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家陈静若在谈到庄子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用一个字来概括庄子哲学,那就是“忘”。
《庄子》一书中,“忘”字共出现87处。
在庄子看来,只有忘外物、忘死生、忘自我,人才能达到自由超越的境界。

人生在世,那些琐事的牵绊,物欲的纠缠,尘世的烦恼,就像藤蔓将你我牢牢捆住。

若是太过执着,大事小事全放在心里,你只能越活越累;

懂得释然,扫除了一切无谓的负累,那些纠纷与烦恼自然也就随之消散。

凡事该放的放、该忘的忘,你才能身心通畅,活得逍遥自在。

1

忘外物,是一种清醒

庄子·逍遥游》里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对物质的渴求是人的本能。

可若时刻惦记着外物,让欲望超出限度,你就只能走向迷失,陷入痛苦中。

人这一生,其实所需甚少,忘掉物欲的诱惑,过简单的生活,才能获得身心的解脱。

庄子一辈子都过着清心寡欲的日子,一度只靠编草鞋为生。

其实凭借渊博的学识,他想要获取财富和功名,就如探囊取物一样容易。

楚威王就曾派人携厚礼请他去做相国,被他断然拒绝。

他宁愿住在草庐里,穿着有补丁的衣服,也不愿用世俗的物欲拖垮自己。

没有了物质的束缚与羁绊,他才能活得超脱而自在。

正如庄子所说:“物物而不物于物。”

意思是说,人应该驾驭外物,而不应被外物所奴役。

京剧演员王珮瑜,二十多岁就拿了各种大奖,还当上了上海京剧团副团长。

随名利而来的,是她不断增大的欲望。

她开始购入大牌包包,买豪宅豪车,出入各种高档酒店……

为了满足膨胀的物质需求,她不停地接商演,出席各种活动,每天忙得筋疲力尽。

结果物质丰富了,她的内心却越来越累。

后来恩师告诫她说:“不要只为生计唱戏,没有物欲,人就自由了。”

她如梦初醒,回去后就清理掉那些不需要的东西。

此后她开始追求物质的简单,一日三餐自己做饭,平日也只买平价衣服。

将欲望放下后,她将生活重心转移到京剧上,最终成为一代名家。

明代文人黄宗羲说:“少欲觉身轻。”

其实世间之物千千万,过度追求物质,不断撑大欲望,只会让自己迷失其中。

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把物质看得越重,内心的世界就越荒芜。

多给欲望做减法,就是在给精神做加法。

学会忘掉贪念,降低需求,物质简单了,你的生活自然也能舒心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忘忧虑,是一种智慧

《庄子·达生》里记载,有次齐桓公乘坐马车去山林打猎。

途中,他突然感觉眼前一花,好像有什么东西闪过。

他以为遇见了鬼,非常恐惧,连忙让车停下来,然后问旁边的管仲:“仲父,你刚有看到奇怪的东西吗?”

管仲摇了摇头说:“哪有东西,我什么都没看见。”

听了这话,齐桓公更加深信自己遇见了邪祟,不然为何他人见不到,自己却看见了呢?

回到宫中后,他越想越不安,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很快就病倒了。

庄子说:“为外刑者,金与木也;为内刑者,动与过也。”

外在的痛苦来自刑罚,内在的痛苦,则源自内心的冲突。

过多的思虑,就是在加剧你的内在冲突,让你的心神不堪重负,给你带来痛苦。

清代小说家李汝珍,在《镜花缘》中描绘了一个叫伯虑的国家。

伯虑国的老百姓,平日里喜欢杞人忧天。

他们总是担心人在夜里一旦睡熟,就再也醒不过来了。

于是一到晚上,他们就开始提心吊胆,并且强忍着困意,不敢让自己睡死过去。

所以伯虑国的人,从出生起便没睡过一天好觉,没享受过一天好日子。

由于忧虑过度,再加上长期睡眠不足,伯虑人一般活不过四十岁。

现实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总是疑神疑鬼,为臆想出来的事忧虑,结果徒然折磨自己。

老话说得好:人生本过客,何必千千结。

人活着不过数十载光阴,若时时忧心忡忡,事事耿耿于怀,就如同给自己套上一副枷锁。

与其在过度思虑中消耗自己,不妨把心放宽点,把事看淡些。

正所谓,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学会忘掉忧虑,凡事不纠结、不挂念,你的一切内耗与不安,都会得到治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忘得失,是一种境界

《庄子》里有楚国大臣孙叔敖的故事。

春秋时期,孙叔敖曾经三次出任宰相,可他脸上却从不见任何喜色。

他也曾三次遭到罢免,但也从不见有任何愤懑。

好友肩吾对此十分不解,就问孙叔敖:您三次上任,又三次罢黜,难道一点都不在意吗?

孙叔敖笑了笑,回答说:

“该来的不必推辞,该离去的挽回不了,得与失岂能自己掌控,何必纠结呢?”

肩吾听后,大为叹服。

生活本就不能处处由人,得失亦难量。

患得患失的人,难免纠结苦恼;忘掉得失,不在乎失去,就没有什么能扰乱你的内心。

唐高宗在位时期,吏部尚书卢承庆,负责朝廷内外官吏的稽查考核工作。

当时有位转运使,在督运朝廷物资时,因途中船只遭遇风浪,损失了若干粮米。

卢承庆给他考评批示为“临运损粮,考中下”。

看到考评,这位官吏很平静,没说什么就转身告退了。

卢承庆很惊讶,要知道,考核的等级与升迁、俸禄是直接挂钩的。

细细思量一番,他觉得此人很有雅量,于是将考绩改注为“非力所及,考中中”。

不料,这位官吏知道后,仍如上次那样,一脸淡定。

卢承庆对此非常欣赏,最后便将其考绩改为“宠辱不惊,考中上”。

无论是幸与不幸,这个官员始终坦然自若,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很认同一句话:能折磨你的,无非是你在乎的;能困扰你的,无非是你计较的。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得到和失去的旅程。

很多事你看得越重,就像往背包里放石头,越攒越沉,最终会压垮自己。

面对现实中的得失盈亏,最好的态度就是: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拥有时不必得意,失去了也不必沮丧。

忘掉得失,凡事都能以平常心接受和放弃,生活自然也就少些纠结,多些洒脱。

《庄子·达生》里有这样一句话:

“忘足,履之适也;忘要(腰),带之适也;知忘是非,心之适也。”

意思是,忘记脚的大小,什么鞋子都合适;忘记腰的粗细,什么带子都合适;忘记是非,心灵就永远安适平和。

人想要活得通透,就必须懂得忘记,做到心怀豁达,看淡一切。

学会精简欲望,减少思虑,放下得失。

看淡身外物,放下功利心,忘记该忘记的,你才能卸下精神负累,活得无拘无束。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