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知道唐卡是怎样分类的吗?
现在流行的唐卡种类繁多,按材料和制作方法可分为彩绘唐卡、刺绣唐卡、堆绣唐卡、缂丝唐卡、贴花唐卡、珍珠唐卡、印刷唐卡、金汁唐卡等8种。
1、彩绘唐卡:彩绘唐卡是在布面、绢面和纸面上进行的彩画,也是我们见得最多的唐卡。这种唐卡淡雅清秀,给人感觉轻松大方而又美观。一幅好的彩绘唐卡要由30多种颜色绘成,有的竟达40~50种颜色,丰富多彩。
尤其是布本设色的唐卡,精美细腻,如佛陀的造型生动、圣洁,肃穆之中又有亲切之感;菩萨更是心疼可爱,细腰肥臀、胸部饱满、手指细嫩、五官含情,以及身姿扭动的姿态十分感人,甚至令人倾倒。
《藏族起源图》是彩绘唐卡中的精品。这幅唐卡是根据藏族的起源传说绘制的。画幅中有神、魔56尊,人像80位,猴子27只,象、鹿、羊、马、牦牛34头(只),琼亭楼阁17处,雪山青峰70座,反映了天人合一的宏大场面。
唐卡的中部主要绘制了“弥猴变人”的种种场面,有罗刹女山洞求婚、猴子求助与崇奉观世音、猴子们游戏与采集食物等画面,形象逼真。唐卡的上部主要绘有五方佛和观世音。五方佛源于密宗金刚界密法“五佛转智说”,他们代表五种智慧。
在唐卡中有两处出现五方佛,一是在顶部,一是在左上侧,白色者为大日如来,黄色者为南方宝生佛,红色者为西方阿弥陀佛,蓝色者为东方阿闍佛,绿色者为北方不空成就佛。观世音是西藏的守护神,在唐卡中多处出现,身白色,一面四臂,头戴宝冠,袒露上身,胸前双手合十,右上手持念珠,左上手持莲花,跏趺坐于莲台。
唐卡的下部绘制了从吐蕃早期悉补野部第一代赞普聂墀赞普到第九代赞普布德贡杰时期的历史故事,其中包括肩抬赞普、修建王宫、王子复仇、止贡之死,以及驯化野牛、建造石桥、开垦农田、发展冶炼等重要史实,是早期藏族历史的缩影。
2、刺绣唐卡:刺绣,藏语称“资合知波”。是用各种各样的丝线绣成,工艺复杂,做工精细。凡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亭台、楼阁等均可刺之于绣,色泽艳丽。还有一种刺绣唐卡是中间主尊用颜料绘制,四周景物,如人物、飞禽、走兽、树木、花草、佛尊等用丝线绣成,人物造型逼真,层次分明,立体感强,具有传神动人的艺术效果。
《朗久旺丹》是刺绣唐卡中的精品。“朗久旺丹”是藏语音译,意译为“十相图”或“十相自在图”。是藏传佛教时轮宗的一种图案,标志着密乘本尊及其坛城合为一体,象征须弥山和人的金刚体的各个部位,表达了时轮宗的最高教义,故被认为具有最高的神圣意义和无比巨大的神秘力量。
十相自在图中的十相绣于唐卡中央,十相是指10个符号,其中有3个图案和7个梵文字母。这10个符号的象征意义是:
①慧尖:是图中央顶端黄圆圈之上似火苗升腾的图案,呈黑色,表示“顶轮本尊之意”。
②明点:是慧尖下的黄色圆圈,表示“顶轮本尊之语”。
③月牙:是明点下的半月形,表示“顶轮本尊之身”。
④(ha)哈字:在月牙之下,是7个梵文字母中的第一个字,呈蓝色,表示“胸轮诸本尊”。
⑤(kcha)洽字:在“哈”字之下,是7个字母中的第二个,呈绿色,表示“密处轮诸本尊”。上述①~⑤标志能依者身、语、意本尊。
⑥(ma)玛字:在“洽”字之下,是7个字母中的第三个,为杂色(由白、黑、黄、红、蓝五色组成),表示“须弥山”和“无量宫”。
⑦(la)拉字:在“玛”字之下,是7个字母中的第四个,呈黄色,表示“无量宫之地基、土轮”。
⑧(wa)瓦字:在“拉”字之下,是7个字母中的第五个,呈白色,表示“水轮”。
⑨(ra)热字:在“瓦”字之下,是7个字母中的第六个,呈红色,表示“火轮”。
⑩(ya)亚字:在“热”字之下,是7个字母中的最后一个字,呈黑色,表示“风轮”。以上⑥~⑩标志所依之无量宫房基之风、火、水、土四轮。十相图下有莲花座,后有靠背,左右为“艾、旺”梵咒。刺绣精细,色泽艳丽,属唐卡中的上乘之作。
