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分别为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和亥时。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如潮水一般,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十二经脉间次序流注。由此,十二经脉十二时辰形成相应的配属关系。具体而言,手太阴肺经配寅时、手阳明大肠经配卯时、足阳明胃经配辰时、足太阴脾经配巳时、手少阴心经配午时、手太阳小肠经配未时、足太阳膀胱经配申时、足少阴肾经配酉时、手厥阴心包经配戌时、手少阳三焦经配亥时、足少阳胆经配子时、足厥阴肝经配丑时。

针对不同的时辰,保养对应的脏腑,可起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从本期开始,健康报开设“十二时辰养生经”栏目,介绍相关中医养生科普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子时又称夜半,即晚上11时至凌晨1时。《灵枢·营卫生会》言:“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就是说,夜半为阴气最隆盛之时,阴极生阳,阳气始生,随后阴气渐衰。子时一阳初生,是阴阳转化的起点与界线,也是重要的养生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子时养胆气护阳气

子时,足少阳胆经当值,此时的养生重点是养胆气、护阳气。

《素问·六节藏象论》言:“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中医认为,胆气主升。只有胆气升发条达,脏腑才能气机调畅,从而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此外,胆主决断,即胆在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起到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胆主决断对于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如大惊大恐)的不良影响,维持和控制气血的正常运行,确保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胆气虚弱的人,在受到精神刺激等不良影响时,易产生疾病,表现为胆怯易惊、失眠、多梦等。由此可见,养胆气是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一环。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每天到晚上8时—9时,人很容易犯困,可是到晚上11时以后,反而清醒了。这其实是少阳之气升发之故。人之所以白天不困,是因为阳气充足而阴气弱;夜晚睡眠,是因为阴气充足而阳气弱。当阳气开始升发的时候,身体这台机器的“引擎”开始发动,自然就不困了。在晚上11时之后顾护初生的阳气,对养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睡个好觉是关键

子时养生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觉。在子时之前,安静而卧,使气机处于收敛状态,可蓄养胆气,有益身心。睡好子时觉,可保证第二天精力充沛、头脑灵活、面色红润、情绪稳定。

保证子时睡好觉,要注意三点:

1.最好在晚上7时前吃晚餐,避免过食高油、高脂、易胀气的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负担,导致“胃不和则卧不安”。

2.避免睡前进食。消化食物需要阳气。睡前进食使阳气刚刚升发就被消耗掉了。长期如此,胆内的少阳之气得不到升发,胆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3.睡前避免忧愁、焦虑或情绪激动,避免饮用浓茶、咖啡及观看情节紧张的影视剧等。尽量不要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以免造成难入睡、失眠、多梦等。如果平时睡眠不佳,大家可以睡前用50克夜交藤煮水浴足,以安神助眠。

除了睡好子时觉,平时大家还可敲胆经,以养胆腑。

具体操作:坐在椅子上,手握空拳,从大腿外侧与盆骨交接处的环跳穴开始,往膝盖的方向敲打,每天敲左右大腿各50次。

此外,大家还可常按以下足少阳胆经穴位。

率谷穴:在头部,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处。

阳陵泉穴: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丘墟穴:在足外踝的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处。

侠溪穴:在足背外侧,足第四、第五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足窍阴穴:在足第四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广东省中医院池晓玲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谢玉宝 张朝臻

编辑:梁婧 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5K3XVFIW】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