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2024年全省医政重点工作推进会召开。

会议提到,河南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省委改革办、省医疗保障局下发通知,决定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患者安全、手术质量安全、疼痛综合管理、多学科诊疗、合理用药、电子病历提升、质控织网等七项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不断推动河南省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① 推行患者安全行动——

医疗服务要求安全、医疗服务过程安全、优化患者安全管理机制三个方面12项任务抓好落实。

到2024年底、2025年底, 每百出院人次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年均分别大于2.0例次、2.5例次 ,低风险病种住院患者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② 推行手术质量安全行动——

聚焦手术质量安全,加强术前、术中、术后全链条风险管理,优化管理机制手段,从系统管理层面保障手术质量。

到2024年底、2025年底,河南省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率不高于1.9‰、1.8‰;住院患者手术后获得性指标发生率分别不高于7.7‰、7.5‰;手术期间低体温发生率、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进一步降低。

② 推行疼痛综合管理行动——

全省各地要以“综合医院临床服务五大中心”麻醉疼痛中心建设为契机,指导医疗机构建立全院疼痛综合管理制度,明确管理流程,建立联动机制。

2024年底、2025年底,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疼痛相关重点科室(如肿瘤科、麻醉科、疼痛科等) 对住院患者疼痛评估率不低于70%、80% ,疼痛评分4分以上患者实施疼痛诊疗率不低于70%、80%,癌痛患者疼痛规范诊疗率不低于60%、70%。

④ 推行多学科诊疗行动——

各级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强化“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的理念,打破传统学科划分和专业设置壁垒,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基础上优化要素配置和运行机制,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一站式”服务。

⑤ 推行合理用药行动——

二级以上医院要严格落实处方点评制度。

门(急)诊处方的抽样率不少于总处方量的1‰ ,且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少于100张;病房(区)医嘱单的抽样率(按出院病历数计)不少于1%,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不少于30份。

三级医院要对特定药物或特定疾病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点评。

2024年底、2025年底, 二级以上医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和住院抗菌药物医嘱的适宜率分别达到73%、75%以上 ;处方适宜率分别达到78%、80%以上;处方规范率分别达到93%、95%以上。

⑥ 推行电子病历提升行动——

各地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智慧医院建设,以提升病案首页质量为牵引,推行门(急)诊结构化病历,提升病历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水平。

2024年底、2025年底,病案首页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分别不低于88%、90% ;力争85%、90%省辖市综合实力较强的三级医院通过5级省级初评,通过省级初评的医疗机构申请三级甲等医院评审优先考虑; 90%、95%县域医疗中心达到4级以上水平。

⑦ 推行“织网”行动——

各地参照省级质控中心设置规划,完善辖区内各级质控中心(组),规范质控中心建设管理。

将 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肿瘤 等重点专业质控中心实现地市级全覆盖,并延伸至50%以上县域 。

聚焦国家年度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和河南省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有条件的地市要发布本市的《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

会议通报了2022年全省三级公立医院参加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及2023 年度全省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省考结果。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黄红霞要求,提升“国考”成绩,要形成一季度一分析,一季度一反馈机制。各个医疗机构要成立专班推进,进一步推进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日间手术和豫健护理到家等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医保审查监管,关注患者就医体验,重视合理用药和电子病历管理,提升医疗质量。

要提升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带动,发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医学中心的辐射作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要提升专科服务能力,健全专科体系建设,完善专科医疗机构建设标准,做好专科发展规划,建好人才梯队。要提升运营效率,降低债务风险。

要加强智慧医院建设。要提升消防安全、防汛、反恐、生物安全、食品安全、信息安全等医院安全管理水平。

各位新老读者:

因为微信公众号文章推送规则的改变,导致很多粉丝无法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更新文章。为防走丢,建议您:

1.点开大河健康报(id:dhjkb999),点击右上方“三个点”(•••)
2.点击“设为星标”

3.出现“黄色星标”后,以后文章都会第一时间发送到您的手机。

关注大河健康报,求医问药健康防治全知道。

动动小手,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

温馨提醒:如您有需要,可进群咨询获取医药健康知识、健康管理、寻医问药等健康服务,扫码入群,获取最新信息

值班丨王丽娜

统筹丨安 伟

编辑丨刘广辉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