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口罩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愈发重视健康。

瓶瓶罐罐养生大法,是现代人的新型救赎。

尤其维生素,在大量宣传下,很多人坚信补充更多便能抵御疾病。

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10亿人服用过至少一种维生素或补充剂。

天花乱坠的宣传,更有诺贝尔奖的背书,让维生素神话迅速席卷全球,成为每年上千亿美元的产业。

但你有没有想过,一个健康的人究竟需要多少维生素?而我们身体真的缺乏维生素吗?

怀着同样的疑惑,科学家Derek Muller博士深入调查了维生素产业的历史和科学发展。

维生素保健品,究竟是如何被捧上神坛,并引发全球维生素狂热的?到底需不需要补充维生素?吃多了有什么问题?

答案,就在今天推荐的纪录片《维生素狂热》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维生素的发家史

100多年前,人们还不知道维生素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现如今已十分罕见的病,比如脚气病、佝偻症、坏血病等,一度被认为是不治之症。

但当时,人们患这些病往往被认为是某种细菌或病毒导致的。

相信大家对维生素C最初被发现的故事,一定不陌生。

14至18世纪之间,远洋航行的船员们,因为缺乏新鲜水果和蔬菜,患上了坏血病。这种病导致了200万水手丧生。

直到1747年,苏格兰海军军医詹姆斯·林德通过对照试验,分别给几组被诊断为坏血病的水手,提供了额外的不同食物,最终发现食用了柑橘的水手得到明显好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后,经由英格兰探险家詹姆斯·库克进一步印证,水果可以治疗坏血病。

于是,18世纪英国海军的食物中,加入了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这也帮助英国海军所向披靡,一跃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军队,直接改变了世界格局。

不过当时人们只知道吃这些食物可以治疗坏血病,却并不清楚具体是什么在起作用。

1911年,一位名叫喀什米尔·芬克的波兰化学家对鸽子做了实验。他的研究证明,是因为人体缺了某种营养素才会生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发现那种物质里含有氨基,于是用拉丁文的生命(Vita)与氨(-amine)合二为一,给这种营养素命名为维生素(Vitamin)。

维生素家族并不算庞大。

经过研究发现,人体一共需要13种维生素。科学界根据维生素溶解性质的不同,将其分为两大类:

水溶性组:维生素B(8种)、C;

脂溶性组:维生素A、D、E、K。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种维生素都有自己独特功效,人体一旦缺乏,会导致相应病症。

美国一名少年,6岁起只吃鸡肉、土豆,不碰任何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在他12岁那年,营养不良的后果爆发了:眼睛疼痛,看不清。他被诊断为严重缺乏维生素A。

紧急补充了高剂量维生素A后,他保住了一只眼睛,但另一只眼睛还是永久失明。

而一名中年男子出现了极度疲劳、嗜睡症状,且全身关节疼痛。医生检测后惊讶地发现,他得了一种「失传已久」的病——坏血病。

仔细询问才知道,这名男子过去几年都只吃白面包和奶酪,不吃任何水果蔬菜。通过营养检测发现,他体内维生素C含量几乎为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维生素B9,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叶酸,一旦缺乏,则可能导致胎儿有出生缺陷。

而在历史上一度被奉为「灵丹妙药」的维生素D,它的缺乏也让人们束手无策,无数儿童因此患上佝偻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维生素虽重要,可不能贪多

「缺乏维生素,就会导致严重后果」——这个恐怖念头,牢牢攫取了消费者的心。

他们开始补救,拼命摄入。

但摄入过量的维生素,却会引向另一个极端。

美国一位母亲,生了一对龙凤胎,因母乳不够同时喂养两个婴儿,于是她选择用母乳+自制配方奶来哺育女儿。

她为此做了细致工作,在奶粉里添加了大量补给。她认为营养素越多越好,于是刻意忽略了建议剂量「一滴」,直接把满满「一滴管」的液体维生素D注入女儿的牛奶里。

万万没想到,她本以为越多越好的维D,让小婴儿的血液参数各项指标出现严重紊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很多人眼里,维生素是个好东西。给身体补充点儿营养,总没什么坏处吧。

然而,《维生素狂热》指出,我们明明不知道自己身体缺哪一种维生素,却盲目地补充,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身体缺了维生素固然不行,但维生素过量也会给身体带来危害,甚至威胁性命。

更可怕的是,这个真相,那些大肆宣传维生素功效的商家,从来不会告诉你。

药物可能会有副作用和并发症,毋庸置疑,而这些不良后果都会清晰无误地写在产品标签上,医生们也知道要注意这些已知风险。

但维生素和膳食补充剂面临的问题是:它们被认为毫无风险。

这不得不提到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

1938年,美国出台新法律,要求所有药品都需要通过安全性测试。但维生素制剂,却成了这项规定的漏网之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是美国,在欧洲和澳洲,国家药监局从不监督营养品。这就意味着维生素产品——不论成人还是儿童款,其生产无临床研究、无人体长期服用检测报告、无市场监管。

在出售前,也不必进行任何安全性或有效性测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4年,美国甚至通过了一项新法律,彻底禁止上市前对膳食补充剂的安全和有效性测试。

03

你吃什么很重要

《维生素狂热》是一部客观的纪录片,通过正反两面的举例,来辩证看待维生素片剂的好与坏。

影片英文原名,本就是——

The Sense and Nonsense of Vitamins.

既有理性价值,也有荒诞之处。

直至最后,影片也没有抛出一个关于维生素的决定性结论:

好,还是坏?

吃,还是不吃?

它只是提醒我们,要成为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学会理性看待市场上繁多的维生素产品,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合理选择。

《维生素狂热》还指出了另一个长期为人忽略的真相:即便你没有专门服用维生素补剂,你也可能摄入合成维生素。

在全球至少95个国家,合成维生素会被直接添加到普通食物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喝的牛奶果汁、吃的面包麦片、用的黄油奶酪,看似普通,其实都可能被强行添加了合成维生素。而且美其名曰,「强化」。

各国政府对食品的营养素「强化」,是对风险与利益仔细评估衡量后的选择。

片中给出了实例:2009年,澳大利亚规定,合成叶酸必须添加到所有制作面包的面粉中。随着叶酸强化和补充,澳大利亚的神经管缺陷率减半。

但在欧洲,却没有这样的强制性要求,一切由制造商自己决定。

法国只会建议那些想怀孕或者怀孕初期的女性,增加摄入维生素B9以预防出生缺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衡膳食的重要性,也在片中一再被提及。

其实,我们身体所需的营养,基本上都可以从日常食物中获取,而且量并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顿营养均衡的饭菜,足矣。

为了证明平衡膳食的重要性,Derek Muller博士还特地去了趟NASA,了解一下是否会把维生素补剂送往火星。

研究员告诉他:只需给宇航员额外补充维生素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因很简单:因为大部分维D是从晒太阳里获得的(太空中无法实现),但其他营养都可以从提供的多样且平衡的膳食体系中摄取。

为什么食物比维生素补剂更好?

因为食物才是人体健康的核心与基础。

而维生素之所以被称为「必需微量营养素」,言外之意便是,人体需要维生素,但仅需要少量即可。

况且现有研究并不能证明,维生素补剂已能复制我们从食物里获得的营养。

食物所包含的营养,不仅是纯天然的,还含有其他成千上万种我们尚未深入研究的化合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其吃大量复合维生素,不如敞开肚皮,尽情享受各种不同类型的美食呀!

正片观看来扫我

维生素狂热丨2018

(1集 × 90分钟)

Presented by

稻来纪录片实验室

撰文

稻来君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疑问请联络

communications@labs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