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 网络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 | 网络图片

『颅脑外伤』(TBI)是一种严重的医疗状况,常因外界暴力作用于头部导致,其致残率和死亡率在所有类型的创伤中位居首位。

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麻醉科医生在急诊抢救、手术、神经放射介入治疗以及重症监护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介绍颅脑外伤的定义、分类、病理生理特征以及围术期的麻醉管理要点。

颅脑外伤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颅脑外伤指因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而造成的损伤。根据损伤发生的时间和机制,可以将颅脑外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分类

原发性颅脑外伤: 由机械撞击和加速减速挤压作用直接引起的损伤,包括脑震荡、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等。

继发性颅脑外: 继发性损伤通常在原发性创伤后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发生,包括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低血压、形成血肿、持续颅内高压等。

颅脑外伤的病理生理

中枢系统

原发性脑创伤导致局灶性脑血流和脑氧代谢率降低,随着颅内压的升高,脑组织低灌注和低代谢情况加重。当颅内压持续升高时,脑血流的自主调节能力被削弱,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缺血。

循环系统

由于继发性交感神经兴奋和颅内高压,患者常表现为高血压和心动过缓。镇静镇痛药物的使用以及降颅压措施可能导致严重的低血压、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

呼吸系统

患者可能出现低氧血症和异常的呼吸模式,常伴有恶心呕吐和反流误吸。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导致神经源性肺水肿。

体温

发热会进一步加重脑损伤,因此控制体温是管理颅脑外伤的重要部分。

图片来源 | 网络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 | 网络图片

麻醉管理(要点)

术前评估

  • 神经系统评估: 使用Glasgow昏迷评分法』(GCS)全面评估患者的意识和神经状态。

  • 颈椎及其他器官损伤的评估: 检查是否合并颈椎损伤和多器官系统损伤。

  • 全身状况评估: 评估低血压、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贫血、电解质紊乱等危险因素。

  • 气道评估: 确保气道畅通,防止反流误吸和气道损伤。

术中管理

  • 气道管理和机械通气: 对GCS评分<8的重度TBI患者,必须立即建立人工气道并进行机械通气。轻中度患者在不合作或心肺功能不全时,也可能需要气管插管。

  • 监测: 包括呼气末二氧化碳、SpO2、有创动脉血压等常规监测,以及ICP、脑氧监测等神经功能监测。

  • 控制循环稳定: 维持脑灌注压( CPP )在50~70mmHg,收缩压>90mmHg,避免低血压和脑灌注不足。

  • 液体管理: 使用无糖的等张晶体液和胶体液,避免使用含糖液体,必要时进行高渗液体治疗

  • 药物选择: 根据颅脑损伤的病理改变和全身状况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避免使用会升高ICP的药物。

术后管理

A.营养支持: 在受伤后7天内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B.感染预防: 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以降低肺炎的发生率。

C.深静脉血栓预防: 使用充气长袜进行间断性加压,必要时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

颅内压的控制措施

*过度通气: 避免长时间的过度通气,必要时进行脑氧监测,以防止脑缺血。

*高渗液体治疗: 使用甘露醇和高张盐水降低颅内压。

*体位: 平卧位头部抬高30度可以改善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

*脑脊液引流: 通过脑室外穿刺引流减少颅内压。

图片来源 | 网络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 | 网络图片

总 结

颅脑外伤患者的围术期管理重点在于快速准确地评估患者情况,采取有效的麻醉和监测措施,严格管理患者的循环、呼吸、代谢和温度等因素,以减少继发性脑损伤,改善患者的预后。通过系统化的管理方法,麻醉科医师可以显著降低颅脑外伤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颅脑外伤患者的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

2.Geeraerts T,Velly L,Abdennour L,et al Guidelines:Management of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first 24 hours).Anaesth Crit Care Pain Med.2018;37:171-186.

出处:梧桐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