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0后“种田CEO”如何掌管千亩良田 | 天府良田里的年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90后“种田CEO”如何掌管千亩良田 | 天府良田里的年轻人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2010年,成都崇州探索创立农业共营制:农户以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聘请职业经理人经管,实现土地要素优化配置集中经营。两年后,由政府主导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体系正式建立,鼓励更多年轻人回到农村,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再到如今,成都持证农业职业经理人超过3.2万人。

王伶俐就是其中之一。9年前,她从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发展,成为了一名农业职业经理人。今年,她管理着7000亩良田,通过遥感技术、昆虫检测系统和北斗导航等数字化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土地的情况,育秧、插秧、植保、收割等也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她的团队,在田间地头奔走,为天府粮仓耕种丰收希望。

近日,在崇州十万亩高标准农田核心区里,王伶俐站在田边,用手掀起秧盘检查根系,又看了看叶子情况,确认秧苗健康后,便将它们放在田里培育,为后续水稻插秧做准备。

为什么会选择回到农村,这些年四川农业有何变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伶俐分享了她的一些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伶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业后回到农村

成为一名农业职业经理人

2015年,大学快要毕业的王伶俐面临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是毕业后在成都找一份白领工作,还是回到崇州老家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农业职业经理人。

9年前,崇州探索创立农业共营制:农户以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聘请职业经理人经管,实现土地要素优化配置集中经营。

“父亲对我的影响还挺大。”王伶俐说,她的父亲王志全是成都市最早一批农业合作社职业经理人,通过他了解到农业职业经理人各方面创业条件都挺好,有免费的经理人培训,还有信用贷款贴息等。“像我这种不懂相关农业知识的,当地农业农村局还配备了一对一的农技指导老师。”

农民将土地交到合作社后,由农业职业经理人进行统一规划安排,等到年末,社员们就能获得土地分红。不用种地的农民还可以外出打工,家里又多了一份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秧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人工种地到机械下田

见证四川农业变化

崇州在2015年之前已经开始建设高标准农田了,小田变成大田更方便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种植又带来了专业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种田变得更轻松,不像以前那么难。

“以前2000多亩田地,需要至少上百人来种植。”王伶俐介绍,2015年之前田里的农活很多环节都需要人工来做,包括插秧、植保、施肥、晾晒等,用拖拉机打田和收割机收割是仅有的两步机械化环节,“现在开展了全程机械化耕种,7000亩田只需要团队13个人就能做下来。”

她还说,通过田间智能管理系统,可以在手机里实时查看田里农作的情况,还能预报未来两小时的天气。“如果发现田里有问题,就可以及时通知管理人员去查看、解决。”

农业早已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和“汗滴禾下土”的年代,如今科学种植和现代化的管理思维已经成为农业不可缺少的两样法宝,王伶俐不仅感受了现代农业在四川的快速发展,也确确实实从中尝到了甜头。“最大的感受就是种田变轻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秧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障粮食生产

今年水稻播种面积将达7000亩

“每年5月,是我们田间最忙的时候。”王伶俐说,今年5月中上旬的时候忙着抢收小麦,收割完成后,要开始对田进行灌溉、平整、施底肥等工作,为后面种植水稻做准备,“6月前就要完成全部插秧工作。”

“去年小麦播种面积6600多亩,还有小面积的油菜,整体产量稳中有增,今年将播种7000亩水稻。”她说,随着管理的农田越来越多,团队规模越来越大,现在具体下地做农活的时候少一些,主要是做管理工作,但每天都会去田里看一看秧苗情况,如果有问题及时进行补栽,不然可能影响今年的收成。

科技的进步,让种田变得更轻松,但粮食生产离不开人。王伶俐说,不仅是她的合作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到农村,助力兴村振兴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各种政策。

封面新闻记者 杨博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