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有个李元霸,唐末有个李存孝,都是恨天无环恨地无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隋唐之时的猛将,必然有着隋唐十八好汉。西府赵王李元霸手中一对铁锤重达八百斤,单人独骑横扫了十八路反王百万大军,宇文成都、裴元庆、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罗成、杨林、魏文通、尚师徒、新文礼、秦叔宝、单雄信等人也都是驰骋万军的猛将

实际上呢,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虚构。比如说李元霸,他的原型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子李玄霸,但是早早就去世了,至于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等人更是不存在的人物。

不过,隋末唐初众多反 王割据一方,真实猛将还是有不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史万岁

隋朝虽然存在短暂,但却涌现出了韩擒虎、贺若弼、杨素、史万岁等名将。

贺若弼、韩擒虎都是身负武艺的猛将,但还是不如史万岁出彩。史万岁以勇武而闻名,他的箭术一流,曾一箭射落雁群第三只雁,众军士见之无不心悦诚服;他的骑射武艺也是勇冠三军,在北周时期平讨尉迟迥叛乱之时,史万岁驰马连击数十人扭转战局,更是多曾在戍守敦煌时深入突厥数百里斩敌。

真正奠定史万岁勇武的,还是阵斩突厥勇士。当时隋军与突厥交战,双方各选一个勇士进行单挑,史万岁策马而出,快速砍掉突厥勇士头颅,突厥军大惊而退。自此,突厥军无不畏惧史万岁,听闻他的名字就惊惧而退。

可惜,这样的一个猛将在隋唐演义系列中却连提都没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秦叔宝

秦叔宝在隋唐演义中名声偌大,但武艺表现委实一般,经常被人打得落荒而逃。

这其实拉低了秦叔宝的勇猛,历史上的他是一员真正的超级猛将。真实的秦叔宝擅用的也不是双锏和虎头枪,而是马槊,《旧唐书》中记载:叔宝善用马槊,拔贼垒则以寡敌众,可谓勇

早年在隋朝张须陀麾下之时,秦叔宝就以勇武闻名。等归于李世民麾下后,秦叔宝更是多有战功。据史料记载,秦叔宝在跟随李世民作战之时,但凡有骁将锐卒炫耀,李世民就让秦叔宝出阵斩杀,而秦叔宝每次都是跃马负枪刺之于万众之中。

要是秦叔宝经常万军中斩敌将,可谓是隋末唐初第一猛将了。不过,秦琼斩杀过谁并没有记载下来,不如史万岁更出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尉迟恭

尉迟恭也是李世民麾下的猛将,勇冠三军。

在历史上,尉迟恭也是善用马槊,而且擅于夺取、躲避马槊。当时齐王李元吉也是擅于用马槊,很是不服尉迟恭有夺槊之能,要去掉马槊前边的利刃用槊杆比试一下。尉迟恭很是不以为然,对他说就是有利刃你也伤不到我。

李元吉大怒,持槊与尉迟恭比试。结果呢,李元吉一下也没能刺中尉迟恭,反而被他连续三次夺走马槊。这展现了尉迟恭非常强悍的武力,毕竟夺槊比避开更难。

另外,尉迟恭救驾挑落单雄信也是真实的。当时单雄信带领骑兵追杀李世民,尉迟恭跃马大呼而来,斜刺里一枪挑落了单雄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阚棱

阚棱是吴王杜伏威的养子,在江淮之地大有威名。

据记载,阚棱擅用的兵器是一丈长的陌刀。这种兵器非力大勇猛者不可用,阚棱使用陌刀冲锋之时,挥动之下就能击碎数人,威猛不可挡。

等杜伏威归顺唐朝后,阚棱也是随之入朝。而江淮之地的辅公祏在杜伏威入朝后反唐,阚陵就跟随李孝恭前去征讨了,他在阵前摘掉头盔大喝,你们不认识我吗,谁敢来战。江淮军为之胆寒,甚至有人前来归顺。

