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玩弄手段诈骗他人钱财的犯罪分子,人们向来都是深恶痛绝的。

然而有这么一个女人,她因为涉嫌诈骗而被采取刑事措施,可她的行为却在社会上引起争议。很多人都认为她并不构成诈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做的事,往小了说只是在购买飞机票之后,因飞机延误而拿到了飞机延误险的赔偿。从这个层面上说,确实构不成任何违法行为。

可是当她在5年内重复多次实施买票、延误、索赔这一连串行为,甚至借亲友的身份证去购买飞机票时,这件事情的性质就变得微妙了。

这件事到底会有什么样的走向?她的行为又到底有没有触犯法律底线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购票被捕,引起轩然大波·】——»

2020年,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天,警方接到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报警。工作人员声称,他们公司总是接到来自同一个人的索赔要求。

而且索赔理由也出奇地一致:因航班延误索要赔偿。

而促使保险公司这次来报案的原因,是一个航班上不约而同买了最高延误险的五个乘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往的航班上,很少见到这么多买最高额延误险的乘客。这不由得吸引了保险公司的注意力,公司去查了这五个乘客的情况。

这一查还真查到了不寻常的东西。这五个乘客以往购买延误险的次数都达到了三四十次。

如果是特别注重出行时间准确性的乘客,那倒是理所当然的。可是仿佛精心计算过,他们的保险赔付率都明显高于一般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显然不是乘客接受赔付能够充分解释的。

随着调查的深入,公司还发现,这五个客户填写的信息,居然都跟同一个人相关,是一个姓李的女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让公司马上警惕起来。如果这是有预谋有计划的行为,那很可能这些人之前就已经实施过很多次了。

如此一来,公司的损失难以估计。于是公司只得求助警方处理此事。

警方在了解基本案情后,认为这很可能是骗保性质的案件,马上立案侦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过多久,警方就查到了这位李女士的个人信息。李女士是山东青岛人,她自己就曾在航空行业工作过。

这下李女士的嫌疑就更大了。具有相关行业工作经验,意味着她对投保的规则和程序驾轻就熟,具备客观条件。

警方迅速出动,找到了李女士的住处,并依法对住处进行了搜查,果然有了新发现:房间里的一个本子上,记录着航班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显然李女士也没有想到警察会找上门来。警方询问李女士这个本子的用途,她也支支吾吾说不上来,态度也很敷衍,仿佛要逃避事实。

出于保险起见,警方依法对李女士采取了刑事拘留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息逐渐传开,有媒体将此事传到了网上。渐渐地,事情就被传成了另一个样子。

在传闻中,李女士是一个正常购票的普通消费者,而保险公司为了逃避赔偿不惜将李女士送进监狱。

而案件的具体情况,则因为营销号忙着抢头条、蹭热度,被掩盖在流量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有隐情,索赔持续多年·】——»

不等网上营销号发起彻底狂欢,网上的声音就出现了反转。

飞机上购买保险的那5名乘客,都是李女士的亲戚朋友。

而根据保险公司以往的赔偿记录,李女士已经就飞机延误索赔过很多次,每次基本上都是购买最高额的延误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旦飞机延误,李女士就马上带上亲友的身份证号和护照号码,保险公司索赔。

可如果飞机大概率不会遇到恶劣天气,李女士就马上提前退票退保险,避免因为成功起飞导致损失机票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行为,李女士已经持续实施了5年。

归功于她在航空行业中的工作经验,她对航班延误的规律非常清楚,因此能够推断出哪些航班有较高的延误率,从而提前购买保险或退票。

从事后效果来看,她的预测准确率非常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使得她获得了丰厚的赔偿款。每次延误险赔付的金额都会超过飞机票钱,有些情况下甚至比票钱多出好几倍。

要知道,这简直就是无本万利的事情。只要借着内幕消息预测到天气情况,购买特定航次的飞机票,就可以赚到数倍于成本的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算因为预测错误要退票,李女士也只是损失飞机票钱的一部分,跟那么多次正确的奖励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李女士房间里搜到的那个笔记本里,记录了5年来重要航班的票价、保险赔付率、差价、天气预测与净赚金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笔记本的记录,在过去5年里,李女士通过保险赔付得到的钱,加起来不少于300万。

而警方之后在保险公司查找到的赔付记录,也证实笔记本的内容属实。

消息一出,此事再次在网上引起热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们纷纷觉得被戏耍了,对李女士的行径感到十分愤怒。他们没想到,一个看起来胸无城府的女人,竟然这么能钻规则的漏洞揽钱。

延误险赔付,本意是给因为飞机延误导致行程被耽误的乘客予以物质性补偿,但现在却成了某些人敛财的工具。这让保险公司有种被戏耍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尚未定论,案件定性复杂·】——»

截至发稿前,网上并没有关于李女士投保案的判决结果,可见案件应该还在审理中。

从持续日久的审判时长也可以看出,案件性质复杂,并不是能够轻易判别对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险合同是一种射幸合同。投保一方付出代价,但并不一定能够获得保险费这一收益,而是要满足一定条件。

如果这一条件发生的几率要明显高出不发生的几率,那签订合同的行为就不是“射幸”,而成为了一种经营行为。

从法律层面上来讲,李女士的行为确实是存在争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她违法,她的行为又确实是在规则范围内实施的;但说她没有违法,她的主观意图又确实很可疑。

要知道,她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在固定的一个城市,而且她的正常收入水平也并不能支撑她去那么多城市旅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她购买的那么多张机票全部都飞行成功,那这将是一笔巨大的支出。要说李女士愿意贷款去旅游,那也是不太现实的。

从各方证据上来说,李女士就是冲着保险金购买的飞机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李女士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还是需要打一个问号的。

根据刑法对于保险诈骗罪的定义,李女士既没有编造保险事故,也没有故意造成保险事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在保险标的的问题上有些争议。飞机延误险的保险标的,也就是投保人想要通过投保实现的目标,是“避免因飞机延误带来损失”。

保险公司为了减小损失,在合同中的承诺就是给予一定的物质补偿,也就是保险赔偿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从李女士的表现来看,她的目的从来都不是乘坐飞机到达目的地,而是押对飞机射幸的概率,在飞机延误时拿到赔偿金。

由此来看,李女士确实存在触犯保险诈骗罪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也有很多法律业内人士认为,应注意刑法谦抑性。保险合同本身合法有效,且已经履行完毕。

李女士并未实施合同以外的恶意欺骗行为,而是利用规则,在遵守合同的同时拿到自己想要的利益。以此来判断李女士构成诈骗,未免太过严重。

从道德上来说,李女士的行为完全是损人利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险公司的经营收入有大部分都是别的客户支付的保险费用,她这样做,等于是在拿走别人的钱,而且没有任何增值贡献,完全就是在薅羊毛。

很多人都对李女士感到同情。可是,如果你是同一家保险公司的客户,你难道会赞同她利用规则漏洞的行为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如果越来越多的人都模仿李女士,专为获得保险费而购买飞机延误险,保险公司出于收支平衡的目的,就会不断抬高延误险的购买费用。

到头来,吃亏的还是普通乘客,而只有那些心怀不轨的人获得收益。

每个人都希望成为那个薅羊毛的人,但却从没想过,自己是否会成为那只被薅毛的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