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兴文(青川)

题记:由于编写《扶贫志》,最近来档案馆上班,这里成立了专门的编辑部,随时查阅资料,核对数据。慢慢地爱上了这里的每一行字,也了解了档案人的工作。

这里的历史,静悄悄地躺在书架上,当你翻开任何一页,惊涛骇浪就在眼前,不加任何修饰的文字把你带到那遥远的年代,那古老的地方。

这里可以看到自有文字记载,青川县有3086年历史。公元前201年(西汉高帝六年),置白水关,建白水县,是甘肃入川第一县,距今有2221年建县史,因“山青秀、水清美”于唐天宝元年更名为“青川”。也许大秦帝国的发源地,天水本就物产丰富,但比蜀中粮仓相差甚远,进入蜀地就是梦寐以求的事情。便有了“得陇望蜀”之来历。我的说法虽与典故不一致,未必与当时人的想法不一致。

这里可以看到秦武王命甘茂修《田律》的只言片语,只是不知是甘茂还是何人留下了千年墨香,让最早的隶书出土于斯。秦武王在《史记》中给我的感觉就是拼蛮力的人,能扛鼎,然而《田律》之修订,至少可以说他不是莽夫。

这里可以看到徐向前在蒿溪指挥战役的细节,回想徐帅当年坐镇蒿溪,指挥数万红军将士,攻必克,战必胜。冒着枪林弹雨的红军战士,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一往无前。

这里可以看到解放后,青川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一穷二白到全面脱贫的每个历程、每一个脚印。这里都是普通青川人奋斗的故事,一串串枯燥的数字反映了那个火热的年代,鲜活的人物。也许这里有你们熟悉的名字,还有儿时的玩伴。

泡一杯茶,坐在桌前,你就是这历史中的一员,把你忘却的故事找回来;把你经历的事情予以完善。书就像少女的心扉,只要打开就有听不完的故事。

打开一本《地震志》,血肉模糊的场面再现眼前,山河碎石冲天,大地颤抖开裂,暴发点尘土巨石腾空而起。我们的朋友、同事顷刻间被深埋数百米……。

抗震救灾,从军队抢险到浙江援建,睡在帐篷里,办公在帐篷里,物资在帐篷里。原以为在草地上搭帐篷,数星星是浪漫,可第一次接触帐篷却是潮湿闷热。

我们的学校、医院、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在这里以文字和数字的方式表达。每一个为之奋斗的人都以图片、文字呈现。

打开一本《茶叶志》,你会看看杯中的茶色,遥想当年武则天喝的是否也是这棵树上的茶?我没经历盛唐,却看到了文字,看到了汉之“白水关”,她却无缘当今青川的明月清风。品一口“七佛贡茶”算是对武则天的尊重吧!贡茶文化在这里传承,炒茶技术在这里提高。

这里有全县所有的文书档案,只要持单位证明或身份证都可查询,所有的档案已电子化,方便快捷。

所有的资料全部录入系统,单是校对,这一项工程就十分浩大。虽是简单枯燥的事情,但在一代代档案人的努力下,终于有了完善的查询系统。

我是一个读书很少的人,喜欢这里的每一行文字,这里有中国农村发展的真实写照,有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点滴。历史的每一个印记在这里都有,不加评论,不带观点,只有客观的事实。这里保存着青川的过去,许多文本已是孤本,十分珍贵。

档案馆的朋友们,正在忙碌着,收集各种资料,整理后归类存放。据他们讲,档案的保存对温度、湿度要求非常高,为了不遗漏每一段历史,他们用了很多办。许多人怕历史把他忘记了,而他们却不让历史遗忘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短短的时间,我爱上了这里的每一本书,每一行字,也爱上了这里的每一个人,有了他们,青川历史会更清晰,更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