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定门里人生悲叹 喊一声锦云院长大叔您千古;

冀中大地风月无边 道不尽辛酸哀念狗儿爷涅槃!

——北京人艺唐烨 敬挽

“小朋友”长大了

我与锦云老师的交往到现在已经有30多年了。从我中戏毕业来到北京人艺工作开始,一直贯穿了我整个的青年时代。我刚进剧院的时候,怹叫我“小朋友”,我叫他“大叔”,之后的几十年一直保持着这个称呼。怹眼中的我,一直是需要给予关心并寄予希望的后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 烨

刚到剧院的时候,锦云老师是剧院的编剧、领导。作为学导演专业的入职者,为了能更好更快地熟悉舞台,我先被安排到剧院的演员队工作。彼时,锦云老师创作了《阮玲玉》,怹请我给剧组的同事们朗读剧本。年轻的我开始还不知道,在剧院能够给演职员读剧本的大都是剧作家本人,锦云老师能把这个任务交给我,那是多么大的信任!有了几年舞台演员的经验之后,怹和剧院领导又给我提供机会,让我去给苏民老师当副导演,给“大导儿”林兆华老师当副导演,再到后面我有机会和更多的艺术家合作,一步一步走上了专业导演之路。

濮存昕为话剧《永定门里》题写的剧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很感谢锦云老师,感谢怹对我的培养。今年我终于有幸能和锦云老师一起合作,把《永定门里》搬上舞台。怹感慨,“小朋友”长大了。我想,锦云老师当时应该很欣慰,当年关注和培养的年轻人成长了。而对于我来说,能够与怹这样的艺术家合作,不仅是我在艺术创作方面的幸事,也是我作为一个晚辈对前辈的一次汇报和由衷的致敬。

怹的作品有大家风范

锦云老师是了不起的剧作家。我们今天来怀念怹,首先要提到怹的作品,能够使人真正感受到大家风范。怹的作品,不仅文学性强,内涵深刻,人物形象鲜活,语言生动传神,还有浪漫的诗意。话剧《背碑人》《狗儿爷涅槃》《风云无边》《阮玲玉》等作品,都有这样的特点。怹的创作都是有感而发,富有生活的厚重积淀,还有对普通人的悲悯,对时代的理解和对中华大地的热爱。所以我们看到的作品,从来都不是遥远的,而是与现实紧密相连,无论上演之后的多少年,还是能打动当时当下的观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锦云与唐烨在北京人艺排练厅

这次《永定门里》的创作,使我得以再一次跟怹近距离接触。从怹做戏、做人中,感受到怹的高度。怹跟我说,曹禺先生讲过:一个合格的编剧,写的是故事,优秀的编剧,写的是人。所以,怹要求在自己的作品中,每一个人物都是鲜活的。即使是只言片语的人物,其后面都有强大的背景支撑。在这部戏中,锦云老师既写出了时代发展,又写出了深刻的人性。剧中,怹没有用过多笔墨渲染重大事件,披麻皴一下稍纵即过。年代的符号或是存在于寥寥几句对白,或是外化在墙上标语的差别,抑或剧中人物手拿的报纸、收听的广播……时代特征尤为鲜明。尤其剧中插科打诨的俚语、歇后语,道尽故都风貌。怹重在挖掘人性,将两个人互为镜像,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怹的创作严谨,将人物和线索环环相扣,编织得极其缜密,文意能够精确到每一个方块文字。在导演的二度创作中,会发现没有一个文字多余,也没有一个文字不足,甚至每一个文字都有前后呼应,不能删减。怹的语言具有文学性,读起来听起来都颇具艺术美感。我在创作中与锦云老师经常沟通交流,怹帮助我理解创作初衷,走进剧中的时代和人物内心。排练中一个微小的变动,都能得到老人家的积极回复,为我们这次的创作保驾护航。

充满信任的合作

一部作品能够从创作到搬上舞台,需要编剧和导演之间有很大的信任与默契。在《永定门里》的合作中,锦云老师就给了我足够的信任。创作伊始,我们就在理念上达成了默契——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猫鼠游戏”,而是中国当代的“清明上河图”。故事是从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50年开始的……国民党特务冯静波接受了潜伏北平的任务,藏身胡同意气自如时,被民警肖大力看出破绽。冯静波由此与肖大力展开了数十年的较量。

《永定门里》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静波,一个从来不尽责的国民党特务,一步步接受共产党教育的“改造”,背负着道义与道德的双重谴责。肖大力,天生一根筋,从进城干部到派出所所长,老黄牛式的无私奉献,却把自己枉陷到了命运的漩涡。冯肖二人的关系,以及他们各自家庭所经历的辗转和反复,仿佛皴染着庄子齐物论的人生观——彼是方生。

《永定门里》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静波和肖大力,两人在那个时代遭遇,令人不禁感慨,小人物的命运就是海中扁舟,哪里是自己所能主宰的?冯静波活得压抑,小心谨慎,他没害过人,心中的信念一次次被颠倒。一生追求“士为知己者死”,却已被弃之如草芥……多年后,冯静波逐渐意识到自己所追求的天下大同的理想在一个新时代更有实现之可能。冯静波最后选择坦白,既是赎罪,也是从压抑中彻底解脱;是给自己对手的一种成全,也是对朋友的一种致敬。

肖大力,忠于共产主义信仰,为了探求真相矢志不渝,甘于清贫、淡泊名利……在那个非常时期,他仍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他穿上警服,就知道身上肩负了人民赋予的使命。个人和家庭永远让位于警察的天职,无论如何该做的事总要有始有终;放弃名利甘心基层,将探寻真相作为毕生心愿;坚守责任心作为为人处世的首要原则,哪怕落后于时代,为了理想甘愿被物欲淘汰。

