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7月30日电 题:荒地“复垦”记

新华社记者沈汝发

30日,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周子村一处秧田里,水稻长势喜人。数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

看着绿油油的水稻,周子村党总支副书记任吉满脸喜色。“这片水稻由村专业合作社种植,一共56亩,预计亩产1100多斤,总产值8万多元,扣除种植成本,预计稻麦两季能为合作社增收5万余元。”

记者从几个月前的照片上看到,这里有些是村民废弃的鱼塘,有些是闲置的低洼坑塘。现在水肥苗壮的秧田,是淳化街道组织荒地“复垦”的成果。

淳化街道相关负责人陶敬富介绍,街道自4月起将原来不具备粮食生产条件的荒地进行土地整治,到7月底已增加了3000多亩水稻种植面积。

通电是复垦的关键。“有了电,才能打水灌溉,种植水稻。”陶敬富说,国网南京市江宁区供电公司工程设计人员、街道供电所台区经理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现场勘查,根据农田实际情况,制订“一村一方案”供电方案,有序推进复垦田地立杆架线接电工作,“土地平整到哪里,电就送到哪里。”

“水稻种植有季节性,不能误了农时。”淳化街道供电所所长杨会志说,电力工作人员冒着高温、暴雨,在15个社区架设了36.4公里的低压农业线路,为复垦农田水稻插秧灌溉提供了电力保障。“只要复垦农田需要电力的地方,电力部门都会全力支持。”

陶敬富告诉记者,这些复垦的稻田有些租给村民种植,有些村合作社种植,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也增加了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完)