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版权归新华社及相关记者所有,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阁”所有。原图文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略有删减。媒体类平台需本人同意后方可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8年 黎枫摄

为了实现1959年基本消灭小麦吸浆虫危害的规划指标,一架国产安二型飞机在银川灌溉区的永宁、宁朔、金积、灵武、吴忠等五个县市上空喷撒药粉根治虫害。授粉面积达到18万亩以上,杀虫率达到95%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康乐摄

1958年宁夏地区的小麦获得空前丰收,小麦总产量比去年增产87%。图为银川市民乐乡胜利农业社女社员们在小麦场上紧张劳动的情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 哈治平摄

中宁县关帝公社太平大队第二生产队的春小麦已成熟。社员们把打碾下的新粮运往粮栈,及时向国家交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 王新著摄

宁夏巴浪湖牧场用排水洗碱的办法改良土壤,经过改良后的土壤,已有一部分土地能够种植春小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3年 哈治平摄

宁夏回族自治区有1500多万亩贫瘠的淡灰钙土。这种土壤缺少有机质、且含盐量大,气候干旱时地表层呈现一片灰色的散砂;降雨后地表呈板结状,很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自1961年开始对贺兰山麓的200万亩淡灰钙土的开发利用进行科学研究。经过多种科学试验减轻土壤中的盐分,实现淡灰钙土上种的小麦亩产达四五百斤、甘薯亩产4000多斤,茭瓜每亩产量达1万多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3年 哈治平摄

平罗县前进公社前进大队自1952年办起农业生产合作社以来,坚持留种籽田,繁育适合本地的良种小麦——碧玉麦。11年来,不仅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又为自治区各县市提供了大批优良籽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2年 陈思禹摄

吴忠县古城公社古城大队近两年来进行稻麦两熟的试验获得成功,为北方高寒地区增产粮食提供了新的途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3年 王新著摄

青铜峡县举办全县“农民技术员学习班”,研究提高科学种田的措施。这是在学习班上,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人员,向学员们介绍春小麦的优良品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8年 刘继云摄

全国五届人大代表、宁夏农科所小麦研究室主任赵仲修,二十多年来和研究室的同志们一起先后培育出十三个小麦新品种,已在全自治区百分之八十的小麦产区推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1年 吴文彪摄

贺兰县洪广公社社员司培忠一家承包31亩小麦田,向国家交售小麦20031斤,其中向种子公司提供良种12950斤,共收入现金4700元,一季翻了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思禹摄

永宁县良繁场副场长裘志新(左)和职工徐培培,都是1965年到宁夏安家落户的杭州知识青年,他们培育出春小麦新品种——“永良四号”,在宁夏灌区大面积推广后,增产效果显著。1982年荣获自治区科技成果三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文彪摄

宁夏回族自治区1983年战胜了低温、冷冻等自然灾害。510万亩春小麦获得丰收,总产量比1982年增长17%以上,创历史最高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2年 吴文彪摄

银川市农艺师郭善昌发现了一种新型小麦育种材料——多子房小麦,并成功地进行了两代杂交试验。如果杂交出多子房小麦新品种,将会引起震动世界的种子革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3年 陈思禹摄

宁夏引黄灌区的银南地区,大力推广麦田套种玉米的高产模式,已建起60000多亩吨粮田,成为宁夏的主要商品粮基地,每年出售的商品粮占全自治区商品粮收购总数的4成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6年 刘泉龙摄

一项节水、节肥、保温、增产的播种新技术——小麦覆膜穴播在宁夏推广开来。此技术由宁夏农科院和平罗县引进种植成功,今年采取由农技员一包到底的办法示范播种6万多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