3、堆绣唐卡:堆绣唐卡又称“织锦唐卡”,藏语称“给唐”。是以缎纹为经,数色之纹为纬,间错提花而织造,粘贴在织物上。是一种手工剪贴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品。依据画面所要表现的人和物,用不同颜色的布块剪贴于纸上或绢绸上,然后用针缝好。为了增加立体感,有的还在里面填充羊毛或棉花,缝绣起来的画面用毛和颜色再描绘加工成具体的形态。堆绣绘制出来后,要用纸或绢在天杆两侧加双条彩带,显得十分庄重华美。
西藏收藏家叶星生先生收藏的一幅《带翅的马头明王》堆绣唐卡,属清代精品。唐卡长64.5厘米,宽47厘米。主尊马头明王身棕红色,披象皮,挂50颗人头念珠,三面六臂;有翅膀,主要为宁玛派和萨迦派供奉;头戴五骷髅冠,冠顶有一嘶鸣的绿色马头,头发竖立飘飞;正面棕红色,象征无限的幸福;右面白色,是安祥的表示;左面绿色,代表愤怒。
每面三目圆睁,张口龇牙卷舌;六只手或结印或持物,主臂双手拥抱蓝色的明妃“多罗菩萨”,其左手还端盛满鲜血的人头骨碗;右面另两手分别持金刚杵和人骨棒,左面另两手分别持绳索和火焰剑;右腿弯曲,左腿伸展,脚下踩生魔障。背光为赤黄色冈卷烈焰。
唐卡上界有阿弥陀佛、宗喀巴大师尊像;下界有护法及颅骨供器,造型夸张生动,极具艺术性和震撼力。整幅画面均以各色锦缎和马尾丝线缝制而成,其臂钏璎珞则镶嵌珍珠1300余颗,从而使画面更加华丽生辉。这种将珍珠与堆绣有机构成的艺术佳作,实为传统唐卡艺术中罕见的珍品。
4、缂丝唐卡:缂丝唐卡是藏汉合壁的艺术杰作。采用“通经断纬”的织法,先在织机上装经线,下夹图样,织工透过经丝,用毛笔将图案描绘在经丝面上,再以手工把各种纬线按花纹轮廓用长约10厘米的舟形小梭,依花纹图案分块分段缂织,圆韧挺括,线纹流畅。
缂丝,古时称“克丝”、“刻丝”,其做工精细、平整,纹路清晰,晕色自然,层次分明,视之如雕镂之像,富于立体装饰效果,是我国特有的将绘画移植于丝织品的特种工艺美术品,给人一种朴素、文静、典雅之感。缂丝唐卡以其精湛的工艺技巧,浓厚的民族风格,被推崇为精美绝伦的艺术精萃。
这幅《不动明王》缂丝唐卡,是内地官员送给萨迦三祖扎巴坚赞的。属于宋朝时期珍品,珍藏于布达拉宫。藏密认为不动明王奉大日如来的教令现出的忿怒形,能降服一切恶魔,有大威势之真言。“不动”之意即说他在大日华台已成佛,但曾发愿作如来佛的僮仆而尽多种义务,故呈僮仆形。
唐卡中的主尊身蓝色,一头二臂三目,头戴饰有化佛的宝冠,怒发上竖,齿咬下唇,双耳垂环,右手高举持利剑,左手胸前握绳索,身披彩带,饰璎珞,颈挂长蛇,下身着短裙,展立于红色莲台之上。他的三目最具特色:右眼仰视,能摄伏天魔;左眼俯视,能降伏龙和阿修罗;额眼平视,能降服空中飞行的魔类。
唐卡上界为五方佛和梵文颂词,下界有观音菩萨金刚护法及藏文题款。这幅缂丝唐卡,是艺术大师智慧的结晶,被人们视为珍贵的无价之宝。
5、贴花唐卡:贴花唐卡是用各色彩缎剪裁粘贴在织物上,组成人物和各种图案。制作时,先用各色彩缎剪贴出图案轮廓,然后用丝线细绣人物面相和花卉等。这种唐卡构图严谨,花纹精致,色彩绚丽,质地紧密而厚实,富有强烈的装饰性。因此,构图复杂的唐卡往往采用这种工艺进行制作。
《堪洛却松》贴花唐卡是西藏贴花唐卡的代表作。“堪洛却松”,意为“师君三尊”。即指亲教师(堪布)寂护、轨范师(洛温)莲花生、法王(却杰)墀松德赞,“松”是“三个”的意思。
唐卡中的主尊莲花生为印度密宗大师,曾利用密宗法术同本教巫师斗争,并与寂护共建桑耶寺,被称为“前弘期”佛教之祖;其形象为着袈裟,头戴莲花冠,嘴上有两绺卷曲鬍鬚,身披红色斗篷,穿蓝色天衣,右手持金刚杵置于心间,左手托嘎巴拉碗,左臂弯挟人头骨三叉戟,结跏趺坐于白色莲台之上;背光为五色光环,瑰丽异常。
主尊右下方为印度高僧寂护,第二次来藏后协助赞普设计修建了桑耶寺,任该寺第一任堪布;头戴红色尖顶僧帽,身披袈裟,内着僧祇支,右手结说法印,左手托盛血的嘎巴拉碗,结跏趺坐。
主尊左下方为墀松德赞,赞普在位期间(742~797)大力扶持佛教,推动了西藏佛教早期的发展;头戴五叶宝冠,身着白色衣袍,内着红绿蓝三色衣,右手持乌巴拉花,左手捧法轮,端坐于法台。
