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桃源胜境 立轴 成化二年(1466年)作

成化二年孟春,沈周作此画,为其三十九岁时,正值中年,此时他早已“决意隐遁”。

题跋:草屋柴扉无点尘,门前溪水绿粼粼。中间有甚堪图画,满坞桃花一醉人。成化二年孟春 长洲沈周并题。

这幅画的叙事性比较强,出现的人物也是比较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片景,渔夫正在捕鱼,器具很先进,绝非那种“直钩”钓鱼的无意隐者。这是接地气的隐者,要吃喝的,不然会饿肚子。

记得小时候原来看武侠书,看到那些侠客啊,到处行侠仗义,也不工作,就思考,他们哪来的钱呢?现在倒是明白了一些,很多的侠客是那种财务自由的,家里不是有矿就是有田地啊,根本不会考虑这个呢!

沈周家里有田,在早年家里是非常地富裕,作为当地的粮长,在催粮交税的时候,遇到哪些特别困难的,他自己会拿出粮食来补贴或代缴。在灾荒时期,他的家境也因此被拖垮了,到了中年家道也衰落下来。也因此,沈周更接地气了。四十岁之前,是细沈时期,四十岁之后,是粗沈。笔法、画法的转变,背后是生命境界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这也是沈周的归去来兮之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看此人,那不动如山的沉静气质一下子就显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边呢,老者展卷读书,童子煮水烹茶。

茶,精行俭德之人品饮也。山间何所有?草屋有几栋,日日闲吟罢,童子爱烹茶。

在山间开一茶舍,这是如今很多城市人的梦想。于此,品茶,雅集,读书,种茶,制茶。又或者开办个书院,传道受业解惑,游于琴棋书画诗香花茶之艺。美哉!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桃源胜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陶渊明心目中的桃花源是田园风光,那种淳朴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后世的文人,在这个基础上,又增加了读书,增加了雅致的艺术生活。

四时读书乐·其四

翁森〔宋代〕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树木凋零,江河干涸,群山一片萧瑟;在这辽阔的天地间,我正可以看清“真我”的本质。我坐在那儿,展开书卷而读,灯光摇曳,映射在墙上,墙壁好像也跟着在晃动;半夜时分高声朗诵着书籍,房顶全被积雪覆盖了。地上的火炉里,炭在燃烧,锅里正在煮着茶,我就在四壁放满了图书的空间里读书。读书之乐到哪里去寻找?就在这寒天雪地,且看那几朵盛开的梅花,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天地孕育万物之心。

当一个人读书,静处于天地之间,所观的是清静之本心,是天地之道心。

有此清静之本心,安住于地,何处不是桃源胜境呢!因为沈周的隐逸之心,平和之心,清静之意,他的笔下的画儿,处处透着桃源画意。

能打动人心,打动被世事裹挟的人心,打动后世的我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题跋:草屋柴扉无点尘,门前溪水绿粼粼。中间有甚堪图画,满坞桃花一醉人。成化二年孟春 长洲沈周并题。

草编的小屋,柴木做成的门扉,洁净得不见一丝尘埃,仿佛与世隔绝的净土。门前潺潺流淌的溪水,闪烁着碧绿而细腻的光泽,波光粼粼,宛如自然界的绿色绸带轻轻摇曳。在这静谧而美好的景致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满山满谷的桃花了,它们竞相绽放,绚烂夺目,美得让人心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漫步于此,仿佛步入了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每一处细节都恰到好处,让人忘却尘嚣,沉醉不已。桃花的芬芳随风飘散,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甜,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只想沉浸在这份宁静与美好之中,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涤与安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便是自然赋予的禅意,无需多言,只需静静感受,便能体会到那份超脱与自在。满坞的桃花,不仅醉了游人的眼,更醉了游人的心,让人在这纷扰的世界中,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心灵栖息地。

记得秦观写过一首词,就是桃源。

点绛唇·桃源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

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

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我酒醉后架着小船,在湖中荡漾,听任流水把小船推向花草深处。现实世界的名利缠身,不能解脱,没有办法在这如花的仙境住下去。

烟水茫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里。两岸的青山排列无数,晚风吹来,落花如雨,竟然不记得来时走过的路了。

甚是相应,沉醉忘却来时路。

好,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