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所有的军事将领中,霍去病,是一位无人超越的天才。

十八岁的他第一次上战场,仅仅靠着八百镖骑,深入大漠斩杀匈奴两千余人,一战成名被封为冠军侯,19岁那年成为一方统帅,发动河西之战,将河西走廊收入大汉囊中,21岁的他和舅舅卫青兵分两路参加漠北决战,深入大漠两千余里,封狼居胥,立下后世武将们的最高标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输任何人的传奇将领,却在24岁那年突然病逝,倏忽之间好像从没来过。

那么关于霍去病的死因,到底有没有阴谋存在呢?我们先看看传统的两大观点是怎么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种,病亡。

病亡的说法,来自于史记。

《史记·匈奴列传》:汉方复收士马,会骠骑将军去病死,於是汉久不北击胡。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

按说,作者司马迁和霍去病属于同一时期的人物,而且按照太史公的秉性,他连刘邦在彭城之战的跑路中多次将儿子推下车子都敢记入史册,恐怕不太可能会为汉武帝洗地。

但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颠覆性的知识点:《匈奴列传》和《卫将军骠骑列传》目前均被考证为褚少孙以及后人增补,并非出自司马迁。

而且史记在成书以后的几百年中,都因为过于直言不讳而被汉室密藏与宫廷中,甚至不断遗失、被删减,所以才有了后世的增补。

这么看来,霍去病病亡的说法,也就有点耐人寻味。

第二种,死于汉武帝之手。

先不说博眼球,持这个说法的人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我们把故事线去掉直接说逻辑:

首先,卫青很牛,汉武帝为他特设大司马大将军称号,以示尊崇。

卫青的崛起本身就是汉武帝为了对抗外朝百官的结果,所以,作为跟外朝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传统武将李广(他堂弟李蔡贵为丞相),就获得了一个“李广难封”的典故。

第二,为了遏制卫青,汉武帝继续提拔霍去病,特设大司马骠骑将军给他,关键是,官阶和俸禄同大将军相,和卫青不相上下。

第三,但是,霍去病是个愣头青,一门心思支持作为舅舅的卫青。甚至为此射杀了曾经和卫青发生冲突的李广之子李敢。地点甘泉宫,差不多就是当着汉武帝的面了。

而且,李敢死时的身份,是郎中令,九卿之一,相当于皇帝贴身侍卫长,妥妥的朝廷大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么一个身份显赫的人,如果不死,可能就像霍氏一样,李氏搞不好还有起来的机会。

第四,射杀李敢,相当于告诉汉武帝,我是卫青的人。

这一点不算空穴来风。因为,就在霍去病去世的那年三月(前117年),霍去病居然上书汉武帝,要求封武帝三子为王(次子刘闳,三子刘旦,四子刘胥)。

《史记.三王世家》:臣窃不胜犬马心,昧死原陛下诏有司,因盛夏吉时定皇子位。唯原陛下幸察。

看到这里,您还会以为霍去病满心“匈奴未灭,无以为家”吗?

霍去病上这个奏章,是有其背景的。

此时的卫子夫已经年老色衰,渣男汉武帝转而宠信了王夫人、李夫人、尹夫人、邢夫人、钩弋夫人等一众妃子,上边这仨儿子,就分别是李夫人和王夫人所生。

这些皇子恃宠而骄,都不是省油的灯。其中刘闳、刘旦、刘胥三人更是野心勃勃,图谋太子之位。

而霍去病的这个骚操作,马上在朝野引起了一片惊恐,原本是文臣该干的事情,居然让他一个武将去做了,于是很快,以丞相庄青翟为首,御史大夫张汤、太常赵充、大行令李息马上联合上书,奏请汉武帝尽快封那三皇子为王,并且尽快出京城去国就封。

《史记.三王世家》:臣青翟、臣汤等昧死请立皇子臣闳、臣旦、臣胥为诸侯王。昧死请所立国名。

四月份,汉武帝封次子刘闳为齐王,三子刘旦为燕王,四子刘胥为广陵王,即刻出长安就国。

三子出长安,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呢?

自然是太子刘据,巧了, 卫青是他舅舅,霍去病是他姨表兄。

霍去病贸然提议封王,表明外戚卫氏已经有意干涉皇位争夺。对汉武帝而言,这是个危险的信号。

所以同年,霍去病就突然去世了。

两年以后,联名上书的丞相庄青翟和御使大夫张汤,携手下狱自杀,搞不好也是巧合。

这一点是有它的合理性的,毕竟,汉武帝猜疑病犯起来,连老婆儿子都敢杀,幸亏卫青死的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毕生都在防范外戚干政,又怎么会允许卫氏外戚独大呢?

对于这两种观点,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