主尊上方为普贤如来佛父与佛母,他们被视为宁玛派的本初佛,皆赤裸;佛父体色深蓝,代表空间的广袤;佛母体色洁白,代表所有形相的源泉;行和合双运,象征他们完满地体验到了大乐、光明和空性。
6、珍珠唐卡:珍珠唐卡是用珍珠镶嵌的唐卡。这种唐卡在五彩缤纷的花纹上用珠玉宝石镶嵌其间,珠联壁合,相映成趣,显得格外精美华丽。最珍贵的一幅珍珠唐卡是《观音菩萨憩息图》,现存于山南昌珠寺。
在元末明初,即帕木竹巴王朝时期,由乃东王后出资制作的“坚斯森尼额松”(观音菩萨憩息图),而后献给孜措巴寺(建于1356年)供养。一度被拆毁,后经修复便改存于昌珠寺,属历史珍品。
唐卡长200厘米,宽120厘米,耗用珍珠26两、珊瑚1997颗、黄金15.5克,还有钻石1颗、红宝石2颗、蓝宝石1颗、紫鸦乌宝石0.55两、松耳石0.91两(185粒)。仅观音菩萨像就用小珍珠29927颗镶嵌而成,有红、黄、绿、黑、白等几种颜色,周围还有祥云、飞鸟、鲜花、花瓣等图案,精美绝伦。
7、印刷唐卡:印刷唐卡是绘画、雕刻、印刷和着色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品。分为两种:一种是满幅套色印刷后装裱的;另一种是先将画好的图像刻成雕板,用墨印于薄绢或细布上,然后着色装裱而成。
这种唐卡笔画纤细,刀法遒劲,镌镂细腻,以阴刻“线”为主,设色多为墨染其外,朱画其内,层次分明,别具一格。这种唐卡用于不同场合,有的可当佛尊敬供挂于墙上,有的当守护神挂或贴在门外与大门口,有的可在祀神煨桑时撒于天空,作为祈祷的吉祥物。《六世班禅大师》唐卡是印刷唐卡中的精品。
六世班禅额尔德尼·罗桑贝丹益西(1738~1780),后藏香地扎西孜(今南木林县境内)地方人。1740年(清乾隆三年)被认定为五世班禅的转世灵童。翌年,迎入扎什伦布寺“坐床”,受沙弥戒。
1766年,乾隆遣使入藏封其为“六世班禅”,颁赐金册金印。金册大意是:“赞叹班禅札什伦布寺的一名德高望重的高僧,且是达赖的上师,精通佛法……”。1769年乾隆帝又赐给一颗用230两黄金铸成的有藏、满、蒙三种文字的“班禅额尔德尼”金印。
1779年六世班禅率13名勒参巴及随行2000余人进京庆贺乾隆帝70寿辰,次年到达承德,住于乾隆帝耗巨资为其兴建的须弥福寿庙。1780年圆寂于北京西黄寺。
这幅印刷唐卡描绘了六世班禅持经讲法的情景:班禅身白色,面容祥和,头戴尖顶桃形帽,身披袈裟,内着僧祇支(藏传佛教僧服,称“禅裙”。由五片合成一条半,尺度宽二肘,长五或四肘。宽度最小须能掩蔽脐下膝上身躯三轮,若腰身粗大不够围绕时,亦可增长二寸见方的补幅),右手结说法印,左手托经卷,端坐于法台。
唐卡上界正中是本尊佛普贤如来,其右面为本尊大威德金刚;唐卡下界为三护法神—大梵天、吉祥天母和战神博克孜。
8、金汁唐卡:用金绘画是藏族画师的一大特长,也是西藏绘画艺术的一大特色。据史料介绍,绘金有一套特别的方法:先将金箔倒入调色碗,用手指研细后再加入清水溶解,用棉花过滤去渣,放入锅内蒸煮两次,取出冷却20分钟后倒去水,待沉淀碗底的金粉晾干后方可使用。
使用时,先将胡麻籽反复熬煮成汁状,取汁调入金粉,再加胶水反复调和,稀稠适当。画时,要快而轻。用金绘出的唐卡,显得光亮、高贵。这幅《释迦牟尼佛》金汁唐卡是唐卡中的上乘之作。
主尊释迦牟尼佛神态安祥,着通肩袈裟,右手结说法印,左手托钵盂,钵盂中现一莲花,结跏趺坐于莲座之上,莲花生于水中。佛陀左右侍立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和“智慧第一”的舍利弗。
唐卡下界左面为佛陀之子罗睺罗和佛陀父亲净饭王;右面为佛陀的堂弟阿难和佛陀的母亲摩耶夫人。唐卡上界写有汉、满、蒙、藏4种文字的偈颂词:“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接下来请朋友们欣赏一组沃唐卡编号为157-136168的五方财神坛城唐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