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狩二年,李广以郎中令的身份将四千骑出右北平。这回出岔子的博望侯张骞,他领着一万兵马跟李广走散。李广部队遭遇了匈奴四万主力,李广的手下都大惊失色,李广神色自若。他派儿子李敢带领十余骑去掠阵,探得匈奴兵的虚实后,指挥兵士环形列阵。力战一天,汉兵带去的弓都快用完了,李广亲自上阵用大黄弓射杀了敌军的副将,才逼退了敌人的包围。当晚,还未突出重围的汉军吓得面无人色,胆色过人的李广神色平常,收整军队。按理说,4万对4千的兵力,匈奴军队有压倒性的优势汉兵能挺到第二天,等来博望侯张骞的援兵,有赖李广冷静沉着和指挥得当。越是危急关头,越能考验人的胆色。这一役以少敌多,李广虽然没得到封赏,但是展现了为将的基本素质——果敢和临危不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次出征,早就有了名将之名李广没有落下半点封赏。而曾经在他麾下效力的马仔,不少都因为立下军功得到侯位或封赏。失落的李广心里颇不是滋味,居然跟一个叫王朔的望气者透露心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李广自认为不比人差,却没有尺寸之功封侯。他怀疑长的就是一副不能封侯的样子,又疑心是命该如此。

王朔问他是不是做过什么不该做的事情。接下来的对话似乎揭开了谜题。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不得侯者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为陇西太守杀了八百羌人的李广,似乎中了命运的魔咒一般。在汉代“望气者”挺神的,他们会占卜会预言,帝王官员都喜欢找他们解释一些自己想不通的事情。不幸被王朔言中了,杀降果然不详,直到最后一战李广都没有实现封侯的梦想,还赔上性命。

元狩四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领军出漠北。李广数次请求随行,汉武帝认为他老了,起初是不允许的。或许是李广苦苦请求了数次,汉武帝终于准许了。原本李广是卫青部队的前将军,因为卫青有偏袒于他有救命之恩的公孙敖,想让他得立新功再封侯,加上汉武帝在出征之前告诫他,李广命不好不要用他对阵单于主力。卫青把李广调开了,派他跟右将军赵食其合兵。李广向卫青表明心迹愿为前锋,跟单于的主力决一死战:“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于单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卫青没有听,坚持派他往右军。李广很郁闷地开拔,不走运的是,他跟右军一起迷了路,延误了军机,错过跟卫青大军汇合的时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少了李广和赵食其的兵力,跟单于交手的卫青没能捉住单于。卫青没有直接问责李广,却把他的幕僚叫去听审讯。李广心灰意冷,不想面临回朝后下狱,被刀笔吏折辱。把罪责一力承当,“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他没有上簿,引刀自尽了。

论武力值,李广能够把看成虎的石头射穿,一箭结果匈奴的射雕者;论胆识李广于十倍敌军阵前面不改色,斩将搴旗毫不费力。为什么他一生四次随军出征匈奴,却没有立下半点功绩呢?

有人说,是因为汉武帝不看中他,导致了他被压制。可是,当年汉景帝当死的时候,左右李广是名将,汉武帝把在上郡当太守的他调到未央宫当卫尉。未央宫是汉代皇帝起居的宫殿,如果不是因为赏识和信任,怎么会把宫禁交给他守卫?可见,在最初的时候,汉武帝并没有压制李广的意识,并且还有意栽培他。况且元光五年,第一次派出四路大军正式攻打匈奴的时候,汉武帝还封李广为骁骑将军,派他从雁门出发。当是领兵的李广、卫青、公孙敖、公孙贺都是一样待遇,每人四万兵马。只不过公孙敖和李广比较倒霉,打了败仗要花钱赎命,公孙贺表现平平,只有卫青直捣龙城表现出色。元朔元年,卫青大败匈奴收回河套之地后,被封为长平侯。原本骑奴出身的卫青逐渐成长为汉武帝所倚重的大将军大司马,靠的是他在战场上鲜少有失手的表现。换句话而言,如果卫青吃了李广一样的败仗,肯定会受到同样的处罚,拜将封侯恐怕都会受到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李广在战场上不走运,是因为命不好。自古就有“杀降不祥”的说法,作为武将的李广杀了已经投降的羌人,就像是中了咒语一样。说起来,李广身上有两种矛盾的人格。一方面,他善待麾下将士,史载“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他是个宽恤体下、爱兵如子的将领,只要有一名士兵没喝到水、没吃饱饭,自己就不喝水不吃饭。另一方面,他身上也有残暴冷血的一面,比如他为陇西太守时杀了八百名投降的羌人。还有一件事,也可以佐证。李广因元光五年的战败赎为庶人后,在家赋闲了好几年。这几年,他没干什么正经事,倒是杀了一个灞陵尉。原因是他赋闲在家时,曾经夜晚纵马在田间喝酒,被那位灞陵尉拦住了。后来李广被复起为右北平太守,他请求调那位灞陵尉一起赴任,到了军中第一件事就是杀了他。

对于得罪过自己的人,不轻易放过性命,这叫心胸狭窄。深入分析,李广的性格之中肯定有冲动、蛮横、残暴的一面。冲动或许是为将的大忌,情绪一上来了,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而蛮横容易流于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容易一意孤行。这点跟卫青形成鲜明对比,卫青的个性是隐忍的。他对待任何人都是以恭谦的姿态,对待伤害自己的人尤其有容忍的雅量。在李广死后,李敢将父亲的死归罪于卫青,将他打伤了。卫青没有追究这件事,默默地瞒下了。从这件事就能看出来,在战场上刚猛无比的卫青,为人处世的姿态是非常柔软。或许,卫青是真正心理承受能力很强的人,不会轻易为任何事情动怒。卫青一生七征匈奴鲜有败绩,他在战场上的稳定发挥,说不定就跟这种强大的心理素质有关系。

这两次杀人事件,也许才是破译“李广难封”的密码。不是因为明珠暗投被皇帝冷落受袍泽排挤;也不是因为杀了降兵中了“杀降不祥”的诅咒。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对于有些人而言,越想得到的,也许越难实现。胜负欲强的人,往往很难把握自己。不幸的是,或许武功盖世的李广恰好是这种人。读《史记李将军列传》不难发现,李广是很在乎能不能立功封侯,从他元狩四年苦苦请求汉武帝派他上战场就可以看出来。李广或许把元狩四年的漠北之战当成自己最后一次机会,他以七十岁高龄出征,没想到走上了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