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到来了,身边有些熟人,早就策划着出行的路线。

有个朋友刚从江浙一带回来,他说趁着身体还行,想去西藏看看。剩下的其他地方,再慢慢地去玩也来得及。

昨天读到作家王秀云发的一首诗----

忽然就想起我从没有去过的地方

漫长又短暂的人生,活得浮皮潦草

春天眨眼又来临,很多地方已不能去

我看花赏月,把苹果做成馅饼

万里路行半, 万卷书待读

马尔克斯湖晨光明媚

我深思熟虑,不能做未老先衰的人

秀云大姐是我的朋友,她住在一个没有名字的湖边读书写作,美其名曰“马尔克斯湖”。

读到这首诗,我给她留言说:“就像很多书不必要去读,很多地方没必要去的。”

不是吗?当游客们在风景名胜摩肩接踵拥挤不堪的时候,一个人呆在安静的湖畔看花赏月,把苹果做成馅饼,不也是挺好享受的吗?

很多人把原本放假休息的时间,用于东奔西走,到一个个景点拍照打卡,假期过后,反倒更加疲惫,得不偿失。

有学者曾开过一份不必读书单,列出许多不必读的书,他是有道理的。世上有太多不必读的书,也有太多不必去的地方。

生命的意义不是地理填图,你转遍了世界,却丢失了自己的灵魂,又有什么益处?

我的父亲弟兄两个。我的叔叔在天津工作,他一生最大的乐趣就是旅游。退休以后,更是很少呆在家里。

有一次我去看他,见他家里的墙上贴着一张手绘的中国地图,上面密密麻麻做满了标记---凡是他去过的地方,都用黑点标出。

没事的时候,叔叔就爱端着酒杯,一边独自啜饮,一边盯着墙上的地图,遐想着下次出行的路线。

二十年前,年近七旬的叔叔一个人在南方旅游,因为钱包被盗,沦落街头,再加上大脑失忆,无法和家人联系,不幸死于浙江金华。我们得到消息,赶到这个一千多公里以外的城市,为他火化,把骨灰抱回家。

与叔叔不一样,父亲一生很少出远门,辛辛勤勤,种着家里的几亩土地,养活了六个子女。晚年的时候,他接受了那位救主,晓得有一种长阔高深的爱,比整个世界更辽阔。

前些年,我在媒体一线工作,曾去过天南海北许多地方。而今,我很少出远门,在运河边一幢简朴的房子里写作。当我在本子上写下一行行文字的时候,像父亲在土地上播下一行行种子。

我觉得写作就像做农活,而我自己也越来越像自己的父亲,像一棵扎根于乡土的树木。

嫁接树木的农夫 米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嫁接树木的农夫 米勒

有意思的是,我所喜欢的一些作家和画家,比如米勒、梵高、康斯太勃尔、普里什文、梭罗、苇岸......一生也很少漫游各地,他们更像一棵树,生活于自己的土地上,向下深深扎根,结出丰硕的果实。

法国哲学家薇依说:“扎根,也许是人类灵魂最重要也是最为人所忽视的一项需求。”

我赞同薇依的观点,短暂的一生,太多人浮躁轻浮,因找不到生命意义而随波逐流,沦为薇依所说的生命之“拔根”状态。

所谓“拔根”,就是为了眼前的功利,丧失了对真理的追求;为了肉体的享受,放弃了灵魂的渴望。

深深扎根的生命,是多么有福啊!就像诗中所说,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

关键是要寻找生命的意义,要扎到赖以扎根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