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今年年初,人家忙期末考,绍兴11岁的小男孩严弘森却火了——年纪轻轻就能自制固体燃料“火箭”。
“太厉害了,我11岁时还在我家的后山滚黄土,少年强则国强。”
“凭借一己之力,拉低了火箭工程师的平均年龄。”
“又是别人家的孩子。”
当时潮新闻记者就采访了“火箭男孩”。7月24日,潮新闻又联系上了“火箭男孩”的父亲,他的2.0版本火箭,进展怎样了?
曾经兴趣广泛的孩子
只对“造火箭”坚持不懈
“我要当奥运冠军!”“我想当太空人!”“我要做一个科学家!”……
还记得少年时的梦想吗?多年后再回首,许多人发现,那只是孩提时的“豪言壮语”。
但也总有那么一些人,朝着目标奋力前进,直到终于实现。绍兴市元培小学四年级学生严弘森就是这样的人。
“我要造一个火箭。”3年前,他喊出了这个宣言,一年后,他自制的第一枚固体燃料“火箭”就升空了。这个暑假,他升级改版的第二枚“火箭”,也即将发射。
据严弘森爸爸介绍,孩子的火箭梦,源于4岁时的一次自驾游。
2017年,严爸爸带着4岁的小弘森来到了甘肃酒泉。
在这里,他们看到了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二号搭载着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升空。那一幕,给了小弘森很大的震撼。
“就像突然开了窍,特别喜欢那个火箭。”严爸爸如今再回想这一段经历,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没想到一场自驾游,居然在孩子心里种下了这样的航天梦。
在此之前,小弘森兴趣广泛,但大多都是“三分钟热度。”
在孩子两三岁时,为了发掘他的兴趣爱好,严爸爸和妻子就带着孩子四处游玩,见识更多新鲜事物。“他说喜欢火车,我们就带他去看火车;他说喜欢石头,我们就带他去挖石头。”
不过,这些东西并没有引起小弘森太大的兴趣,短则一两天,长则一两个月,他便不再探索。只有对造火箭,他有点坚持。
从酒泉回来后,小弘森便找各种和火箭相关的书籍和视频来看。看着孩子这次似乎是认真的,严爸爸也很开心,他带着孩子打卡了不少火箭发射中心、科技馆和航空馆。
2022年7月,
他们在参观“藏域星球”天文体验馆时,严弘森指出展馆中科普视频的一些问题,视频流传到网上后,不少网友成了他的粉丝,亲切地叫他“火箭男孩”。
“测试箭”没能实现回收
“第一代火箭”或月底发射
自从始造火箭以来,严弘森在家的时光,
除了吃饭、睡觉、写作业,就一直泡在工作台前从事设计程序、组装火箭等工作。
今年暑假,别的小朋友忙着出去玩,只有他一天到晚和火箭相伴。
“他做累了就跟我玩一会儿,五分钟十分钟以后就又回去造火箭了。”严爸爸无奈地跟记者说,因为担心孩子在长身体的时候不运动,会有健康风险,给孩子报了游泳班、网球班和体能班。
让严弘森如此刻苦的原因,是因为此前的火箭发射并不成功。
去年6月22日,严弘森设计的第一枚火箭在学校的支持下,在操场上正式发射。他把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枚火箭,命名为“测试箭”。
严爸爸怀着激动的心情,为这次升空全程录了像。“一件事情坚持十个月,太难了。”十个月来,他看着孩子一步一步“从零到一”,一时的感动涌上心头。“我很亢奋,但是孩子很冷静。”和严爸爸不一样的是,面对自己的心血升空,孩子却显得比较平静。
当时,火箭升到高空后,出现了故障,没有自动打开降落伞实现回收。
“我还担心说将近一年的努力,失败了他心里承受不住。”令严爸爸没想到的是,孩子依旧保持着他的平静,平静地回收了残骸后,他开始分析起没能打开降落伞的原因。
“测试箭”当时只做了发动机、箭体、降落伞、开伞程序,就试飞了,“当时连能不能飞都不能确认”。在分析后,严弘森发现,失败的原因是隔热问题,发动机把火箭的电路板给烧掉了。
这个暑假,严弘森又改良升级了第二枚火箭,他将其称之为“第一代火箭”。
这一代火箭增强了隔热能力,同时还设计了程序,来保证火箭在空中的稳定性,并反馈发射数据。
不过,新的问题随之而来。
严弘森想设计出一套程序,既能远程纠正火箭在空中的飞行轨迹,又能保证火箭在倾斜时开启降落伞任务。
目前,这一难题的攻关已经接近尾声。
“快的话这个月底,慢的话下个月应该就能发射。”
严爸爸告诉记者。
父母能提供的帮助有限
基本靠孩子自学
8岁时,严弘森正式提出要造火箭,严爸爸决定支持他。
不少网友觉得,小学生能够自制火箭实在有些不可思议,“他的背后一定有一对教授父母吧!”其实,弘森的父母都是文科生。
“孩子自己做了98%的工作。”严爸爸告诉记者,
严弘森目前做的是一种低空探索的火箭,或者说是一种“科学创新制作”,但是原理和真正的火箭是一样的。
只是把几百米的火箭变成了一米,把金属部分变成了塑料的,把焊接的部分变成胶粘的,使用的也是合规的燃料。
因为原理一致,
因此造这样的火箭,也要涉及航天学、空气动力学、燃料学、材料学、电子学等各项学科。这些晦涩的知识,孩子大部分都是自学的,
基本靠看书和上网查阅资料。
尽管严爸爸非常想帮孩子,但自己从事的户外用品工作,和造火箭真的是“八竿子打不着”。他只能用另外一种方式,默默守护着孩子。
“你需要什么零件,我给你去买。”
“你需要工作台,我在家里给你弄。”
“你什么知识不懂,我去给你找老师。”
另外,因为曾经学过视频后期制作,
他会帮孩子做一些3D建模工作,并帮他熬制火箭燃料。
闲暇之余,他还拍下了孩子自制火箭的过程,发到网上和大家分享,也因此结识了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他们可以为孩子答疑解惑。
就这样,父子俩“折腾”了许久,但造火箭哪有那么简单呢?
去年12月,因为面对的难题无法攻克,严弘森十分茫然,甚至有点自卑起来。为了重建孩子的信心,严爸爸就让孩子教他编程。
认真学了两天,严爸爸对编程的认识还是云里雾里,他便和孩子说:“你看我是你爸,但学的还不如你呢?”就这样,孩子的自信心渐渐地又回来了。
在严爸爸看来,
自己如此支持孩子造火箭的原因,是因为这是一种“项目式学习法”,
他并不用担心孩子因此学习跟不上。“这是他自己的兴趣爱好,没人强迫他学,所以吸收和理解的效率很快。通过这些年的总结和整理,他将来无论是数理化哪一科的进步都会很快,这些都将成为他的财富。”
事实也的确如此。严弘森的班主任劳老师告诉记者,尽管这个孩子一直“忙着造火箭”,但成绩在班内依旧名列前茅,一直是学校里的“五星级学生”。
尽管严弘森比较内向,但他经常和同学们分享航天、编程的相关知识。在刚刚过去的期末周,严弘森还为劳老师设计了两个程序,分别用以抽签背诵和设置试题。
这两个小细节让劳老师眼前一亮,他觉得“弘森不是死钻研的孩子,这些学到的东西,能被他直接运用起来,给我们提供帮助。”
这个暑假,“火箭男孩”的“第一代火箭”能成功升空吗?潮新闻·钱江晚报将持续关注。
潮新闻记者黄玉环实习生袁浩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