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叔叔在农村 素材/刘学民
【声明:每篇文章耗时四小时,实属不易;一经发现任何形式的搬运、抄袭、洗稿,必将追责。】
我跟妻子小芝没结婚之前,没有人会认为我们能走到一起,用一句话说就是
八尺水沟六尺跳板——不般配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八十年代我是一个响当当的大学生,而她是一个只读了三年小学的农村姑娘。
在那个看重门当户对的年代,我和小芝怎么走到一起的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我还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我父亲为了在农闲时候多挣些工分选择去建水库,结果因为坝体塌方,就一去再也没有回来。我母亲在家里听到这从天而降的噩耗,一时两眼一黑瘫倒了在床上。我父亲的丧事是我几个伯伯料理的,而我母亲因为伤心过度一直躺在床上水米不进。
看到这种情况,几个妯娌担心我母亲不吃不喝会影响到肚子里的孩子,就轮番开导我母亲。她们说:“人死不能复生,你不为你自己想想,你也要为你肚子里的孩子想想啊,这是他留在这个世界唯一的骨肉,你要为他留个后啊。”
或许是因为这一番话,我母亲才勉强振作起了精神,开始进食些东西。等我出生后,我母亲就带着我相依为命。在农村,一个女人带着孩子生活实在是不容易,其中吃了多少苦,只有她自己知道。我记得小时候,当我深夜醒来的时候,我总能发现母亲坐在豆粒般大小的煤油灯下缝缝补补,有时候也能看到她偷偷抹眼泪。
正因为在这种环境下长大,不管是母亲还是我,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艰难,并且产生了一种强大的不服输的精神。我母亲虽然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什么多大的眼界和认知,但是她非常清楚,如果要出人头地,必须要送我读书。
所以从我进入学校之后,母亲就从来没有让我干过任何农活。每次看到母亲被沉重的农活压得塌腰驼背的时候,我心里就暗暗下决心,一定不能辜负母亲对我的期待。所以在学习这一块,我是把它当做一种使命来完成,因此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就在班级名列前茅。
我所在的这个刘姓村子分为上刘村和下刘村,虽然都姓刘,但是上下村的人很少来往。我是下刘村,妻子小芝是上刘村。我跟小芝在村子里很少接触,一年到头也没说过两句话,就算我在上下学在路上碰到了她,两个人也只是点头笑一笑,也不会说话。
所以我对小芝也没什么印象,唯一一次有印象的是,有一次我从学校回家,母亲在我面前不断的夸赞小芝是个好姑娘。我问母亲怎么回事,母亲就说她在地里干活晕倒了,是小芝发现了她,并且把她背回了家,在她晕倒的这段时间,小芝还去地里帮她把活干完了。
按母亲的说法,小芝是帮了我家一个大忙,我作为儿子的必须亲自去感谢她一下,即使没钱买东西,但是嘴上感谢一番也是必要的,这代表的是自己的一个态度。
第二天我遇到了小芝,我第一次主动喊她,她有些吃惊。当我对她说了一番感谢她帮我母亲之类的话后,小芝并不是一个善言的人,她只是尴尬地笑着,并且弱弱的说了一句“上下村的,能帮就帮”。
1987年我考上了一所国家重点大学,当时农村还没有办酒的风俗,但是我母亲坚持要在村里办几桌酒热闹热闹。其实我知道母亲的心思,她这么多年吃了多少苦才把我拉扯成一个大学生,如今我扬眉吐气了,她想通过这次办酒向其他人证明,她虽然是一个农村女人,但也不比男人差,照样能培养出一个大学生。
办酒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不仅要统计出多少人出席吃酒,还要根据相应的人数算出要多少碗筷,要买多少菜。因此农村每次办酒,主人家都忙得团团转。虽然有我母亲的妯娌来帮忙,但是拿主意的人还是我母亲,再加上灶房又小,大家挤在一起施展不开手脚,我母亲就像
三伏天的电扇——忙得团团转
最后大家想了个法子,分成两拨人,在两个灶房同时出菜,这样就不会乱成一锅粥。可是分成两拨人的话,人手又不够,大家为此事又伤透了脑筋。就在这个时候,小芝主动提出来她可以充当一个人手,这才让事情勉勉强强进展下去。
办完酒席后,母亲总算如释重负,当着我的面又是把小芝一顿夸。家里办酒席多下的剩菜,母亲给小芝家里送了一些过去。等我出门去外上大学的那天,母亲把我送到镇上的汽车站,在即将告别的时候,母亲对我说:“你包里有一些糕点和罐头,你路上饿了就吃。”
我有些责怪的说:“妈,我说了不用买这些东西,你非要买,何必花这冤枉钱呢。”
母亲无辜的说:“这哪是我买的,这是小芝昨天拿给我的,说是让你带在路上吃,并且让我不要告诉你是她买的。”
“那小芝为什么给我买这些东西呢?”我疑惑地问母亲。
母亲回到道:“小芝说,之前办酒席时,我给她家拿了那么多的剩菜剩肉,她这算是回礼的。”
这也说得通,所以我当时并没有想太多。
到了大学之后,我并不能跟母亲联系,因为母亲不会写字。半年之后放寒假,我早规划好了,趁着放寒假的时间,我去帮母亲劈点柴存在家里,这样母亲就不会那么辛劳了。
