躲城,哪有城躲车的?"孔子听了,心生好奇,就示意车夫绕城而过。王三官见孔子车往西行,和其他的孩子一起追车到仪封㶏阳河岸,看水里游着几只白鹅和着青蛙联唱,河岸边还有牛在吃草,就奔至孔子车前,恭礼拦车请教:"鹅比牛小,何以鹅比牛声大?"孔子答道:"其项长也。"王三官又问:"青蛙项短,何以声大?"孔子沉思良久,也没想出答案,只好赶路走了。

王三官三难孔子的传说可能与《战国策·秦策五》记载的七岁而为孔子师的项槖故事有关。除躲"土城",项橐故事还有子路刁难锄地农夫,问他知不知手中之锄每日抬几次。项橐回答:"农家年年锄地,自知手中之锄每日抬几次。"反问子路:"你行必乘车马,想必应该知道马蹄每天抬多少次吧?"子路顿时哑口无言。孔子见项橐机敏,问项橐:"人生于世,皆托日月星辰之光。地生五谷,方养众多生灵。且问小儿,天有多少星辰,地上多少五谷?"项橐答:"天高不可丈量,地广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谷。"又反问孔子:"人之体比地小,目之眉比天低,二眉生于目上,天天可见,人人皆知,夫子可知二眉有多少根?" 孔子无对。随后项橐邀孔子下河沐浴,孔子曰:"吾不曾学游,恐沉而不浮。"项橐道:"不然。鸭子不曾学游,为何反而浮而无沉?"孔子说:"鸭有离水之毛,故而不沉。"项橐问:"葫芦没学游泳,咋也能浮而不沉?"孔子说:"葫芦圆且内空,故而不沉。"接着项橐又问:"钟圆且内空,为何又沉而不浮?"这下,孔子又回答不上来了。与民间传说讽刺不同,项橐与孔子更显示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逊。

西平仪封封人见圣祠始建年代不详。明嘉靖时西平太学生王宰与生员王之佐、王幹等,因旧祠修而葺之,时任知县刘廷相有《封人见圣祠记》。万历间,遂平知县、孔子四十七代孙孔弘衍,置祭田二顷。清康熙二十七年,河南巡抚阎兴邦因踏古荒道经祠下,见见圣祠规模狭隘,捐俸命上蔡知县署西平县事杨廷望,董其役扩充殿堂、门房一如文庙制,立《重修封人见圣祠记》碑,定每岁仲春、仲秋中丁之日,知县必躬往致祭之典。道光七年见圣祠再次修葺,知县李德林《重修封人见圣祠碑记》称,见圣祠祭田经阎兴邦、南汝光兵备道袁虞尊、遂平知县孔弘衍捐地已有三百余亩。见圣祠东院为崇圣宫,西院为圣人大殿,殿中塑孔子坐像,四尺多高,两旁塑孔子十二大贤徒。"祠之左有阎公祠三间、讲堂一所","乡人就其祠为义塾,有地数百亩",有阎公书院。光绪二十七年西平知县左辅有《重设仪封义学碑记》。见圣祠内附阎公祠,祀有河南巡抚阎兴邦、严树森,河南学政王际有,南汝光兵备道袁虞尊,汝宁府知府祁之铨,遂平县知县孔弘衍,上蔡县知县兼摄西平县事杨廷望,西平县知县李德林、姚诗雅、刘世勣、华蓁,署理西平县知事洪寿昌等。康熙年间,见圣祠西又增建占地三十亩的仪封镇中岳行官,时任知县沈棻有记。

仪封封人见圣祠义学与书院清末合并,改为"县立第二小学"。祠在1972年为仪封中学,也算是在践行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梦想。(编辑 詹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