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阁体:馆阁体,是指因科举制度而形成考场通用字体,以乌黑、方正、光洁、等大为特点。明成祖朱棣非常喜欢翰林院侍讲学士沈度的书法,其书法风格秀润华美,正雅圆融,皇帝的喜好受到朝野大力追捧,乃至片纸千金,士子争相仿效,遂成标准书体。
所谓“台阁”本指尚书,其后被引申为官府的代称,所以台阁体指的就是官场通用的标准体。明代称“台阁体”,清代改称“馆阁体”。
从馆阁体的历史来看,完全是封建统治的产物,皇帝的喜好被追捧放大,朝野争相效仿,最终导致千人一面。
出于封建王朝统治礼仪的要求,皇帝并不满足于臣子面对面的叩拜,即便是看到奏折也要感受到臣子的尊敬和恭顺,馆阁体正好满足了这样的要求。
阉割书法的艺术性就是馆阁体的目的,他只需要书写者表达恭顺、尊敬,不允许任何其它的情绪表达。
清朝众多书家以欧楷为宗,但是都抛弃了欧楷的险绝,强化了平正,更加符合馆阁体的要求,体现了馆阁体对楷书发展的影响。
馆阁体的盛行是封建皇权推动的,是对书法艺术的一种限制和阉割,使书法失去了艺术情趣和个人风格。
馆阁体限制了书家的艺术发挥和情感表达,显然是与书法的艺术性相悖的,当馆阁体被追捧的时候,往往都是书法发展最低谷的时期。
古人对台阁体的评价也不高,清周星莲《临池管见》:“自帖括之习成,字法遂别为一体,土龙木偶,毫无意趣”,故“台阁体”是书法品评时的一个贬词。
在明朝已经有书家意识到台阁体的危害,重新回到师法晋唐的道路,尝试突破台阁体束缚,再次引领书法复兴,以文徵明、祝枝山等人为代表。
馆阁体应该算是楷书发展史上最为恶劣的产物,失去了所有的艺术性,彻底将书法变成了写字,将艺术变成了技术。
但是馆阁体的影响却是根深蒂固的,时至今日仍然有人将馆阁体奉为楷书极致的标准,认为只有写好馆阁体才算学好了楷书,更有书家以写馆阁体为荣。
书法审美本就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对馆阁体的喜好无可厚非,但是用馆阁体去衡量书法水平就显得不够专业,而用馆阁体去苛责书家就更显得无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