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一年的时间很短暂,需要更多人前赴后继。我很幸运能够参与其中,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去帮助昌都市人民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更好地造福当地人民群众。”回顾本次的援藏经历,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市六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重庆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队员杨烽这样说。

2023年7月,杨烽满怀激情踏上了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这片雪域高原,代任昌都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次援藏行,一生援藏情”的深刻内涵。

补短板、填空白让先进技术留在雪域高原

“手术很成功,患者性命保住了。”一出手术室,杨烽就对已经在手术室外等候多时的患者家属通报了这个好消息。听到这句话,该患者的十几名家属同时向杨烽鞠躬致谢。虽然不能用汉语直接道谢,但他们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这是2024年初在昌都市人民医院上演的感动一幕,被救回来的患者是一名34岁的藏族女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该患者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休克转入昌都市人民医院救治。到达医院时,患者已经意识模糊,生命体征不稳定,完成相关检查后,医务人员发现其股深动脉破裂形成假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又破裂,致使血液渗入腹腔形成后腹膜血肿。“大量失血合并慢性肾功能患者,患者随时有可能死亡。”杨烽表示。

昌都市人民医院立即组织ICU、放射科、超声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医务科、设备科等多学科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该患者的抢救关键在于输血维持生命体征、行透析治疗的同时迅速止住股深动脉的出血。

综合考虑后,杨烽和手术团队在现有的条件下,采用“冠脉支架+弹簧圈对股深动脉出血处行介入手术封堵”的方案,成功对患者出血动脉进行了封堵,让患者转危为安。

“那一刻,我的内心特别感动,虽然言语沟通有时候比较费力,但我明白他们的心意。”在杨烽看来,这是对自己援藏工作的肯定。那些淳朴的笑容深深地印在了杨烽心里,因为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援藏期间,杨烽带领手术团队成功开展神经外科手术100余台,其中颅内压监测术、腰大池外引流术、大脑皮质致痫灶切除术等均为藏东地区首次开展。这些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不仅促进医院业务能力和医疗质量得到整体提升,更是满足了当地百姓的更多就医需求。

做好“传帮带”,雪域高原群众有“医”靠

发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对于神经外科医生来说,几乎每一场“战斗”都是在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相对应地,这些患者必须就近救治,无法接受长途转运。

解决群众看病难,除了从硬件改善、学科建设、技术创新等方面发力外,人才培养更为关键。杨烽认为,提高当地神经外科医生的救治水平,带动当地医疗队伍水平整体提升,才能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留给当地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为做好“传帮带”,杨烽采取临床教学、技术培训、教学查房、手术带教、疑难病例讨论等方式,开展“师带徒”工作,进行人才培养,为昌都市卫生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

“刚开始的时候,我对神经外科的理念还不够深入了解,杨老师作为带教老师,结合我们医院神经外科的当前情况及未来发展,分享了他自己的经验,还引入了很多神经外科的知识技术,让我受益匪浅,也成长了很多。”杨烽的徒弟说。

除此之外,杨烽还跟随援藏工作队一起深入昌都市各县,开展送医下乡、为民义诊、医疗咨询、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科普讲座等医疗志愿服务,为当地群众送医送药,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一路踏平山海、逐风挽浪,有日暮的苍茫,有星落的寂寥。杨烽坚信,通过援藏医疗队一个周期接着一个周期的持续支援,一定能以量变促质变,助力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使当地人民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资讯)

(文/李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