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书郎(粟蒋))活了大辈子,我见过各式各样的桥梁,见过气势磅礴的公路、铁路两用桥,也见过美观坚固的石拱桥。

而我家乡的这座桥,跟千万座不知名的小桥一样,它没有华丽的桥身,没有响亮的名字。但它却以朴实无华的姿态融入了家乡的风景。

因桥太过于普通,甚至没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存在。我姑且将它叫做“豆岭桥”吧。

桥址位于黄金洞村中心,历经岁月侵蚀的桥身静静地横跨在母亲河“西涧水”上。

豆岭桥虽桥不出众,貌不惊人,且长不过十余米,宽不过三尺见方。但它却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辛酸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传清末民国初期,黄金洞村有一从外地搬来的彭姓人,他见偌大的村子没有一座像样的连接河对岸的桥。想倾全族之力修一座坚固的石拱桥,免百姓赤足涉溪之苦。

没桥行人出行真的不方便,平时还好,若是遇到发大水的时候,想去对岸办事的人只能“望河兴叹!”

说干就干,彭姓管事的人先着手选址造桥,还真别说,这管事人颇具慧眼,他看中的地方具有得天独厚的建桥条件。首先桥址的一头是天然的岩石,历经西涧水千百年的冲撞(西涧水在此转了一个弯)依然是巍然屹立,况且此处是整个西涧水最窄的地方,桥址选在这个地方是最理想的建桥处,既节省钱财,且还相当牢固,不用当心桥被洪水冲垮之忧。

桥址既然已选定,接下来就要付诸行动了!

管事的从筹措钱到选石材,再到请石匠民工,事事必躬亲,不得一丝马虎,毕竟彭家家境也不富裕,仅仅解决温饱而已,自然要精打细算。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彭家人忽略了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修桥的地方土地所有权掌握在离黄金洞几十里开外的席姓人手中,席姓在东安是名门望族,家世显赫,席家曾出过一个晚清重臣--著名湘军将领席宝田。

彭姓人几次就桥址所有权与席家交涉,希望获得桥址用于修桥,造福百姓,但都无果而终。但他并不气绥,决意通过打官司的手段来争回桥址主权,于是请人写好诉状,准备踏上艰难的诉讼之路。

眼看料已备齐,人员也陆续到位,只等选个黄道吉日开工建桥。可管事的犯了愁,他见桥址确定权还没有着落,便决定亲自出马赴伍家桥跟席家对薄公堂。

谁料想,当他牵着家里唯一的一头小毛驴上路之时,刚走到桥址处,意外发生了,小毛驴仿佛有先见之明,深知这场官司主人无胜算。任凭主人如何抽打、呵斥,就是不肯向前,僵持中,小毛驴驮着主人从简易的木桥上一跃而下!见此情景,彭姓主事人对着天空一声长叹,天不助我也,奈何!奈何…,最终,他只好无奈的放弃了修桥的念头。

悠悠岁月,星移斗转。这件事虽然过去了一百多年,这座未修成的桥址成为了家乡历史的一个见证。它见证了彭姓人的善良与勇敢,也见证了那个时代的无奈与沧桑。仿佛在告知吾辈,在那万恶的旧社会,穷人哪有话语权,哪能当家做主!

如今,每当人们路过这里,都会想起这段往事,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雄鸡一唱天下白!幸喜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劳苦大众推翻了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人人平等的新中国,让人民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

虽然彭姓人建桥的心愿未了,但今天的黄金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府曾在二十多年前,在原址上修建了一座简易的可供行人行走的钢筋水泥桥,桥两岸分别修了宽敞的硬化路,并在豆岭桥的上下游不远处分别建了桥。但美中不足的是,村子尚没一座可供大小车辆通行的大桥。因此希望吾辈奋发图强,力争早日修建一座横跨西涧水的跨河大桥,让村民不再为涨大水而无法过桥而发愁,我坚信,我们的希望一定会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