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10日,辽宁丹东某区“市监局人员未到午休时间集体离岗就餐”一事引发热议,其后当地启动了问责程序。

真不打算为其洗白,因为也确实洗不白。最近不是“卸完煤油直接装食用油”这事闹得挺凶的吗,这个问题就是市监局的职责范围。大家正有气没处撒气呢,你这不撞枪口上了吗?

而且挺让体制的其他干部气愤的——我们有时候忙得饭都不能正点吃,你们倒好,都能提前跑去吃饭。

更何况,你们是窗口单位啊!那可是门面形象啊。本来群众就对我们有误解,普遍认为我们是干吃饭不干活的,每天上班就是喝茶看报玩手机。

你们这么一闹更说不清了,我们还怎么跟大家解释?以后工作还怎么开展?你们真是不顾其他同志的死活啊。重处!必须重处!

所以说,这个影响确实太恶劣了。但今天借着这个话题呢,我们讨论一下体制内关于编制岗位分配的问题。

这个问题呢由来已久,体制内人员力量分配不均的问题本就长期存在。有的单位有的岗位人员众多,但没什么正经工作,俨然养老单位,这种单位就和丹东的这家市监局一样,给群众带来人浮于事、无所事事等不好印象。

但这其实是少数,大多数单位大多数岗位那都是忙得一个人当两个人用。而女的当男的用,男的当牲口用的说辞,也不是虚语。尤其那些基层的一线的岗位,尤其是业务性的岗位,包括窗口等。

这些年都在搞精简人员的操作,但有一个现象那就是往往被精简掉的都是能干活的,大都是业务性工作岗位人员,对业务部门来说等于是火上浇油。因为他们本来就面临多事多人少的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现在你再一精简,还叫他们怎么活?

而与之对应的,却是综合部门的人员并无减少,有的甚至不减反增。原因也很简单,这帮行政人员大都直接服务于领导,领导怎么可能舍得砍掉自己的“左膀右臂”呢?苦一苦业务部门的人员,骂名领导来担嘛。

总的来说,就是有的部门很臃肿,有的部门忙不停,人力资源分配严重不合理。而前者主要是行政人员,从事的是务虚工作;后者主要是业务人员,从事的是实在工作。

疫情严重的时候,各单位抽调一半甚至到三分之二的人员去支援基层一线,单位的工作没有丝毫影响。尤其是如办公室等务虚部门的通知和工作任务减少了,单位主要业务工作仍然持续运转。

所以,有的单位哪怕裁员一半都不影响,当然得是裁掉务虚部门的人员,因为他们是形式主义的“罪魁祸首”,批量制造形式主义工作,裁掉他们也就等于裁掉了至少一半的形式主义工作。

像这些务虚部门,比如办公室,收收文发发文登登记也就行了。人少的时候,刚好能应付这些工作的时候,也就没有心思没有功夫出“业绩”“瞎折腾”了。

但这些务虚部门的人一旦多了起来,他们就开始琢磨着,就惦记着围绕单位的业务工作这一主职主业“整花活”了。譬如搞新媒体,他们不在一线工作,不了解实情,就得让你业务部门提供素材准备稿件,然后他们“加工”一下,齐活了。

他们是齐活了,但你业务部门除了对付源源不断的、难以完成的任务,还不得不抽出时间精力和人员去应付这份新增“差事”。哪怕嘴上骂着,但毕竟领导“重视”,又不得不为之。

本来行政部门综合部门是为业务部门服务的,是来分担和减轻后者工作负担,其结果他们为了刷存在感,给本末倒置了,反倒给业务部门的同志增加了新的负担,本质上就是形式主义给闹的。

所以,真要精兵简政首先就得把那些不产生实际生产力、不做实事的单位给砍掉,首先拿务虚部门的人员开刀,最好能把他们给分流到业务部门,或者基层一线,或者窗口单位。

如此,不仅减少很多了形式主义,而且充实了业务部门力量,前者减负50%,后者又减负50%,里外里减负了100%,而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减负之良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