可惜的是,阚陵死的太憋屈了。在平定辅公祏后,李孝恭竟然让人查抄了阚陵在江淮的家产,阚陵不服,找上李孝恭吵了一架,却被李孝恭以谋反罪斩杀了。这或许是因为阚陵在江淮军中的威望太高了,随着他的死,江淮军也是烟消云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罗士信

罗士信是真实的人物,他也不是影视中傻乎乎的形象,而是智勇双全的猛将。

早在十四岁之时,罗士信就是张须陀手下的战将。在张须陀平讨贼军之时,罗士信曾驰马冲入贼阵,连杀数人,并斩下一人的首级,抛向空中,再用长矛接住,震慑贼军不敢动。

其后,罗士信经常与张须陀先登陷阵。张须陀深为重用罗士信,甚至就连隋炀帝也听说了罗士信之猛,让人画下张须陀、罗士信战斗的场面,进献到朝廷。

后来,罗士信归顺唐朝,更是多有战功,但在征讨刘黑闼时身死了。要不是罗士信早早战死,凭他的功劳应是可以入凌烟阁的。

另外,隋唐中罗成的原型应该就是罗士信,早期版本中罗成的字就是士信,而且罗士信身死之时就是二十三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裴行俨

裴行俨就是裴元庆的原型,他的父亲也确实是裴仁基。

在历史上,裴行俨也确实是一员猛将,屡屡冲锋陷阵。据《隋书》记载,每有攻战,裴行俨所当皆披靡,号为‘万人敌’

早年间,裴行俨与父亲一起征讨过瓦岗,虽然多有胜利,但屡屡被监军御史陷害,就归顺了瓦岗。魏王李密对骁勇善战的裴家父子很是重用,封裴行俨为上柱国、绛郡公。后来,裴家父子被王世充俘虏,王世充也是很重用他们,称帝后封了裴行俨为左辅大将军。

只是因为裴行俨太过勇猛,王世充很是忌惮他。裴仁基害怕之下,与裴行俨联合数十人谋反,但事情泄露被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程咬金

程咬金以三板斧走天下,是演义中的一绝。

只是演义中的程咬金还是二三流武将,三斧子吓唬不了人就得被打。其实,真实的程咬金也是个猛将,以骁勇善战闻名,善用的也是马槊。

早年在瓦岗时期,程咬金就是深受李密重用的猛将,担任内军骠骑。有次瓦岗军与王世充交战,裴行俨被流箭射中而落马。程咬金看见后策马驰救,斩杀数人,抱起裴行俨上马。后面的追兵也是纷纷追来,用槊刺击,程咬金却是转身折槊连斩追兵而退。

等归顺唐朝后,程咬金更是多有战功。据记载,在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等战中,程咬金都是先登,以实打实的战功被封为宿国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来护儿

在评书之中,铁枪将来护儿就是四猛之一,勇猛有力。

不过,评书中还是抹黑了来护儿,或是被罗士信暴打或是被王君可劈死。实际上,历史上的来护儿是一员名将,而且秦琼早年确实曾是他的部将,他对秦琼也很是礼遇,而不像评书中屡屡为难秦琼。

来护儿也确实是一员猛将,号称骁将。在早年之时,因伯父被同乡陶武子杀害,来护儿趁着陶家举办婚事,独自闯入陶家,手杀陶武子提首级而退,宾客数百人震慑不敢动,这好比当年三国猛将典韦。

等隋朝建立后,来护儿投奔了隋军。在隋灭南陈、平江南之战中,来护儿屡立战功,进位柱国,封永宁郡公。后续之时,来护儿一直备受隋炀帝重用,还参与了指挥三征高句丽。

9、来整

来整是来护儿的第六子,也是骁勇善战。

在征讨高句丽时,来整屡屡冲锋在前,多有战功。当时也有歌为“长白山头百战场,十十五五把长枪。不畏官军千万众,只怕荣公第六郎。”

