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太原正式进入主汛期。据预测,今年汛期太原市降水量可能较常年同期偏多三成。面对今年的防汛形势,市城管部门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变被动应急为主动备汛,变粗放型管理为精细化管理,全力做好强降雨的应对工作,保障汛期强降雨期间城市道路顺畅。

清淤疏浚 畅通管道

“大家打起精神,安全员注意安全帽、反光背心、呼吸机等是否已按清单准备到位,其他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流程作业……”5月27日上午,在丈子头管涵清淤现场,市城管局市政建管中心清淤工作负责人反复强调施工注意事项。施工人员打开井盖,用鼓风机持续向井内通风,待井下各项指标达到安全标准时,清淤作业才正式开工。

丈子头管道直径2米,管道内有不少砖块、碎石、泥沙,积泥厚度达到1.2米。受5月25日降雨影响,原有管道内板结成块的积泥成了稀泥。由于内部空间狭窄,无法对淤积物实施机械清除,只能人工作业。一钻入管道,工作人员脚就陷入泥中,只能一边吃力地走,一边将管道内的淤泥、杂物铲入桶中,装满运送到管口,再由地面工作人员提上去。

城南退水渠是我市排水主涵道之一,承担着城南地区汛期雨水的排放任务。退水渠出口处,有3条500米长的暗涵,每条暗涵内的淤积物,经过发酵会产生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从5月8日开始,市市政建管中心道排保障二所组织人员、机械进场清淤。在做好通风措施的同时,清淤人员忍着刺鼻的恶臭,穿着防水裤,挥动着铁锹,在暗藏着玻璃块、铁丝等杂物的淤泥里,一点点地清理。目前,清淤工作已全部结束。

目前,城管部门已清掏管网192公里、井具7.76万座,清淤泵站设施31处、垃圾污泥1.8万立方米,维修井具1415座。现有的114辆电源泵车、“龙吸水”、综合救险车等车辆设备,全部处于备战状态,总抽排能力3.17万立方米/小时。

复盘筑防 关注细节

5月25日的一场强降雨,对我市防汛排涝系统造成了不少的压力。在朝阳街松庄路段、西中环兴华街口、长风西街新晋祠路口等易积水点,工作人员打开井盖加速排水,在井口旁摆放泄水标志,徒手清理进水口的树枝、杂物,防止其堵塞雨水井等排水设施。

为彻底解决积水问题,市市政建管中心结合近期降雨情况,进行雨后复盘。该中心道排保障三所工作人员现场查看了多福路与芮城西街交叉口、朝北东巷等12处易积水地段,组织人员清掏143座检查井、276座进水井,疏通管道550米,确保排水顺畅。

针对西中环铁道桥下两侧污水井冒水问题,市市政建管中心排查发现,冒水是由于雨水管线坡度高、来水量和汇水面积较大而导致。查明原因后,在对该污水井用高压射水车疏通以及人工下井清掏的同时,该中心将对周边区域排水问题进行深度治理。

汛期一天不结束,防汛一天不放松。为有效防范应对城市内涝风险,连日来,市城管部门根据历年雨情水情,结合城区地形地貌和水系分布,对防汛重点路段、各掘路工地、地铁在建工程、110多座桥梁的挡墙及护坡设施等展开全面排查,详细记录发现的隐患,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力保汛期排水管网及河道排水畅通,防患于未然。

智慧大脑 统一调度

“长风街平阳路口积水严重。”5月25日的大雨中,城市内涝安全预警监测平台及时发出预警信息,通知负责该区域的道路排水保障人员。去年,市城管局在建成区范围内车辆下穿通道、低洼地段、人行下穿通道、缓洪池、排洪渠、雨污水泵站、污水处理厂、防洪泵车8大类场景660余处防汛点位,安装视频监控、水位传感、声光报警等物联感知设备,实时监测城市内涝情况。

“不但能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平台还可查看所有涉汛人员的到岗到位情况,并实时定位,实现在线监督。”市城管指挥中心主任傅子俊介绍。据了解,市领导、市城乡管理局和各防汛单位负责人以及二级平台,均可利用相应的权限关注相应监测点位的降雨量、积水量实时数据以及现场实时视频,并根据事态发展及指挥权限,实时发布指令,确保汛情实时得到疏解。

5月25日,市城管指挥中心通过城市内涝安全预警监测系统、采集员巡查上报等多渠道,共收集道路积水、雨水管道堵塞等雨情案件160件,全部派遣至责任单位予以处置,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增强了城市排水防涝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今年以来,城管部门共监测雨情3次,发布预警信息113次。同时,更新了《城市排水防涝风险区域示意图》,标注风险地段,雨前提前布设人员、设备、物资,做到早发现、早排除。记者 任晓明

来源: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