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开始,音乐节就已经呈现了下沉趋势,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和一些特色县域转移,而对于大部分城市来说,音乐节是一个很讨巧的契机,想要通过演艺经济拉动本地文旅。 地铁免费、大巴免费、景点门票优惠等措施,旨在拉动年轻人来到这些城市消费,也给地方增添更多的音符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从今年以来,各地相继传出了音乐节取消的消息,究竟是承接能力有限,还是音乐节这门生意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做?被各地文旅寄以希望的音乐节,究竟能给城市带来什么?城市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中,以音乐节为代表的演艺经济究竟如何和地方结合才能越办越好?

本期我们邀请音乐节创办者、音乐节常驻歌手、城市文旅研究者共同探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音乐节有什么魔力?年轻人这么爱

从音乐节诞生的那天起,它就从来没有离开过社交属性这四个字,超光速音乐节创始人刘一铭表示,音乐节最能够给乐迷提供的是情感价值,给乐迷一个释放情绪的乌托邦。目前这一代的乐迷,更擅长在音乐节上去个性化的表达自我,每场演出是由台上的艺人和台下的乐迷共同完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场音乐节的价格在500元到800元不等,有些VIP价格达到上千元,刘一铭表示这其中70%的成本是在艺人板块,30%在落地执行。随着艺人板块的成本水涨船高,音乐节门票价格也逐步上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当代年轻人对于音乐节门票的价格调整很敏感,城市文旅研究者王璐表示,老一代消费的主力结构可能是以家庭为单位,而今天年轻消费者更加关注自己的需求,是一种情感的诉求、情绪的诉求,更多追求自我实现。同时,现在的年轻人消费也很理性,愿意为音乐节花大几千,但是不愿意多付2元钱买一瓶水。

扯下遮羞布,音乐节为何接连取消?

近一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官宣后又取消的音乐节,已经超过了100场。为何连连取消?刘一铭表示,除去极端天气这样的不可抗力,更多的原因还是票卖不动了,于是取消的概率就变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音乐节从一个小众活动逐渐走向大众市场,非常考验主办方和城市的组织管理能力,独立音乐人陈鸿宇也分享了自己这些年来参与音乐节演出的经历。作为内蒙人,他分享了曾经在草原上的一场音乐节,以音乐为契机,既展示了当地特色,又实现了城市宣传的效果。同时,他也呼吁国内的音乐节可以形式多样化,避免同质化的内卷,走出自己的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城市来说,如何把游客留下来是一个难题。刘一铭表示一场音乐节上,本地乐迷和外地乐迷的健康占比应该是35:65,无论是主办方还是城市都希望能让更多乐迷成为游客,再成为常客。陈鸿宇则呼吁更多小而美有特色的音乐节涌现出来,虽然面临执行难度和策划成本,但却形成了本土特色,拥有了品牌竞争力。王璐表示内容生产力是很多主办方和地方需要去弥补的环节,如果能做到优质内容,同步匹配上城市的基础建设和服务能力,未来会有很大的机会。

音乐节不仅仅是年轻人的潮流,更反映了新一轮消费特点,是各地文旅的机会,如何接住这一波流量,并做出品牌特色,是每一方都要思考的问题。7月8日晚22时43分,敬请锁定东方卫视《来点财经范儿》!第一财经7月13日22:00点播出,百视通IPTV云财经/OTT一元财经可同步收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