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谭春辉

近年来,徐家楼街道以贯彻落实省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聚焦场所升级改造、引育人才队伍、提升服务质效、打造特色试点等核心任务,精准实施“四抓四促”工作法,推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全覆盖,用实际行动筑牢村级卫生服务民生底线。截至目前,街道打造省级示范村卫生室2个,市级卫生室2个,10处站所在全市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验收中全部达优。

抓牢阵地固基础,以点带面促高效运行。一是站所运行再优化。街道党工委在摸清掌握辖区内卫生站所设置和运行情况的基础上,分领域、多频次开展专题调研,系统收集村民患者、乡村医生、业务专家的意见建议,形成就诊留言建议、诊疗技术需求、设施设备短板等工作台账,精准开展问题整改。根据服务人口分布现状,重新优化辖区卫生室布局,为提升医疗卫生能力奠定坚定基础。二是基础设施再提升。大力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标准化建设,严格按照“五有三提升”标准和“五统一”原则,做强“硬件”,优化“软件”,先后投入30万元,在房屋建设、设备配置等五个方面改造提升了万家庄等7处村卫生室,扎实完成街道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优化群众就医条件。三是医疗设备再升级。街道克服资金困难,引进数字化透视、摄影X射线系统(DR)、台式彩超、老年人便携式查体等先进辅助检查设备,10家村卫生室、服务站全部配备智慧化随访设备、康复理疗设备以及指夹式脉搏血氧仪,把设备服务共享至有巡诊点,极大提高医疗诊断水平。

抓优专业提能力,引育留用促强化人才。一是人才走出去。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开展人才梯队储备,先后选派人员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泰安市中医医院、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泰安市中医二院、泰山区人民医院等市区级医院进行专业培训学习,逐步建立起了一支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各类专业人员为骨干,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卫生人才队伍,极大提升了街道医疗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二是名医引进来。以“万名医护进乡村”帮扶活动为契机,依托医共体建设,采取业务知识讲座、专家派驻、临床带教、远程协同等多种方式,充分吸纳各级优秀医护人员先进经验,对村医开展基本公卫服务、传染病防治规范、中医适宜技术的培训规范以及内、外、妇、儿、眼等科室常见病诊断与治疗能力的帮带提升,不断满足辖区居民的就医需求。三是骨干沉下去。抽调卫生服务中心4名业务骨干到医疗水平薄弱的村担任“第一村医”,常态化开展驻点帮扶巡诊,适时开展医疗业务培训交流,进而辐射带动周边村医水平齐升共优。

抓细管理增效能,靶向跟踪促优化服务。一是“联合服务”做到位。坚持“小病门前治,诊疗不出村”的服务方针,精准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卫生站所、卫生服务中心、上级医联体医院的“三级协同”,针对常见病、多发病按照检查上行、诊疗下行的方式,发挥村卫生室第一时间首诊、转诊优势,在提供专业诊断建议的同时,引导更多患者就近治疗。二是“上门服务”做到家。立足一体化管理的10处站所,以19个村社区为网格点,组建由90名医务人员组成的19支“三级”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定期开展上门服务,推进家庭医生团队“四送四进”活动,打通辖区居民健康管理“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受益人群达2万余人。三是“追踪服务”做到底。针对辖区内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实行“四个一”服务,即每年一次健康查体、每季度一次健康随访、每月一次健康指导、每周一次电话回访,根据个人医疗需求制定个性服务方案,让重点人群享受重点管护。

抓好结合出亮点,一村一策促打造特色。一是做强特色中医。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色中医药学科门诊,加快大白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阁建设步伐,通过为患者提供推拿、拔罐、针灸等4类6项以上的中医适宜技术服务,推动中医药服务向基层延伸。二是做实医养结合。积极与养老机构合作,推进居家养老、医防融合,采取“定期上门,定点服务”的服务模式,为辖区老年人解决基本的医疗需求,形成“医中有养、养中有医、以医带养、公卫助养、智慧促养”的医养健康新格局。三是做细医防融合。在各站所分别建立三高之家,开展“以健康行为兑换健康积分”活动,进一步推进医防融合建设,提高居民的就诊率、慢性病健康管理率与控制率,为居民提供自然、连续的全流程医疗服务,加快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卫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