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倏忽温风

因循小暑来

7月6日,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之后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故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此时大地上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风中都带有热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帝内经》说这个月,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至。

此时正值初伏前,空气湿度逐渐加大,天气由干热转为闷热,人易感暑热、暑湿之邪,这个时期人体出汗多、消耗大、易劳累,容易出现周身乏力、脾胃不和等症状;此时体内的阳气是往外散发的,身体处于内虚、上热下寒的状态,因此,在小暑时节的养生要注意三个点:解暑、养心、养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卧早起,少动多静

小暑闷热,人们情绪非常容易不稳定,睡前需调整心情,应心智平稳,心思宁静,抛开一切杂念,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意境。可以采取睡前泡脚的方法,用温水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通畅气血。泡脚水温以温热不烫为最好,水量以齐踝部为度,之后用双手在脚面及脚心依次顺序缓慢揉搓,至水温降低后方可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暑宜晚卧早起,“夜卧早起,无厌于旧。”其中意思是人们应该在夜晚睡眠,早早起身,不要厌恶长日。睡眠时间宜是晚上九点至十点,不要超过十一点,早晨五点至七点起床为好。

炎炎夏季,骄阳普照,地热蒸腾,正是人体阳气活动旺盛之时,夏季养生,侧重于养阳,最好坚持“少动多静”的原则,但也不可不动。

俗话说“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久视伤神,久听伤精。”可以到公园走走,山间小路呼吸清新空气。活动建议选择在早上和晚上,避免夏日炎热晒伤肌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饮食宜淡补

夏季的到来,阳气最旺,为了养护阳气,可选用番茄、菠萝、绿豆、冬瓜、生菜、豆芽等清凉生津食品,以清热祛暑。中医讲,小暑属长夏,水气上升,要注意清热解暑,健脾利湿,饮食以淡补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少食油腻、辛辣的食物,可适量吃些山药、茯苓、绿豆、藕、苦瓜等食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暑至避湿热

“暑近湿如蒸。”暑热已盛,伴随湿气,让人感觉闷热,出现心烦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多汗甚至中暑。所以小暑养生要注意:

避暑湿

注意室内通风,避开较为炎热的时间段和早晚交通高峰期。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可以打开风扇、空调等保持空气流通。

有氧运动可以加快血液循环,适当排汗促进体内湿气排出。运动最好安排在凉爽的早晨或傍晚。室外气温超过32℃、空气湿度超过60%时,锻炼最好选在室内。

避暑热

中午前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避免长时间暴晒和劳累。出汗过多时可以在水中加很少量的食盐,以维持体液中的电解质平衡。可以随身备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解暑。

发觉中暑,需要立刻离开所处环境,到阴凉、安静、空气流通处喝水休息,松解衣服用冷水擦身。

冬病宜夏治

时至小暑,伏天将至。三伏天是人体及自然阳气最强的时段,顺应自然是最好的养生保健方式。此时通过三伏贴、督脉灸等治疗,可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冬季常发生的疾病或因体质阳虚而发生的病症,可通过在夏天增强人体抵抗力,减少发病概率。久咳、哮喘、痹症、泄泻等疾病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治疗效果较好。

审核:娜姐

主编:敏儿
编辑:阳阳

来源: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