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俣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语:近日,各大社交平台上流传着一段小米SU7冒烟的视频。视频中一台小米SU7疑似因为底盘受到撞击,导致车底冒出滚滚浓烟。从事故现场来看,应该是由于碰撞引发电池热失控导致的冒烟,但后续并未出现自燃、起火等严重后果。

外力导致的极端情况

根据爆料,此次事故发生在江西九江的某小区内,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底盘下方冒起浓烟,现场人员试图用灭火器进行援助,却无法阻止浓烟的冒出,此次事件也被网友们调侃为“小爱同学车里抽烟”。经过官方对此次事件的初步调查可知,事故原因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压到了已经损坏的大理石地板,导致大理石板刺穿了该车的底盘,造成了电池包超过30cm的凹陷,使电芯部分完全暴露,并出现了14.3mm的变形,但未引起明火。这一调查结果也对网上疯传的小米SU7“在驻车状态下冒烟”“无故自燃”等传言进行了辟谣。

对此有消息称,小米官方工作人员针对此次事故作出了回应,称此次事故是在极端偶然的情况下,因极端外力引起的极小概率的极端工况。并表示事故车辆的电池包仅出现了短暂的泄压排气,并没有出现热蔓延情况,更没有起火,而且在事故发生时,该车的后台车联网功能处于车端主动关闭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起火竟得益于低配选择

据悉,发生此次事故的车辆为小米SU7标准版,这款新车的电池并不是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而是搭载比亚迪旗下弗迪工厂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容量为73.6kWh。并且该车为电池泄压阀上面安装了金属隔离罩,主要是为了当电池组内部起火泄压时,让高压气体喷向地面,避免造成危险。

虽然磷酸铁锂电池相对于三元锂电池来说,从储能密度、电量储存以及耐低温性等方面均不如后者,但因磷酸锂铁独有的特殊晶体结构以及化学稳定性,让其在耐高温安全性方面要优于三元锂电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隔热技术的一次“大考”

随着夏天的到来,气温的飙升仿佛是对纯电汽车的一场“大考”,面对现在形形色色的各类纯电汽车,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便是其安全性,每年都会有“纯电汽车自燃”的词条冲上热搜。那么,面对这一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纯电汽车又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电池包作为纯电汽车的心脏,其安全性能直接影响着车辆的整体可靠性与驾乘者的生命安全。近年来,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池包的隔离技术也迎来了革新。电池包内部的隔离技术,主要通过纵横梁与耐火隔热材料来解决。纵横梁不仅能够对电池模组进行物理隔离,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碰撞能量,减少电池受损风险。而耐火隔热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与低导热率,能够有效隔绝热量传递,从一定程度上防止明火的产生。电池包外部的隔离技术,则着重于构建一个全方位的防护网,设置专门的隔离材料,能够在车辆遭受撞击时,为电池包提供额外的保护层,防止外部热量的入侵。

就以此次事故中的小米汽车为例,小米SU7在电池包设计上,采用了14层物理防护结构,极大提升了电池包的抗击穿能力,但面对此次极端情况,看来物理防护还需加强。在电池热管理方面,小米SU7在电池芯片的间隙插入了航天用品级别的气凝胶,有效实现了隔热阻燃,即使在电池热失控的情况下,也能将热扩散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这也就是此次小米SU7虽然底盘持续冒烟,但并没有引发火情的关键所在。同时,双面冷却板进一步降低了电池工作温度,提升了电池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此外,小米SU7还采用了CTB车身电池一体化技术,将电池包融入车身结构之中,利用车体的结构强度为电池提供额外的保护。这一技术不仅提升了车辆的整体刚性,更在碰撞发生时,为电池包提供了更为坚固的防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所述,电池包的安全性方面,无论是内部的隔离与隔热,还是外部的结构防护,都是新能源汽车安全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虽然此次事件没有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但各家车企仍然需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希望未来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安全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驾乘者提供更为安全、可靠的驾驶体验。而电池包耐热隔离技术的革新,无疑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