这一句歌谣,足以证明来六郎来整之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鱼俱罗

在演义中,鱼俱罗是兴隋九老之一,还有斩杀李元霸之勇。

历史上的鱼俱罗也是个猛将,身高八尺,膂力过人。在杨素平江南之时,鱼俱罗随军出征,每次都立有大功。后来,杨素大军与突厥军相遇,鱼俱罗带几名骑军出阵,他怒目左冲右突,无人可挡。因鱼俱罗对征战突厥有功,也是被封为丰州总管,多次擒杀劫掠丰州的突厥人,致使突厥不敢在塞上牧马。

可惜的是,因鱼俱罗是个有帝王之像重瞳者,被隋炀帝猜疑而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薛仁杲

薛仁杲是西秦霸王薛举的长子,也是西秦的末代皇帝。

薛举本就骁勇善射,称雄于北方边地。到薛仁杲之时,更是勇悍绝伦,多力善骑射,军中号为万人敌。不过,薛仁杲生性残暴好杀,很不得人心,投降唐朝之后也是被杀。

12、杨玄感

杨玄感是杨素的嫡长子,袭封楚公。

虽然杨素不以武艺见长,杨玄感却是擅长骑射。因为受到隋炀帝猜忌,杨玄感起兵反叛,他总是亲自挥舞长矛身先士卒地冲锋,无人可挡。因此,当时的人把杨玄感比作西楚霸王项羽。

杨玄感虽有霸王之名,却也是落得个霸王的结局,兵败让弟弟砍下了自己首级。

13、麦铁杖

麦铁杖是隋朝大将军,勇猛而有膂力。

据《隋书》记载,麦铁杖能够日行五百里,奔走起来快如奔马。在早年间,麦铁杖是替陈后主撑伞的伞奴,但他却是常常在下朝后奔走百余里到南徐州偷盗财物,天亮后继续撑伞,许久都无人知道,知道也不相信。因此,这可谓是一个异人了,天生的飞毛腿。

等到隋朝灭陈后,麦铁杖投入到了杨素军中。其后之路上,麦铁杖随杨素北征突厥、平汉王杨谅,次次都是身先士卒,成为柱国大将军。

隋炀帝之时,对麦铁杖也是极为亲密。而麦铁杖也是深感隋炀帝大恩,在征讨高丽之时当前锋当先而战,与高丽大军搏斗而死。隋炀帝听说后大哭,花重金赎回了麦铁杖尸首,大加追赠,恩宠他的子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4、王拔

王拔是汉王杨谅麾下的猛将,擅用长矛。

在杨义臣讨伐杨谅时,骁将王拔常常带几个士卒冲锋陷阵,无人可挡。杨义臣十分担心王拔影响士气,就在军中招募勇士去战王拔。

车骑将军杨恩思应令,要去阵斩王拔。杨义臣看杨恩思长得雄壮魁梧,就拿酒为他壮行。杨恩思拿过酒饮掉,酒杯一扔就去冲阵,但冲了两次都没能过去。杨义臣看到后,又让十几个骑兵与杨恩思一起冲阵。这一下,杨恩思连斩数人,冲到了王拔旗下。可惜的是,刚交战没几下,杨恩思就被王拔给斩了。

这一战颇有关公温酒斩华雄之意,但杨恩思这个关公却没能斩掉王拔这个华雄,反而被斩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5、单雄信

单雄信也是一员真实的猛将,善用马槊,号称“飞将”。

在早期翟让当瓦岗老大之时,单雄信就投身于瓦岗了。等李密杀了翟让后,单雄信叩头求饶,李密也是爱惜他的勇猛善战,放过他加以重用。后来,王世充打败李密后,单雄信归顺了他,被封为大将军,也是名冠诸军的万人敌猛将。

另外,据唐朝笔记小说《酉阳杂俎》中说,单雄信的枪名寒骨白。这杆枪是单雄信砍枣树作为枪杆,再造一个重达七十斤的枪头而成的,长有一丈七尺。这也是说明了单雄信有勇力,确实是一员猛将。

这十五人都是隋唐时期真实存在的猛将,也都是称雄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