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家庭教育,我们马上会想到一个词语:言传身教。

《荀子·劝学》中也说:“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言语在教育之中的重要性,大家都明白。可是如何才能发挥言语的作用,让孩子顺利成长呢?需要有规矩,更要有很多好的习惯。

一旦言语失去了分寸,家庭教育就很容易失败。

父亲失声,母亲大声,孩子无声,是一个家庭最失败的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父亲失声,无能为力。

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一旦失去了话语权,那就在家里,矮了一截。

可以想象,一个弱势的父亲,如何才能让孩子挺直腰做人呢?

当父亲对孩子进行任务安排的时候,母亲给一个眼神,父亲就哑了,安排不下去了。孩子慢慢会察觉到,父亲是无用的,可以服从,也可以不服从。父亲的威严,扫地而去。

在电视剧《都挺好》里,苏大强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但是在育儿方面,是没有任何话语权的。

苏大强把钱都交给了妻子,要花钱的话,还得请示。但多数的请示,都会被拒绝。

他想要为女儿苏明玉买一个练习本。想办法积累了一点钱,但作业本还是没有买成。他怕被妻子发现。

女儿要去上名牌大学,但是被母亲拒绝了,母亲怕花钱,就逼着女儿去免费的示范。苏大强在一旁看着,却一句公道话也不敢说。

一个没有声音的父亲,表面看,是“沉默寡言、不善言辞”。其实是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就像一只被驯化的老虎,只能在笼子里生活。这个笼子,是母亲设计的。

父亲可以话不多,但是不能一句话都没有。

失去声音的父亲,同时失去了尊严、格局、形象、脸面。他没有办法撑起家庭的天空,为儿女遮风挡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母亲大声,蛮横无理。

一个失声的父亲身边,往往有一个大声的母亲。

母亲的声音很大,但是不代表“权威”。正所谓,有理不在声高。

声音太大了,就不是教育,而是吼,训斥,责罚......

李玫瑾教授说过:“最残忍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怕你。如果一个孩子在家被父母欺负,那他一定会被全世界欺负。父母要允许孩子适当的顶嘴和叛逆,不要成为孩子的第一个霸凌者。”

一个家庭里,什么都是母亲说了算。那么母亲的错误,就没有人敢指出来,从而一错再错。

《台州晚报》网络平台上有一个例子。

12岁的美美,带着好奇心,把牙签从尿路插到了膀胱。

每次如厕,都很痛苦。母亲以为是尿路感染,就一直给消炎药。

直到美美无法忍受痛苦,手纸上有血迹的时候,母亲才急匆匆地送孩子去医院。

美美因为害怕,因此不敢说真话,导致耽误了救治时间。

医生李飞提醒母亲:“青少年儿童处于性意识的懵懂期,对于家长们来说,加强对孩子的性教育,引导孩子建立正常的心理及性格很重要。”

作为母亲,更应该是孩子的长辈,朋友,贴心人。而不是摆出居高临下的样子,逼着孩子如何,把孩子的想法,吓走了。

虽然母亲干活很累,也很繁琐,但是保持心平气和,是起码的自觉。

学会和孩子平等对话,沟通。也尊重父亲的建议。母亲的做法,才起到了调节器的作用,能够用女人特有的温柔,促进家庭的和睦。

作为母亲,还应该学会鼓励孩子说真话,学会倾听。从而变成孩子的贴心人,对孩子精准引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孩子无声,听天由命。

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孩子说:“我要......”

这时候,允许孩子把话说完,也选择性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就会变得阳光。

若是母亲习惯性反驳,把孩子的话憋回去,孩子就变得鸦雀无声了。

很多孩子,在外人面前,有说有笑,但是到了父母的身边,就变得特别安静。这显然是家庭教育有问题。

心理学上有个词语,叫“原生自卑”。

被父母无数次碾压,孩子就认为自己真的是没有用的。读书的成绩,会很差,和玩伴相处,也会是被欺负的那个人。

孩子的理想,不知不觉就遏制的摇篮里。当孩子长大了,发现自己要用后半生来治愈童年,多半会厌恨自己的父母。

一个家庭里,孩子敢于发声,那么他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家老舍,少年的时候,没有听从父母的安排,放弃学业去务农、打工。而是偷偷报名,考上了师范。

当他把去师范的消息告诉母亲的时候,母亲没有责骂,而是东拼西凑,把学费凑齐了。然后母亲说了一句:“去吧。”

多年后,老舍回想起母亲的话,热泪盈眶——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

让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为自己的命运负责,有自己的理想。这是一种了不起的家庭和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当然,我们还要明白,除了开口说话之外,“身教”也是一种肢体语言。

好的家庭教育,是嘴巴和身体,同时发出积极的信号。

爱默生说:“家庭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也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最后求同存异,就形成了教育的合力。

父亲有格局,母亲有柔情,孩子有理想,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发现,幸福的家庭,不是腰缠万贯,而是每天回家,有说有笑。

愿你我,家人相处,开口有尺度,言行有温度。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