《永定门里》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静波和肖大力,二者罪人与追逐者的人物关系设置,颇具戏剧冲突。冯静波用大半生的时间完成了自我的灵魂改造,实现了对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新中国由本能的敌视抗拒到发自内心接受认同的巨大转变。而肖大力则将法律和正义视为无上之物,终其一生与自己的对手冯静波穷追不舍。和冯静波的立场改变不同,肖大力的信仰经历了来自外界与内心的种种冲击,但他最终经受住了考验,始终如一地把追逐真相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肖大力的追逐和探求并不完全是不近人情、毫无烟火气,理想主义者也同样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肖大力追逐冯静波,秉持着他对于共产主义信仰的忠诚,但他在没有确凿证据时,不会揭发检举冯静波,因为他不能用无端揣测来定罪。肖大力在内心中同样保有一种基于人道主义的良知,无论社会多么动荡,他始终良知未泯。

《永定门里》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当你认清了世界的真相后,你依然热爱生活。当自己努力的一生被时代嘲弄,不是只有发泄式地磕头自首一种方式。英雄之所以能够成为英雄,恰恰是因为他们敢于言庸人之不敢言,行庸人之不敢行。世界从不缺少说着“正确”语言、站在“正确”立场,任何时候永远显得光辉伟大的利己主义者。相反,世上最欠缺也最为可贵的,恰恰是那些能够将自己认定的信仰从始至终坚持到底,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的“傻子”。

《永定门里》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更好地呈现锦云老师作品中的风格,在二度创作中,我们在舞台呈现上追求写意与写实的结合,在实与虚、真与假、动与静中,追寻历史的真相,还原历史的原貌,从细节中探寻历史,窥见真实。双层转台的运用增强了云松庵、戏校、胡同、小院,甚至肖家内景之间的起承转合;随意开合、行走的两道城墙使得大环境与小情景有了呼应和关照,也丰富了场景的多样性;墙上的裂缝也是人物内心的拉扯与撕裂的外化,灯光的处理和变化很好地解决了现实空间和心理空间的转换,甚至有一种人物特写的感觉。在我们研读剧本的过程中,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结尾方式,冯、肖两个人的和解不足以让全剧终结,我希望观众带着回味走出剧场,于是我们有了好几种设想。最终,我提出在各个生活场景中各个时代的人如往常一样生活着,这既是梦又是真,即回望历史的时候还充满信心地展望未来,这个方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对转台的使用非常契合这个戏的独特气质。

《永定门里》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服装和造型上,我们力求展现和还原年代特质。例如,警察制服从进城接管时的黄青军装,到黄警服,到白蓝警服,到80年代初老绿警服,这是某种程度上的“警察制服史”。还有墙上的标语、黑板报的内容、繁体到简体的改变、墙上领袖的画像、小院的陈设、肖大力和冯静波家中的家具,包括电话机器、玻璃器皿,等等。这些设计都让观众能够从细节处感受到时代特征,回到作者所描写的情境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烨执导《永定门里》工作照

这次创作,让我有机会近距离感受锦云老师戏剧创作的高度。与怹这样的剧作家合作,要求导演不断修炼自身。作为导演,只有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才能去通过表象,挖掘和展现出文本背后的内涵。这也为我的导演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鞭策我在导演的道路上不断地学习和提升。

怹对人艺的爱贯穿始终

锦云老师退休以后的很多年,都在时刻关注剧院的发展、关注上演的每一部新戏。即使我们在剧院见面的机会不多,怹也会通过微信跟我交流这些作品,有哪些好,有哪些问题,喜欢的和存疑的都会直接表达。怹身上天然地携带着纯粹的直率和艺术家的风骨,始终保有对人艺深深的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锦云与《永定门里》全体演职人员合影

今年3月,我邀请锦云先生给剧组年轻人讲座。那时,我并不清楚怹的身体情况已经不好,从回复中我完全感受不到先生正在饱受病痛的折磨。在剧院领导和我的邀请下,怹忍痛来到剧院为全组解读作品,逐一分析人物,跟剧组的年轻人交流。当时,怹坚持不坐轮椅,要走着进排练厅,我再一次看到先生身上那种顽强的、积极的、乐观的精神。那次见面之后,怹一直问我发布会的时间,以便提前做好身体准备,在病痛中仍然时刻关心着剧目的每一个进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锦云亲临《永定门里》排练场

4月底的发布会是锦云老师最后一次来到剧院。现场来了很多年轻人,怹说,看到剧院这么多年轻人鲜活的面孔,对剧院未来充满希望。我为怹详细介绍了当时正在搭建的舞台布景,也实时汇报了剧目上演前的情况。当时有个心愿,《永定门里》首演一定请锦云老师上台与观众见面。可惜,这后来这成了我的一个遗憾。老人家因为身体的原因,没能到现场来观看。但我相信,听了我们首演成功的消息,怹一定是非常高兴的。现在锦云老师离开了,我想这个遗憾只能靠我们的创作去弥补,我们会通过对作品不断打磨提升,用舞台上更好的呈现去告慰老人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锦云与唐烨在北京人艺合影

在人艺工作的30多年来,最幸运的就是与那么多前辈艺术家一起工作、生活过,看到他们对艺术的严谨、对创作的执着、对生活的热爱,他们的人生态度一直影响着我。北京人艺从20年代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有一个创作上的新高潮,那就是锦云老师那一代艺术家共同创造的。我们这一代人怀念他们的最好方式,就是把他们的创作精神和对人艺的爱继承下去,用我们的努力,去延续他们的辉煌,创造更多的艺术精品。

(作者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本文将刊载于《中国戏剧》杂志2024年第8期纸质版)

责任编辑 孙竹

设计制作 孙竹

主管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中国戏剧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