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神舟十八号的成功发射,在中国航天史上写下怎样的一笔?“神舟”飞天中有哪些“安徽元素”?

日前,忙碌了一整个学期的铜陵市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时政述评”教学基本功大赛决赛在铜陵理工学校举行,经过前期的严格选拔,来自一县三区和市直学校的40名教师站上决赛讲台,各种时政热点被他们搬上课堂,在一述一评中迸发出浓浓的“思政味”。生动诠释了最好的思政课堂是时代。

决赛现场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

当天的比赛分为小学组和中学组,两组同时进行。比赛过程中,选手们用心选题、精心设计、全情展示,他们或从文化时政要闻入手,展示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和力量,激励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或以新闻人物的事迹为切入点,凝练榜样模范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引领学生追光而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成为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或聚焦社会热点事件,如“一带一路”、神舟十八号发射成功、新能源发展等,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将思政小课堂链接社会大课堂,铸炼学生的“信仰之心”“奋进之心”和“奉献之心”。

台上,选手们投入又认真,台下,评委们频频点头认可,现场气氛逐渐被推向高潮。其中一位评委在点评时说道:“善用身边的社会资源、时代资源,讲出来的思政课才会有一股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这样的课堂更能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从而将党的创新理论讲到学生的心坎上!”

“从总的比赛情况来看,选手们大都关注了新课标,扣住了时代主题,展现了较强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引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促成了核心素养的落地。”铜陵市教科所所长、思政教研员江一新赞许地说。

以赛为引导 述评时事讲活思政课

“大家看到的是一场比赛,其实更是一种引导,引导全市思政课教师对时政述评的重视和熟练运用。”江一新说,时政述评作为思政课堂的新形式,是思政课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功,这就需要大家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认真学习和领悟。“国家的课程标准也在及时地更新和调整,那么我们教师不能再拿着一本书,一教就是三年,不能一直这样一成不变。教师自己都不学习新的政治理论,不关心时事热点,还怎么教学生呢?”

为此,铜陵市将时政述评的学习、推广、运用做成了递进式、序列化的教研活动,并于今年春季学期之初下发文件,先后组织了主题为“时政述评晓国事,共创思政新平台”的培训和优秀时政述评课例展示,明确时政述评的关键在于“述”和“评”,强调时政述评与课堂教学、时政演讲的区别,提炼出其内在逻辑层次为“何为”“为何”和“何以”,并分享优秀的课程资源供大家学习、参考。“教师学习的兴趣、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都很高,最初报名时有两百多人!”江一新说。

在历时半年的培训、研讨、展示的基础上,7月初,该市举办了此次以“时政述评炼功底,思政育人润无声”为主题的比武大练兵,不仅检验了学习成效,更是为勤于学习、善于钻研、乐于反思的优秀教师搭建了展示的平台、交流的阵地,激励广大思政课教师不断探索思政课堂的新样态、探寻思政课程的新途径、探究思政教育的新方法,在时代这个大课堂上铸魂育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赛现场

思政者说

时政述评的亮点在于“评”

通过此次比赛,让我对时政述评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时”代表时效性。选择的题材应是近期发生的时事,太久以前的新闻不可取,没有太大的阐述价值,思政学科讲究与时俱进。“政”代表政治性。新闻题材要具备政治高度,具有正确的观点导向,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及爱国爱党爱家乡的情怀。“述”代表陈述性。表述展示新闻是时政述评的基础,开门见山,直击要点,符合时政述评的逻辑顺序及学生的学习习惯。“评”代表点评性。时政述评的亮点在于“评”上,结合新课标和教材,围绕时政新闻,正确有序地表达观点,阐述时政背景、分析发生原因、悟出心得体会。

比赛结束,意犹未尽。最美的风景一直都在人生路上,本次比赛或有亮点或有遗憾,不过也不影响我享受教学中的每一次挑战,热爱教学中的每一段风景。

□铜陵市义安区第三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 赵 晨

让时政述评为课堂教学服务

“时政”在中学思政课堂上早已不是新名词,然而在小学,时政述评还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要想上好时政述评,要避免以下几个误区:

一是完全脱离教材。时政述评是大思政课的一种体现,它不局限于课本,又是课本的补充,利用身边的热点事例来讲清课本上的道理,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因此,时政述评不能完全脱离教材,而要做到从书本中来、到书本中去,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促成核心素养落地。