回到家之后,我却发现屋檐下摆放着整整齐齐的干木柴。我问母亲是怎么一回事,母亲告诉我那些都是小芝弄得,母亲还说自己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很多事情都是小芝帮忙着做的,比如挑水、担粪。
到了大三,我在大学里谈了一个女朋友。那年回到家之后,我就把我谈了女朋友的事情告诉母亲。我本想让她高兴高兴,谁知她的脸色一下子黑了起来。
许久,母亲才开口说道:“以前我看你年纪还小,有些事情没跟你说。现在既然走到了这一步,我就跟你摊牌了吧,我心里早就打算让你娶小芝做老婆,你不在家的这段时间里,人家里里外外的照应着我,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她是我闺女呢。”
我不甘心的说:“妈,小芝好是好,但一码归一码。她对你好,但并不代表我就要娶她。再说,我是个大学生,她只是一个没读多少书的农村姑娘。”
听了我的这番话后,母亲气得跳脚,她说:“你读了几年书就忘了根本吗?你自己也是从农村出来的,读了几年书,就开始瞧不起农村人了。农村人姑娘怎么了?人家没读多少书怎么了?一个人只要人好,在我眼里,比那些忘恩负义的文化人强多了。”
我知道跟母亲再聊下去已经没什么意义了,索性我就闭口不言。可是母亲却不依不饶,最后撂下狠话说:“人家小芝照应我遭了人家多少闲话,别人嘲笑她想攀上乘龙快婿,她父亲甚至在家里打她、骂她,让她断绝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这姑娘心里受了多大的委屈,别人不知道,我可知道。我跟你说,你如果这辈子不娶小芝,就别认我这个娘了。”
母亲的这一番话,让我万分纠结。我非常了解母亲,母亲在这二十多年里早就形成了一种非常坚韧的性格,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没有转圜的余地。
我最后想了一个办法,我决定去找小芝亲自谈谈这个问题。一天,我找到小芝说有事跟她说,小芝就一路低着头顺从的跟着我。到了小一处僻静之地后,我盯着小芝看了几秒,小芝脸倏忽一下红了,低着头羞涩地问:“学民,你有事就说吧。”
我思考了几秒之后,决定还是如实告诉她。我就把我在大学里谈了对象的事情,以及我跟我母亲争论的事情,全都一股脑的跟小芝说了。
小芝一直在认真的听着,等我说完之后,小芝脸上的表情似乎有些痛苦,她眼睛噙着泪说:“学民,你不要有心理负担,我帮你母亲只是看她一个人可怜,并没有其他意思。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你自己去追求吧。没想到我的出现让你跟你母亲发生了这么大的矛盾,都怪我,我会跟你母亲解释清楚的。”
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事情竟然解决得如此轻松。
等我回到学校之后,我却破天荒的收到了家里来的信,信不是母亲写的,而是我大伯写的,大伯在信里说母亲病了。
我赶紧向班主任请了个假,火急火燎的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一看,母亲果然包着头巾躺在床上,而小芝也在。小芝一见到我回来了,一句话没说就起身走了。
剩下我跟母亲时,母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学民,妈从来没求过你,妈这次求你,你把小芝娶了吧。小芝这孩子太好了,虽然她跟我说了,她帮我是同情我,没有其他想法,让我不要逼你,但是我一猜就知道,肯定是你在她面前说了什么。我看到你丢着这么好的姑娘不要,我这场病活活就是被你气出来的。你如果想要妈再多活几年,你就答应妈,娶了小芝。妈是过来人,妈心里非常清楚,谁娶了小芝就是谁的福气。听妈的话,妈不会骗你的。”
那一次我在母亲的身边侍候了几天,看到母亲已经花白的头发,以及语气里透露出来的疲惫感,我突然想通了一件事。我曾经最大的梦想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但现在因为我的执拗,我把母亲活活气病了,这不是违背了我的初衷吗?
慎重想了几天之后,我最终答应了母亲。母亲得到我的回复之后,脸上的气色一下子好了不少,很快也就康复了。等母亲康复之后,我回到学校跟女朋友提出分手,虽然两人都很痛苦,但是又能怎么样呢。
大学毕业之后,我跟小芝结了婚。虽说我跟小芝不是自由恋爱结的婚,在很多人看来没有感情基础,但是婚后我却慢慢地对她越来越喜欢,小芝是一个观念很传统的女人,她一天到晚只知道埋头在家里干活,从来不会抱怨半句,家里的大事小事也都由我来做决定,最重要的一点是,她把我看得很重,好东西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给我吃。
我跟小芝是先结婚后恋爱,但是夫妻感情却远远超过了那些先恋爱后结婚的人。正如母亲以前说的那句话,谁娶了小芝是谁的福气,这话现在看来一点不假。
【本文素材来源于生活,仅供文学创作。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