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江苏沿海中心城市,盐城未来交通如何发展,有了明确规划。‍‍‍‍‍‍‍‍

江苏城市论坛小编注意到,盐城市政府日前已印发《盐城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35年)》,明确发展战略和目标,并提出优化综合立体交通布局、推进综合交通统筹融合发展、推进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等重点任务,规划期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规划》明确,围绕打造沿海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的总体目标,结合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全力推动基础设施多元立体、开放融合,综合运输便捷顺畅、经济高效,行业发展绿色智能、安全可靠。

到2035年,盐城市将基本建成高水平、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国内重要城市群高铁、高速、航空直达,干线航道通江达海、连通沿淮重要节点,构建形成“东向出海”国际运输大通道,实现1日联通全球、6小时通达全国、2小时畅行长三角、1小时到达周边市、45分钟互联主城与区县,助力盐城全方位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到本世纪中叶,盐城市将全面建成陆、海、空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运输通道中多种大容量、高效率交通方式能力充分、一体衔接,综合交通枢纽层次清晰、功能完备,交通运输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效率陆海通道方面,《规划》立足盐城发展定位,以运输结构调整为导向,以优化存量、控制增量、适当减量为原则,从国际到区域、从海洋到陆上,布局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一纵六射(五陆双海)”综合运输通道。

“一纵”即沿海通道,推进通道内复合铁路、复合高速公路和高等级航道的建设,提升沿海综合运输通道能力,加强盐城与长三角核心城市、环渤海地区之间的联系,打造连接南北的综合运输大通道;

“六射”即沿淮通道、盐徐通道、盐泰锡常宜通道、盐宁通道、东亚海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通道。

盐城市明确提出,打造高能级枢纽集群。根据城市空间与产业分布特征,依托公铁水空网络,优化市域枢纽布局与功能,加强不同运输方式融合,构建衔接顺畅、运转高效、服务优质的综合客货运枢纽体系。

其中,航空枢纽方面,到2035年,盐城市将新增大丰、阜宁通用机场,远期建成响水、滨海、东台通用机场,实现7个县(市、区)通用机场全覆盖;综合客运枢纽方面,规划形成“2+8+N ”金字塔式客运枢纽体系,包括2个中心级客运枢纽、8个次中心级客运枢纽和N个辅助客运站。

盐城市还提出,构建高水平交通网络,到2035年:

铁路网——

规划形成“一纵二射”高速铁路主骨架,总里程约307公里;形成“一纵一横”货运干线网,总里程262公里;形成“三横一联”货运支线体系,总里程约187公里。

公路网——

规划形成“四纵五横二联”高速公路网,总里程1027.4公里;形成“八纵十六横二联”干线公路网,总里程达2006公里;自主谋划新增地方干线公路,总里程约356公里;形成“一环四射三联”快速路网,总里程273公里。

内河水运——

规划形成“一纵九横”内河干线航道网,总里程约662公里;内河港口形成“十五节点”重点公共作业区。

盐城市将聚力建设高品质运输体系,围绕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加快构建功能完备、立体互联、陆海空统筹的运输网络,不断完善航空运输体系,提升海河航运能力,拓展铁路物流网络。

盐城市明确,推进综合交通统筹融合发展,从发展模式多元兼容、客运体系协调统一、交通产业协同发展三个方面,推动各种方式从“局部最优解”迈向综合交通“整体最优解”。

发展模式方面,统筹综合通道布局,促进交通通道由单一向综合、由平面向立体发展,加强“一纵六射”综合运输通道内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集约化利用,加强综合交通通道与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统筹,提高通道资源利用效率。

客运体系方面,将优化城际客运系统,推进道路客运转型发展,积极引导中短途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大力发展定制客运,与城际铁路错位互补,发展覆盖长三角区域的高品质、个性化城际客运网络。

交通产业方面,将打造现代物流,完善城乡末端设施网络,以农村客货运站场、农村邮政网点为依托,布局农村货运物流站点,建设具备配送、零售和便民服务等多功能的物流配送终端,打通城乡配送“最后一公里”,完成所有县(市、区)省级农村物流达标县创建。

智慧交通方面,推进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运行综合监测体系,打造智慧高速、智慧道路、智慧航道、智慧枢纽样板工程,推广BIM技术应用,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推动前沿技术在运输行业应用,打造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和移动应用平台,推行无感安检、无感支付等智慧服务模式,推广应用本地货车盲区监测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