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而育之(教而不育谓之术,教而育之谓之道!聊身边教育,分享育人之道)
如果能做出来一个足够大的盖子,相信每个学校都会定做一个,在每年夏季来临之前,把各个学校辖区内的江、河、湖、塘、坑用盖子给盖起来,等夏季过后,再把盖子拿掉。
之所以这么做,原因还不是来自各级教育部门的防溺水压力!
之前,就有地方规定,凡是暑期发生学生溺亡,学生所在班的班主任,不得评先评优、晋升职称,并视情况追究学生校长责任。
为防止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发生,一些老师不得不巡河、巡塘,甚至一些老师被要求住在河里。
某地发布的防溺水安全工作提醒中称,要通过公众号、家长群等持续推送防溺水宣传教育,对于高三、初三及小学六年级毕业生,纳入原班级管理,对这些学生有家长的防溺水宣传、提醒、教育制度不变,直至新学期。如毕业生发生溺亡事件,将追究原学校校领导、班主任责任。
大家想一下,高三、初三及小六毕业生的安全责任归原学校承担,其他年级的学生自然就更不用多说了。
学生假期溺水,追究学校领导及班主任责任,这不是“过度担责”吗?家校安全责任边界模糊,产生的后果会反噬整个社会,难道发布这些要求的“领导”不知道吗?
为什么总让老师和学校承担那么多?
学生体育课打篮球不小心骨折,学校有没有责任?体育老师是否担责?
初中生翻墙逃课,在校外骑电车摔伤,学校有没有责任?
节假日期间,学生在校外打群架,老师有没有责任?
当下的很多事,只要一涉及到学校,总要给学校摊点责任。中学生节假日校外打群架,被传网络,引发舆情之后,相关部门立即处理了相关学校领导及班主任老师,以平息舆情!这真的对吗?
如果学生发生意外伤害,证明学校或老师监护不力,学校承担相应责任倒也正常,但是很多时候,家长动不动采用极端方式“闹访”,再加上舆论偏向,相关部门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往往从重、从快、从严处理学校和老师,让学校和老师承担了过错之外的责任。
就像防溺水一样,当放假那一刻起,安全监护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家长手里,因为家长监护不力,发生溺水事件,与老师有什么责任?
是谁让家校安全责任边界模糊?为什么家长一闹,相关部门就要拿老师和学校“开刀”?是谁把“处理老师和学校”作为一种平息舆论的工具?这种思维定式的形成,让本就脆弱的教育生态雪上加霜,到最后会反噬谁?
老师和校过度担责,最终反噬了谁?
前一段时间,某小学六年级毕业生临离校之际,发布的视频中有一灵魂拷问:为什么课间不允许下楼?
这位小学生视频中称,老师普遍存在拖堂的现象,课间休息总共就10分钟,老师拖堂几分钟,提前3分钟打预备铃,我们基本没有完整的课间,不夸张地说,上厕所的时间都很紧张,所以在这6年的时间里,我很少在课间大解,除非真的忍不住,时间太紧张了,这一点真的是痛苦的记忆!
学校教学楼一共5层,可能是学校出于安全的考虑,规定不管教室在几楼,都不允许课间的上下楼,只能在楼道里活动,操场也不允许去。所以课间操场上空无一人。
课间学校操场空无一人!这是个别现象吗?
老师和学校在怕什么?为什么课间不让下楼?难道大家不知道原因吗?
一些学校体育课禁止进行球类运动,原因还不是怕有学生受伤担责!
近两年,学校不到规定时间不开大门,哪怕是下大雨,学校宁愿挨骂,让家长和学生在大雨中等待,不到规定时间也不开门,难道大家不知道原因吗?
值班老师未到位,如果学校提前开大门,学生在学校摔倒,你说家长会追究学校责任吗?
凡是出现这样的事,一些媒体总是指责学校“太死板”,难道这些媒体没有好好想想,是谁造成了今天的局面?为什么全国各地类似的事情总在上演?
滂沱的大雨能浇醒学校大门等待的家长吗?当无数家长陪着孩子在学校大门口等着开门的时候,为什么不想想问题出哪了?
但凡学生出事,学校就要担责,让学校教育束手束脚。为了减少担责的可能,学校只能禁止一切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意外的活动,如取消课间活动、减少运动会项目、取消春秋游项目等等,又在教学楼、宿舍窗户装上了护栏,把学校变成了监狱。
以“学生的静止”换取“学校的安宁”,看似皆大欢喜的结果,实则是对教育畸形引导,让活泼的学生成了只会学习的机器,丧失了学生该有的活力,既是对学生未来的扼杀,也是对未来教育的伤害。
学校过度担责,最终只能反噬到所有学生和家长身上!
你信不信,以后学校不到规定时间还不会开大门,可能造成伤害的体育运动还不会进行,大课间操场上仍然一片安静……。
那些发生点什么事,就嚷嚷着追究老师和学校责任的人,你们反思过是谁造成今天的现状吗?那些助纣为虐的媒体,你们家里没有孩子上学吗?
别动不动就追究老师和学校责任了!脆弱的教育生态已经禁不起折腾了!学校过度担责,已经反噬到学生和家长身上了,如果仍不改变,受影响的人会越来越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