二是学生缺少思考。时政述评可以说是教师的主舞台,但不能完全灌输式教学,也要注重启发学生,要适当发问,唤起好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认真分析,从教师给出的数据、现象中总结出启示,这样的收获才是最有价值的。

三是感性多于理性。时政述评不同于一般的演讲或讲话,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求述评者能够围绕主题深入剖析,唤起学生的思考和共鸣,以情动人和以理服人相结合,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铜陵市露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 杨 宜

生活味越浓 教育的意义越大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曾明确过教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生活的味道越浓,教育的意义就越大,坚持下去就会产生奇迹。”以时政新闻热点为教学背景,开展时政教育教学活动,正是道德与法治课的主要特色和学科要求。

进行时政述评设计时要紧扣党的创新理论,密切联系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遵循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分析时政热点,开展时事教育阐述,引导学生了解国情、世情和民情;在时政述评中要引导学生坚定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为学生树立高大上的榜样力量,引导和培养学生成为可堪重任的时代新人。

我们不仅要注重时政述评的主体性、时效性和教育性等方面的思路和想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而且能紧跟时事热点,及时反映最新的政治形势和社会动态,保持教学的新鲜感和吸引力;还能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铜陵市第二中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 于淑宏

用鲜活的时政案例烹饪思政大餐

进行时政述评,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家大事和社会现象,对于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将鲜活的时政案例变成生动的课程内容,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活化教学,让学生在互动中探讨时事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铜陵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 姚 绮

将家国情怀根植于学生心中

身为思政课教师,要做好价值引领和学生真善美的引路人,就要坚持“讲大局”,提高政治站位,了解基本国情、国家最新最近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并将其运用到具体教学中;坚持“讲情怀”,思政课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要把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心中;坚持“讲方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课,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坚持“讲纪律”,严于律己、修身修为,做为学为人的表率,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拥有堂堂正正的人格,成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铜陵市郊区老洲镇老洲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 陶 莹

思政金师

名师档案

姓名:陈雪景

单位:铜陵市第十中学思政课教师

所获荣誉: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科教学大赛”全国三等奖、首届安徽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省三等奖、铜陵市中小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铜陵市优秀教学设计评选一等奖、第七届铜陵市骨干教师等。

陈雪景:从生活中撷取育人素材

从时代的长河里驶出一列列绿皮火车,它们的速度不似高铁那么快,外观造型也不那么酷,哐当哐当,停了一站又一站。在铜陵市第十中学思政课教师陈雪景的眼里,这样的绿皮火车承载着满满的温情与希望。在日前举办的铜陵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时政述评”基本功大赛上,她将绿皮火车的故事搬上了决赛讲台,声情并茂地讲述,让她拿到全场最高分,并斩获大赛一等奖第一名。

“绿皮火车不像其他话题那么高大上,但它们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它们在中国铁路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承载着许多人的梦想与情感,这里也包括学生时代外出求学的我”。陈雪景说,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交通网络日益发达,但作为重大民生扶持工程,国铁集团在出行不便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山区等仍保留了81对公益慢火车,它们既是老乡们出门乘坐的“赶集车”、沿线孩子们走出大山的“求学车”、更是沿线百姓奔向幸福的“致富车”。“我想通过‘述评’分析绿皮火车里的中国温度,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和责任意识,将来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陈雪景说。

这不是陈雪景第一次引用时代素材上好思政课了。自2008年踏上讲台以来,陈雪景一直从事思政课教学,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素材是她的课堂上最大的特点。“都说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那怎么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我觉得还是要尽可能地挖掘生活资源,使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样才能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共鸣,真切地感受到课本知识是具体的,它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陈雪景举例道,在教授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认识到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感谢父母的关爱和抚养,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并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在教学中,她组织了“谁不说我的父母好”的小组演讲,大家的演讲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在演讲的过程中感受到勤劳善良、宽厚仁慈、任劳任怨、孝敬老人等品质是父母共同的特征,并适时地引导大家要向乌鸦学反哺之义,向小羊学跪乳之恩,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陈雪景说,思政课教师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今后自己将继续“用心教”,探索更多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在学生的心灵上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他们拥有知识的同时精神更加充盈、内心更加丰富,把星辰大海、高山流水、家国情怀都能容纳于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程榕娟、通讯员徐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