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垦荒的年代虽已远去,

但召稼楼的迷人风采依然诱人,

召稼楼的钟声依旧在人们的耳际回响,

在历史的上空回荡。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十五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中学东校的青少年来诵读《月满召稼楼》。今天,你将听到的是《盛名犹在世 壮事亦流芳》。

点击收听朗读(音频有删改)

盛名犹在世 壮事亦流芳

湾周,这个位于召稼楼东南的小村落,现在很少有人知晓关注。当我走近她时,她是那样的普通平淡。当我得知那条小河的名称时,流动在小河里的历史和蕴藏在浦东话里的故事,渐渐地在我眼前鲜活起来。

一千多年前,自西而东的黄龙浦在奔向东海的旅程中,不经意地在这里画了个细长的弧度。这个蟠曲的大湾被人们赋予了形象的名字——鹤颈湾。生活在湾里的周姓之家,敬守着耕读传家的古训,在辛勤农耕的同时,对教育文化有着异乎寻常的执着。“湾周”之名由是享誉浦东,周立勋就是给“湾周”增光添彩的重要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龙浦上的鹤颈湾

周立勋生活的年代,正是明朝晚年,经济发展和政治腐败共存,专制强化和个性解放同存,社会矛盾日趋尖锐。面对明王朝的重重危机,周立勋与广大基层知识分子一样,忧心如焚,思谋挽救王朝于摇摇欲坠之际。然而,他们虽有锐意经世之心,却每每落魄文场,少有一展抱负的机会。历史的进程常常使人费解,就是这样的一批文人却自觉地担起了救亡的重任,他们在各地纷纷成立了带有政治性质的文学社团。文士奋起,各组坛坫,争鸣文学,评论国事,建言献策,展现了书生的本色和价值。

为践行自己的承诺,实现自己的主张,几社成立之后,同人仿梁园、邺下之集,每月于夏允彝的花园浜、陆树德的南园、彭宾的春藻堂、周茂源的素园高会雅集;按兰亭、金谷之规,诗酒唱和,抵激污流,指诃失政,砥砺著述,至壬申而集成。是集,就是流传至今的《几社壬申合稿》。《几社壬申合稿》“上溯三百,下迄六朝”,体裁齐备,词瑰文雄,被时人誉为震古烁今之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素园(周茂源宅,后为钱以同宅)

周立勋的诗歌,不论骚体乐府,还是绝句排律,都达到了“举体秀亮,中无芜蔚,指事造型,动得渊畅,”的艺术境界。那些抒发为国担忧为君分忧思绪的诗句和揭露阉党祸国贪官暴政的诗句,如“浅草杂黄云,帐下虎方踞”(《折杨柳歌·其二》);“应分帝子泪,瑶瑟埋湘弦”(《再过淀山湖》);“悲哉大国风,田横不可作”(《惜捐·嗟贤人去国》);“疾耕待秋税,无为官长嚣”(《田家诗》),成一时传诵。

周立勋的诗歌,“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而他的文章则“如九曲明珠耐人寻索”。现录“三论”的开篇部分,以享其“通雅修度”之美——

《易论》:“夫上下之位有常也,乘之者岂有常哉。吾观易之为书,尊阳抑阴。阳宜上,阴宜下,然而刚柔相杂,居进退互胜。阳不徒吉,阴不独凶,义尽于乾坤矣。”

为圆自己经世救时之梦,几社成立后的第二年(1630)六月,周立勋和陈子龙、徐孚远北上金陵,参加应天乡试。他们寄寓在谢公墩佛舍,专治举子学业,迎接科场考试。同时参考的复社领袖张溥乘机发起金陵大会,周立勋、陈子龙、徐孚远和在金陵应试的吴伟业、黄宗羲等学士都参加了大会。

这是一次文化界的群英会,秀才们切磋学术,意气高涨;议论时务,扼腕顿足;针砭朝政,指天画地,大有挥斥方遒之势。这次,周立勋虽未中举,但他没有气馁,回家后,他一边刻苦自砺,埋首读书,准备科考,梦想跃过龙门去挽救病入膏肓的朱明王朝,一边和陈子龙等同人一起肆力创作诗文。他先后为陈子龙的《岳起堂稿》《陈李倡和集》《白云草》诗集作序,在推崇陈子龙诗歌的同时,宣传几社复兴古学的宗旨成就,强调几社复古为今用的经世主张,为几社的发展营造了氛围,创造了声势,作出了奉献。有记载说,当时,许多士子“以不入几社为憾、为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子龙诗集》

崇祯十二年(1639)周立勋再次就试金陵,不幸客死金陵。天伤哲人,同人悲恸无语,吊以祭诗。宋辕文哭云:“山阳玉笛异时情,《天问》灵均意不平。纵使未堪轩冕贵,何妨白发老书生?”陈子龙出钱葬之,并“为诗八章以哭之”——其一“摇落周生后,风流顿黯然。盛名犹在世,大雅竟谁传?穷巷悲横笛,高山欲断弦。华亭双白鹤,何日是归年?”其三:“海内推吾党,何人可共攀?生当元凯世,名在顾厨间。文字垂三象,精灵叩九关。藏书并埋骨,突兀此青山。”奠诗悲而有壮,颂而有情,扬而有实,感人肺腑。

出师未捷身先死,周立勋的生命陨落了,但他的名字及他和同人们创立的几社却成了后人铭记这个时代的一个印记。诚如周殿杰先生说的,几社知识分子自发组织的实践和它的思想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就将产生出近代社会的政党组织。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十五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中学东校的青少年来诵读《月满召稼楼》。

浦江召稼楼所处的这块土地,是上海农耕文化的起源地,所以,《月满召稼楼》自然不仅仅单写这座楼,而是浦江镇这块土地上的人和事,历史沿革,风云变幻。如今,召稼楼这本厚重的书已翻过去了沉重的一页,这里的历史建筑经过修复改建,成了上海著名的旅游景点,成了浦江镇欣欣向荣的缩影,昔日的风物有的已经湮没,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有的依然存在,且生机盎然。今天我们把其中的一部分生动的故事集结于此,目的是为流布后世,发扬光大。

2024年7月起,第十五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朗读:闵中东校 高一1班 宋思源

图文:明镜文化

编辑:汤婧娴

初审:徐培馨(实习)

复审:石思嘉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